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践行极简消费主义的?
查看话题 >十月极简/消费日记
极简不是一蹴而就,是一种长期累积的结果。利用习惯,不知不觉之间中房间变得清爽舒适。
我是个学习中的环保主义者,去践行,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做到真正的环保。我很认可一个博主(小唯的公寓)的理念,我们的每一笔钱都代表了我们的选票,所以我会尽可能选择环保的物品。
先说明一下,我是学生党,收入固定来源于国家补贴,学校补贴和实验室补贴。不固定收入来源于父母和朋友们的红包。支出包括几大部分:实物(衣服,包包,餐具、杯子等);饮食(主要是买菜肉蛋鱼;外食和外卖;咖啡饮品;水果);生活用品(洗护、化妆品)交通(列在旅行中);礼物;固定支出(话费和水电维修费);学习(包括图书)和植物(每周会买花)。偶尔会给父母买点零食和水果,不计入
极简一直是我在践行和学习中的,希望培养成为一种习惯。我经历过极度极简和反弹的过程,现在恢复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状态,应该不会再反复,因为已经把老母亲拉下极简的坑。结合自己精准医学的专业,主要是做人类发育和遗传病方向,文章最后会做一个简单的科普,让大家了解下目前最新的医学科研成果或者目前的医疗技术的优劣。


言归正传,10月支出2997.34元,成功保住预算3000元。但是最后几天的确有意控制自己的支出,其实不买也不会怎样,也没有影响生活。
餐饮支出(1954.14元)
食物1121.94元(吃过两次大闸蟹,一次小龙虾。有点膨胀的饮食消费)。水果:384.25元(🍎*2+🥝+柚子+🍑+人参果+李子),真的太爱吃水果了,本月还有很多投喂,不过到现在还没吃完,十一月支出定为300元。外食328.8元,去吃了很贵的和牛盖饭,额一般般吧;然后因为这个月科研进入攻坚克难,懒得自己做饭,外食偏多。饮料119.15元,朋友请吃饭,不好意思就买了饮料带去,探店两三次。

餐饮支出真的太多了,恩格尔系数极高,十一月要尽量控制,最近也在极简体重,希望能有所突破。鉴于厦门的海鲜价格太高,爸妈投喂了两大箱海鲜,期待下个月的数据啦。
生活用品(197.5元)
洗衣机清洗,黑头夹,空气清新剂81.5元,洗衣液洗洁精69元,内衣47元(每半年会更换一次,经历潮湿的夏天,会长毛,长毛,长毛,天啊,南方的夏天真的太可怕了)。
固定支出(246.4元) 话费150.4元,电费46元,交通卡50元。
学习用品(318元) 下了一单当当买了七本书105元,果然知识很不值钱哼,《一日一舍》14元,本子199元买了三本。
花花支出 87.4元,不用网购,店里买便宜很多呢。
实物(69元)
不粘锅更新,一入一出,没买锅盖49元。买了一个母鸡收纳盒,收纳当年脑子进水时买的永远不能告诉妈妈价格的手账封皮们,我不会舍弃,当下不会再买了,之后再说吧。
极简的目标就是控制实物的数量,尽量控制在200以内,培养自己对物品的选择,珍惜当下的物品,认真的使用。
其他支出:105元干冰,寄海鲜用的。19.9元看了《第一炉香》,呵呵呵呵,一般般吧。
十月的小确幸
最后的周五,终于文章的图被老板认可了,是个非常好的收获,之后就可以按部就班把其他部分的图做完,开始写文章,补一下验证实验了。希望下个月可以完成实验和首稿吧。
大家的爱,爸妈投喂了两大箱红红的富士苹果,脆甜多汁,同时在月末寄来了30斤的海鲜,冰箱塞得差点关不上门呢。群友投喂了脆柿,秋天的味道,是柿子带给我的。还收到桃子、橙子。

拥有自己的宠物啦。大家都在养猫,而我在养鱼。群友让我成功拥有了90多颗鱼蛋,希望能收获鱼宝宝,开盲盒的快乐。
本月恢复了晨跑和游泳,体重轻微下降,在尝试调整自己的生活饮食方式。

尝试告别手机,眼睛明显干涩,不知道是季节原因,还是一直看电脑的原因,非工作时间尽量不用电子产品。
极简日记

本月空瓶都记录下来了,用光了之前十元买了七八瓶的小样,果然宿舍二手群真的很便宜。极简了杯子,只留下10个。会继续控制,希望能极简到8个,不能再多了。极简了餐具,只用自己最喜欢的,每次用的时候也会心情很好。

极简了包包,真的下手的时候很舍不得,不是因为还喜欢,而是因为很贵,舍不得扔,但是也不想用。而且我发现自己即使之前买的时候很喜欢,过段时间还是没什么兴趣,以后买包都要反复斟酌,既然拥有的快乐也不长久干脆就不要买了。


科普小角落
基因检测,你真的需要吗?我的答案是不要。

2000年6月26日是人类科技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参加者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基本完成,已给制出人体97%的基因组,基中85%的基因组序列得到了精确测定,包含了人体约30亿个碱基对的正确排序。
当时的想法是,测序结束,我们可以攻克癌症?呵呵呵。
一,目前的疾病功能性分析,需要通过数据库比对完成。目前该项分析主要依赖生物信息学,工作量大概是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足以支撑一个博士的毕业论文的工作量。所以,不要寄希望于几百块的测序告诉你你可能会得什么病!


二,目前所有的测序数据,如果发表文章(国际期刊),都需要上传原始数据到美国数据库。那么你的数据会不会被利用,并且发文章,我不好说,毕竟数据都在别人手里,多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样本的数据分析,对于生信分析工程师来说都是几条代码的工作。
三,即使你在基因层面存在一些突变,也不能确保你一定会患病,只能说存在高风险。除非非常确定的肿瘤标记物,但目前确定肿瘤类型还是依赖于组织切片的分级。
最后,如果真的想要筛查疾病,推荐你去医院做全身体检,这更准确更靠谱。但是你如果想要了解下你的祖源,等等一系列相关公司的虚头巴脑,可以去尝试,但是数据会不会泄露,自己评判。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事事如意。十一月,对于极简是个非常有挑战的月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