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个世界

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要判断一个人智识的严肃性程度,只要看他对马克思和尼采的态度。
说“理解”这个世界,即获得存在的意义。“意义”这个东西惟人之所有,即“人的意义”,其构建体现了基督教的理论核心问题,如人的“自由意志”,“人是目的”,最终安顿了,理解了并非世界原本是非人的无厘头的存在。
——————
基督教神学也好,形而上学也好,都教导人们正确“理解”这个世界。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说,人本是因为“有罪”才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生原本是为了“赎罪”,因此,你的一切苦难都变得可以“理解”,可以“忍受”起来。
形而上学也告诫人们,“现象”原本是变幻不居—不完善的,是“本质”的一种“影子”和“摹本”。人作为一个感性的存在者,不可避免地生活在感性的现象界,自然也是不完善的,要经过“永恒”的努力,经过曲折艰辛,受苦受难,才能不断接近这个“本质”。
(叶秀山:《试释尼采之“永恒轮回”》)
世间一切都在“理解”——“绝对理念”是最高形式——的“运作”之中,这种“运作”,乃是高出于自然因果的最高的必然性,在它的涵盖下,一切都是“合理的”,即“可以理解的”。
尼采的态度却是:既然没有一个最高的“运作者”,这个世界就本不可、也不必去“理解”。于是“改造”世界开始了。问题是,尼采们知道破坏运动如何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将它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