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不存在于独立个体
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芦苇,可能从小时候会思考开始一直到老去接近死亡,都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是自然而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想明白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你能从答案中去想明白你该如何过自己的一生(或者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甚至哪怕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思考的过程依然能帮助一个人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人在存在的。
这个问题也是每一个人最简单的哲学思考:我到哪里去?
由此也能引发出来更深次的思考,也就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定义意义?甚至更进一步的,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活着的意义?
这两个问题,也构成了本文接下来即将展开的两个出发点。
首先是如何定义意义。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人一生中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总和。所以分解开来,每一件事情的意义其实就是这一件事情是否有价值,也就是它到底能给个体带来什么样的收获。然而,个体的价值到底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我们举几个例子:一个人一生没有结婚,她付出了所有的时间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了贫困。我们一定会承认她是一个为了社会做出了牺牲而体现了个体价值的人。
再来一个例子:一个人没有事业,每天就是混吃等死,领着社会的福利救济,有时候还要骂两句社会不公平,再有偷窃犯罪不断。这种人,我想不会有一个人承认他的人生具有价值,甚至大多数人会骂他是一个社会蛀虫。
而大多数人:有一个普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尽职尽责,虽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是依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种人,也是有价值的人,至少不会有人说他的一生是没有一点价值的。
如上的三个例子虽然不能囊括所有人的人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总结出来一个定义价值的基本思路:那就是个体的价值其实是通过其对社会的作用而体现出来的。这就说明,我们去寻找个体的意义,其实从来都离不开整体社会这个大的背景。
至此,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已经清楚,那就是我们定义意义,首先是明确社会价值体系。这时候,个体不再是独立个体而存在,而是一个以社会整体存在,那么意义的定义就简单多了——那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时候,个体的意义其实就在于你能够做出促进社会整体发展和进步的行为。
既然如此,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个体是否需要一个活着的意义?也就是,我是否一定要为了社会整体发展和进步而活下去?其实并不是,因为虽然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但个体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考虑社会的发展,个体要做的只有两个字:活着
活着就是个体的全部。
因为我们说的意义,是你的行为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而行为本身是需要你去活着。所以其实你去思考,活着的意义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错了,因为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意义。或者说,个体的活着其实并不需要意义。所有的意义其实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
极端的例子:如果社会里每个个体都选择死去,那么整个社会也就不再存在。
当我们两个问题都回答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对现有的哲学思考的质疑了。
“诺齐克发现人其实是没有稳态的意义,因为他认为通过设立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意义其实是一种死循环,因为设立的目标实际上也是需要一个意义。”
这种死局的破解其实在于,无论是他想得到的意义,还是想去设立的目标,都作用在我这个个体上。而个体,其实如我们前言,并不需要为了活着找意义,因为个体唯一要做的就是存在下去。而意义是归于整体社会的。由此可见,哲学思考家们,总是过多的从我这个个体不停反思,却总是忽视个体来源于社会的实质。意义,本身并不存在于个体。
© 本文版权归 E_Mcsquare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