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辽·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山西大同
华严寺,国一。
位于大同古城西南,与善化寺相去一公里。面积很大,但留存的古建只有两处:上华严寺中的大雄宝殿和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梁思成1933年首访大同时,华严寺内尚存薄伽教藏殿的配殿海会殿,可惜后毁。
上华严寺的核心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华严寺建筑群的另一异常的特点是朝向。与主体建筑朝南的正统做法不同,这里的主要建筑都朝东。这是契丹人的古老习俗,他们早先崇拜太阳神,认为东是四方之首。”--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矗立在4米余高的月台上。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檐高9.5米,出檐达3.6米。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很大,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也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 殿内中央佛坛上塑有五方佛,中间三尊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后安放在此,两侧有二十诸天侍立,神情不一,姿态各异,身躯均稍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光绪年间补绘的21幅巨型壁画。










下华严寺的核心是薄伽教藏殿,薄伽为薄伽梵之略,世尊释迦牟尼梵名,薄伽教藏意为储藏之所。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清楚表明这是一座辽构。
除了建筑本身,薄伽教藏殿内的藻井、31尊辽塑以及楼阁式藏经柜、天宫楼阁可以说是中国至宝,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写到:“沿殿内两侧及后墙为藏经的壁橱,做工精致,极富建筑意味,是当时室内装修(小木作)的一个实例。其价值不仅在这里,而且还在于它是《营造法式》中所谓壁藏的一个实例。同时也可作为研究辽代建筑的一座极好模型。殿内还有一批出色的佛像和菩萨像。”
在大雄宝殿还能抽冷子偷拍两张,薄伽教藏殿那是半点机会也无,包括那尊号称神品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题外话,我对于动辄将中国的东西称为东方的XXX这种做法颇不以为然,我们固然不能故步自封盲目自大,但非得将这些美轮美奂的中国艺术品与西方拉上关系似也不必)。藏经柜、天宫楼阁位于大殿两侧和殿后,普通观众更是无缘得见,只能从网络图片一窥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