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标傲世偕谁隐
孙星衍是清代著名藏书家,经学专家,著作颇丰,他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编入有官方背景的《十三经》,被后人认为是书学研究之集大成者。这样一位得道大儒,却并无一点长者风度,清人《啁啾漫记》记有如下一段逸事:
“。。。其时孙星衍、洪亮吉辈,留幕府最久,后皆擢第始散去。星衍喜谩骂人,一署中疾之若仇,严侍读长明等辄为公揭逐之,末言如有留孙某者,众即卷堂大散。公见之不悦曰:“我所延客,诸人能逐之耶?必不欲与共处,则亦有法。”因别构一室处衍,馆谷倍丰于前。诸人益不平,亦无如何也。”
当朝状元公兼大将军毕秋帆有孟尝君遗风,酷爱养士,门下名士甚多。孙星衍与洪亮吉在出名之前,也曾寄居其门下。按说大家都是混口饭吃,所谓“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谁比谁强多少?可是孙君就是不一样,他看不惯别人,动不动就骂人,整个办公室里就听到他的吵架声。同事都有些受不了,严长明等人强出头,到毕公这里来告状,威胁要是不赶走孙星衍,他们都一起离开。这让毕公很为难,他最后想了个两全的法子:帮孙星衍弄了间独立的办公室,里头的装修比先前那些格板间豪华许多。大家这下傻眼了,但也只有徒呼奈何!
孙君对现在流行的办公室哲学可谓一点也不懂,也不屑去懂。如果让他看时下流行的《杜拉拉升职记》,他一定会觉得杜拉拉太窝囊。受那个气做什么?仰天大笑,摔门而去。只是现在的人没有这样潇洒的条件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还不得谨慎地捧紧饭碗,真要被扫地出门,一家子生计都是问题。
孙君才高八斗,固然是有资本。但是他的作派,实在不是博学鸿儒该有的风度。他研究周易几十年,难道不知道损与益的关系么?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自古来读了几本书了人都容易自视甚高,骨头里一股孤介的戾气,或者有些道德洁癖,觉得这个世界上人不如己,所以对共事之人多有不恭。
文人相轻,这是通病。掐架互咬的故事听得太多了,这又何必呢?实在看不过,不如就归隐了吧。青山绿水天地宽,再不用看那起俗人的嘴脸。只怕真要让他们隐退了,他们反倒会舍不得放不下了。
“。。。其时孙星衍、洪亮吉辈,留幕府最久,后皆擢第始散去。星衍喜谩骂人,一署中疾之若仇,严侍读长明等辄为公揭逐之,末言如有留孙某者,众即卷堂大散。公见之不悦曰:“我所延客,诸人能逐之耶?必不欲与共处,则亦有法。”因别构一室处衍,馆谷倍丰于前。诸人益不平,亦无如何也。”
当朝状元公兼大将军毕秋帆有孟尝君遗风,酷爱养士,门下名士甚多。孙星衍与洪亮吉在出名之前,也曾寄居其门下。按说大家都是混口饭吃,所谓“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谁比谁强多少?可是孙君就是不一样,他看不惯别人,动不动就骂人,整个办公室里就听到他的吵架声。同事都有些受不了,严长明等人强出头,到毕公这里来告状,威胁要是不赶走孙星衍,他们都一起离开。这让毕公很为难,他最后想了个两全的法子:帮孙星衍弄了间独立的办公室,里头的装修比先前那些格板间豪华许多。大家这下傻眼了,但也只有徒呼奈何!
孙君对现在流行的办公室哲学可谓一点也不懂,也不屑去懂。如果让他看时下流行的《杜拉拉升职记》,他一定会觉得杜拉拉太窝囊。受那个气做什么?仰天大笑,摔门而去。只是现在的人没有这样潇洒的条件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还不得谨慎地捧紧饭碗,真要被扫地出门,一家子生计都是问题。
孙君才高八斗,固然是有资本。但是他的作派,实在不是博学鸿儒该有的风度。他研究周易几十年,难道不知道损与益的关系么?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自古来读了几本书了人都容易自视甚高,骨头里一股孤介的戾气,或者有些道德洁癖,觉得这个世界上人不如己,所以对共事之人多有不恭。
文人相轻,这是通病。掐架互咬的故事听得太多了,这又何必呢?实在看不过,不如就归隐了吧。青山绿水天地宽,再不用看那起俗人的嘴脸。只怕真要让他们隐退了,他们反倒会舍不得放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