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溺于这喧嚣的世界里....
正如曹孟德在《龟虽寿》一诗中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如此:良马虽老迈卧槽,其驰骋千里的雄心依然不减;志向高远者即使到了晚年,其壮志仍不输当年。精神财富的传承,是生命最好的延续;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是青春永驻的秘诀。尽管自忖体未虚、头未白,远未达垂垂老迈之时,但毕竟不似当年。只不过人变得越来越沉稳、越随性了,沉稳里的随性、随性中的沉稳,两种相互矛盾的秉性所形成的悖论。虽然少时就显露出沉稳的苗头,三十出头便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但昨天永远也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随性则是源自血液里的遗传因子,只是到了中年愈加不想管束它了,这也并非说是由缰野马任由它乱撞的,只是人生苦短,何必自囚于心?DNA(脱氧核糖核酸)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组合(心理学意义上的分类有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这四种,每个人的主导特质和混合比例不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及自我教育又交织在其中,可以修正却无法改变。
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弗倡弗随,唯有理想和快乐不能抛却。阅读、码字、沉思、远行,还有那令人迷恋的萨玛活动,这些都是教人感到快乐的事。当然,是人皆不能免俗,日常鸡零狗碎总是要应付的。好在尚有自感得意之处,权势、金钱等功名利禄均不能淫我,抱持本心、甘于清贫(非原意,借意清静、朴素)、回归自然乃是正道。然他人不可轻学,好比身立岩首览群山——高处不胜寒——所以劝君莫近前,舍身岩下万丈渊;临危不慎失足无处觅尸骨,怯者不如趁早回家弄管弦。 嘈杂的圈子里群魔乱舞,灵魂缺失心智不全者正多。转来转去时有流连,自称愿皈依者虽有却不是真正皈依的,也未遇一个十分满意的。自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美主义者,在许多地方还是能容人的,但逾越原则的红线或某些特别厌恶之处,自己当然是无法容忍的。但地球还在转动,生活仍将继续,理想不能搁置,奴是要找的;一如孙文之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以自己涂鸦的词句自勉罢:
休把雄心空叙论, 漫教壮志消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