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苏秦列传》“括蔽洞胸”解
《史记·苏秦列传》:“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括读为”刮“,二者皆从【氏口】声,古音同在见母月部。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加·乾加》:“冶蛇牀實(子),以牡彘膏饍,先括加潰”。括讀爲“刮”。“刮痂潰”即刮破痂之表皮。
刮,《说文》云:“掊把也。 ”掊在《说文》中本义为“为手扒物或刨土”,引申有“击破”义。
《庄子‧逍遥游》: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陆德明 释文: “掊, 司马 云: ‘击破也。 ’”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撤关梁, 掊衡量。”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王及州, 不解衣, 下令掊锁扩门, 悉弃仓实与民, 活数十万人。”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 “尽掊土偶五六, 掷之河中。”
综上,“括蔽”意为箭矢远射,可击破遮蔽之物,正与“洞胸”一词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