也谈谈蓝领要在德国怎样生活
前些天有篇写德国生活的帖子火了: https://www.douban.com/note/814426363/, 不过那是白领的生活,我当时说要写一篇蓝领如何在税后1800的情况下维持我庞大的爱好和度假需求的。今天又看到了这篇:https://www.douban.com/note/819134638/提醒我该写了……
话说我是怎么跑到德国来的,或者说我的生活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有时候想想,我已经在过着我曾经向往着的生活了,我早该觉得满足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抑郁了。然而现代社会对人异化如此,有点精神问题也是再正常不过),一个词只能叫做“幸运”。我大学时候曾想到德国留学,虽然大部分州不要学费,但是生活费也是我家一个工薪家庭承担不起的,然而我机缘巧合看到了一篇豆瓣帖子https://www.douban.com/note/155013777/,重点是免费啊,于是我就申请了,刚好之前因为家庭原因也有和残疾人相处的经验也去支过教社区里做过志愿服务,也因为曾想留学所以学过点德语(到B1)所以就幸运地申请上了。彼时没想过可以留下,以为只是花一年gap year到欧洲看一看感受一下然后还是得回国工作,没想到做志愿者的时候了解到可以申请这边的大学或者职业培训,因为喜欢疗养院内部悠闲缓慢的生活气氛和附近的山山水水,重点是所有机构因为老龄化社会或者因为该行业的工作时间反人类工资水平也不高所以护理行业都缺人,所以志愿服务时的单位会提供读职业培训时学校的钱,也有便宜的单位公寓租给培训生,所以就申请读“特殊教育与护理”的职业培训了(还有个原因就是我因为语言水平低也不关心世事所以对于申请大学或者别的职业培训来说可能都晚了,只好看看哪个容易,总之就是一心想留下来)。在德国读职业培训是有工资收入的,虽然不高,九百多欧这样,扣了税就剩六七百,除了房租和吃饭就不剩下什么了,不过至少不用向家里要钱。(想通过义工然后职业培训这条路跑路的可以联系我,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我听说过的最便宜的路了,当年我家里给我出了单程机票钱,然后我就怀揣着300欧来了德国,自此就活下来了……)
三年职业培训后(申请义工或者职业培训只需要有高中毕业证就行了,我一直觉得我大学那几年算是浪费时间了)一开始税后工资1500左右,现在工作了四年到了1800至1900(税前上三千了但是税真的很高,不过相应的医保什么的是实打实的,我的心理咨询是医保报销的,最近因为睡眠问题去了医院留院观察实验的所有开支包括食宿也都是医保报销的)。我每个月固定支出大概是: 住村子里一室一厅房租加水电网有线电视和垃圾处理550欧 基金定投150欧(开户了以后就再也没关注过,反正就投了一个“就算全亏了我也不心疼”的额度,疫情开始也的确腰斩了) 公交火车月票64 吃的基本靠超市,每周加上酒钱50欧一个月二百,算是吃得还不错了,每天都要吃肉不然我馋
这里就是要想过得省的最大秘诀:少下馆子!饭馆里一份意面或者一个披萨就接近十欧了,一份带大肉主食就接近二十欧了,啤酒一杯三欧,总之下一次馆子的钱够自己做饭半个到一个星期,我目前一个月就一两次和朋友下馆子,其它时候完全可以约在家里自己做饭吃。 我这个人也不算物欲很低,我只是和大部分人花钱的地方不太一样。比如我基本不购置衣服,以前买的衣服够够的,肯定要穿到好几个洞才会舍得扔。而衣服/家具/锅碗瓢盆这些东西我基本是在二手市场购置的。这边二手小店和跳蚤市场都很发达,爱去逛真的能淘到不少好东西。而且我周围大部分是做社工的,又在德国嬉皮的中心,大家都是高高兴兴地交流去淘二手衣服的经验,提着篮子去买菜什么的,不知不觉我抠门的消费习惯反而具有了环保的意义。 我的书也基本是二手市场淘来的加上路边捡来的,加上中文书后来就用起了微信读书免费读了两年了,没有的书也可以自己下载文件导进去…… 家具也基本都是这两个途径。善用群,善用ebay kleineranzeige,多在路上到处溜达,不愁捡不到…… 至于剩下的钱就大部分花在我各种爱好上了:steam游戏打过的不如买过了十分之一,找同事学钢琴优惠价10欧一个钟,学外语下载app我用的是babbel一年90欧但据说多邻国很好用,疫情前还练着咏春一个月35,单位里有福利有种运动卡可以去很多健身房游泳馆攀岩馆一个月自己出35剩下的单位出……然后买了一些运动设备可以夏天去划船冬天去滑雪四季都能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每年30天年假反正有钱就去远处玩没钱就在附近玩,反正附近的公交月票已经买掉了不是……黑森林地区附近的schluchsee,是我的瓦尔登湖了。 这么个省下来,虽然只拿着1800,但每个月还是能攒下好几百欧的,所以今年开始给家里打钱了。
当然,买房不太现实,所以我一直在买着彩票,虽然基本是打水漂,但是希望总归还是要有的嘛,几块钱买几个小时的白日梦,不亏。不过如果有一个伴侣跟我差不多收入的话,在我们附近村里买房我觉得没大问题,60到70平米的房子接近30万,这可是永久产权,贷款二十年每个月一千二百欧每人600,跟我能攒下的钱差不多,但我的伴侣的事还远远八字没有一撇呢,一个人的话并不想买房子,想到我死的时候辛辛苦苦透支几十年消费买的房子不知道给谁继承我就生气,我才不干这种事呢,一直租房住反而灵活性更高想搬家也就搬了。
养老的问题现在想也没有用,谁知道能不能活到那时候呢。反正医保交了,就多活一阵多薅一薅资本主义羊毛,到了实在没法独立活下去那会儿我就自杀。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司法大概是喝个烂醉然后在冬天出门瞎逛,第二天就会被人发现冻死在外面,无所谓,反正我喝醉了我根本感觉不到冷啊什么的。死都不怕了,按理说活着也没什么好怕的,然而我是真的真的害怕回国。当年我想跑出来看看的时候就不知道在逃避什么(后来想想可能就是逃避以酷儿身份在国内找工作吧,毕竟我当年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答辩需要穿正装,我在买高跟鞋的时候坐在店里就哭了),现在依然不知道具体是在害怕什么,恐惧像是浓雾又像一道墙阻隔住了我拨开它看向后面的能力。
这些年的目标一直是拿到永居,没有想过要换国籍。毕竟我还是很有中国的文化认同的,希望自己能做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人,也因为自己德语水平太差不好意思当个德国人。然而现在拿到永居了却开始想换国籍的事,倒也不是因为文化什么的事,而是作为一个非二元,是真的很想把身份证上的性别改了,而这个在国内遥遥无期,而作为德国公民的话就是去一趟市政厅的事。最近每次犯性别焦虑的时候,我都在想,可能还是真得做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吧,而之后要面临的生活,不管是如何建议公共场所包括医院学校将厕所设置为all gender(不然我去哪个厕所都带有负罪感也带有恐慌)还是做手术的流程,怎么看来都是在德国更可能实施。总之是很自私的理由啦,然而国家就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对于在国内能算是中产阶级到德国需要放弃一切只能过蓝领生活的人来说或许出国与否还是艰难的选择,然而我大概是早就确定了自己没什么事业心在国内也只能是工薪阶层了,已经认清了现实放弃了幻想。写到这不知道如何收尾,就祝大家都得偿所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