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 三 晴
群群子的乱弹——跟着梁特学教书(4)
我的师傅梁增红老师,是特级教师,正高级老师。这些个头衔,固然让世人仰望。但是,近两个月的跟岗学习,我仰望的不是他的头衔,而是师者魅力。
说来惭愧,我虽已混至高级职称,其实在语文教学上,实在浅薄得很。我也深知自己的浅薄,于是常常抱着诚恳的学习态度,问一些在行家看来傻乎乎的问题。但是梁老师从来没有流露出嘲笑我的意思,他很诚恳地回答,也诚实地回答。对我的一些小小的优点,例如好学,喜爱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教师本分,他也不吝夸奖:这已经很好了!这很不容易!虽然知道他善于表扬他人,但是听了好听的话后,钻研起语文教学越发起劲。我知道,他平时对他的学生也都是以鼓励为主。
他说,你喜欢王君,余映潮老师的课,这很好,但是这些老师,更适合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去学习,你要有更深入地阅读追求。于是,他向我推荐了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王荣生……他说,这些人的书,他是会读很多遍的,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本书上,他都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他说,灵感往往一闪而过,需要记下来。他自己的手机备忘录里,记了很多偶然到来的灵感。以前都是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现在方便了,记在手机里。需要的时候,把这些灵感整理出来,就是自己的教学思考,积累多了,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曾经有一次,他听到有个老师引用的一句话特别好,他就去查这句话的出处,然后把作者的一套书都买来,最后找到了。严谨的治学方法,令吾辈敬佩。
梁老师说,他最遗憾的是自己的普通话不好,音色也不好,不善于范读,但是学习语文,朗读很重要。这一点,他就特别欣赏肖培东老师,天赋异禀,语言特别有感染力。其实我听他上课的时候,感觉他也很投入的,指导朗读很到位,只是少了他范读和引读,确实感觉他上课的光芒似被戴上了一顶帽子,被盖住了不少。
他说,有的路,注定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比如专业追求的路,身边的同事,也许很少有人能与你共鸣,你在追求的过程中,说不定还有闲言碎语,假意奉承。但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便是孤独的,难走的路,坚持走下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他举例说,十几年前,他跟着朱永新老师做教育实验,当年那一批坚持的老师,如今都是语文届的赫赫有名的专家级老师。
我读他的博客和公众号,发现他经常讲真话,讲大实话。这一点,估计是他读鲁迅读多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往往有些“愤青”,连学生也这么评价他。真性情的老师,也许在官场上有些“幼稚”了,但是,他活得洒脱,他有勇气对一些人说“不”,这何尝不是一种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