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的经历
查看话题 >旅行 ︱ 人生路,由自己掌控
Q:下周最期待的一件事?
A:和乔克去杭州看《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出发前在一个活动卡片留言上写下一句普普通通的句子,还怕被我妹看到塞到了卡片堆底部。从广州回到深圳收拾行李,还接到乔克电话确认登机时间。洗完澡出来却被通知赶紧退票,因疫情原因,几天后要参赛的主办方不允许他们出省。
特别丧气的打开手机退票,先退了乔克的,自己那张怎么也下不去手。于是发信息告诉他,我打算自己出发。等他忙完看到留言已经是凌晨3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出发去机场。
他有些责备的语气:“就非得今天去吗?”
我说:“我想去看展。”此处省略了,我期待了很久也计划了很久的话语,而且我本来就把这次旅行当做是退出职场的纪念,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且重要的安排。
“你一个人能行吗?”“嗯”
“你不会是在生气吧?肯定很生气。”沉默。
哪里是生气,这非主观因素造成的突发状况我能怪谁。我只是很失望很难过,就像小时候大人们没有兑现的每一次“糖果”、“礼物”、“游乐场”。情绪的牛角尖又闯在了前天,在飞机上眼泪难过的滴落,在杭州的地铁里也在想怎么这么小的愿望都能落空呢。但我偏偏就不信邪,计划好了就一定要去,哪怕约定好的人没法陪同也要孤身前往。
绘本上的文字和画变成了一个展览,有立体公仔,有3D荧幕还有一些参与互动的环节。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读《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的高中时期,效仿了很久文字不加标点,意识到细数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也能予人温暖。
从运河文化中心出来想去看看茑屋书店,没想到位置就在不久前在一个环保展知道的杭州天目里。还有幸赶上“双手做工”市集最后一天,比书店还好逛。逛到累时到分享区听手作人讲故事,最后一个分享者是木工雕刻青年。开讲前,其他几个摊主都跑来捧场,看他们聊得很好,有人还带了米酒饮料过来给她“壮胆”。她说自己在一线城市做了一年“社畜”后就退居无锡郊区开工作室了,可能是上天眷顾,她在这条路走得挺顺没碰什么大壁。只花了一年时间就有作品通过了展厅展出申请,这也给了她足够的信心继续坚持。本以为远离社交会无聊,许多思考和研究灵感却源源不断。她的作品并没有与社会脱节,都是源自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思考,对宗教的探索,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自由职业是许多打工人都羡慕的,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孤独”,放下物欲追逐。“双手做工,养活自己”,这个文案写的真好。
在一个摊主前听一对姐弟的聊天也在吐槽路线,弟弟说:“你的脸好难看啊,拉得跟长白山一样长。”姐姐说:“我真是被这个路况折服了,从我家过来居然要2小时。”“你应该学我,骑自行车溜达过来。”我也掏手机查从天目里回酒店的路线,距离不到10公里公交竟然要一个半小时,杭州的公共交通真让人迷失。中午去看展时也是如此,明明只有5公里,公交、地铁都要一个小时。迷迷糊糊地睡前才发现手提袋不见了,发信息告诉乔克。估计不是在忙就是在应酬,回我“打电话求助啊!没有重要东西吧。”
不管了,明天白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