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修行:“空”是什么意思?
“空”这个字,佛陀说,若广说,穷劫不尽。意思是,如果展开来说,永远都说不完。所以,为了把我想表达的一点事儿说说明白,就看得比较长。有耐心的,请慢慢往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提醒一句:这都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若有不对的地方,请以佛经祖师论为准。
空,这个字,在佛经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心经》通篇都不说“心”字,而说“空”字。这就是一件非常令人困惑的事情:既然说“心”,那就说“心”好了,为什么要说“空”呢?
一、佛经如何说服人?
其实,这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摆事实,讲道理。这里的“事实”,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就是“心法”。什么意思?就是你的听众内心中会引起的感知感觉感情。如果佛经所说,不知道读者的内心感知感觉感情,不能准确地引起读者的内心体验,并且精确地引导它们,就不能实现把正确的佛法准确地告诉读者的结果。那样的话,佛经就成了自说自话的喃喃自语,而失去了指导众生获得解脱的度众之舟的根本作用。所以,充分利用众生通常具有的感知感觉感情,是佛经说服众生最好最方便成本最低的方法。所以,佛经说给众生听,并不是非要有什么学问、学识、学历才会懂得佛法。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生命体,当下就拥有不会改变、谁都相同的感知感觉感情。这就是禅宗说佛经公案都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
结论1:关注体验自己的感知感觉感情,是听懂佛经在讲什么,特别重要的一个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相信佛陀的智慧,他会用诸多善巧方便,指向你自己的感知感觉,引导你通过正思惟,放弃错误的感知感觉,从而发现自己正确的净心正觉。这就是所有人都能听懂佛经的底层逻辑。
二、空,是什么意思?
有了上面的这个认知,再来看这个“空”字,就有了特别好的契入点。作为我一个凡夫,最基本的认知感觉,“空”是指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啥也没有”!这有错吗?!没有!
先不要放弃、怀疑这个凡夫认知见解,千万不要放弃!因为,这个认知,来自于我作为一个凡夫的感知感觉,如果离开了这个认知,佛陀后面的推理,我一定听不懂了。不要一开始就去认同什么佛法的“空”不是“啥也没有”,它是“有着啥啥啥”的那个“空”。这话什么意思?这话的客观效果,就是在剥夺“空”这个字引发的你内心“啥也没有”的那种体验。而这,恰恰是佛经想要你内心生起来的体验!所以,当你内心认知当中,被人灌输了“空”不是“啥也没有”的观念时,不管你接受了怎样的逻辑、怎样的描述、合不合逻辑、符不符合事实,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中因为看见这个“空”字而引发的“啥也没有”的内心体验,被取消了。都知道佛法是让人放下执取,那你如何才能放下执取?“空”啊!“啥也没有”啊!既然是“空”,就是“啥也没有”,你仔细体验一下,是不是一下子内心空落落的?是不是没有什么可以把捉了、牵挂了、攀缘了?那么你内心的任何执取,还怎么生起来呢?岂不是都放下了吗?所以,这正是佛陀佛经想要让你做到的事情,所以佛经里面,尤其是般若经,佛陀经常说:“毕竟空”、“究竟空”,就是“啥也没有”,“彻底没有”。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当下面目,根本事实,当下事实,一切诸法,当体即空——它现在这个本体,就是啥也没有,就是直接就空的。永嘉大师说:“明明梦中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赵州从谂禅师说:“狗子无佛性。”
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对不起,“空”,并不是啥也没有,而是“有点啥啥啥”的,那才叫做“空”。完蛋了,他把“空”这个字,给毁掉了。他往“空”里头塞了点“有”进去了。你还不得不相信对方,为啥?因为对方是高僧大德啊!对方派头名气大啊!人家说的话。我怎么敢反驳呢?我啥也不懂啊!我还是相信人家算了。这样的人,我觉得,真是无可救药了。
不过,其实我觉得,还是有救的。怎么个救法?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自己的脑子用起来。自己想一下:任谁,他能听得懂一个叫做“不是臭”的“臭”是具体啥意思吗?对不起,没有这样的人,因为违反意识思维的根本逻辑。所以,一个“不是空”的“空”,是不存在的。相信自己!
三、妙有,是什么意思?
只有彻底了解和接受了“空”就是“啥也没有”的客观事实,才能明白,原来“妙有”,是真的妙有。“空”和“妙有”,是真实客观事实真相本身这个硬币的一体两面,“空”,才能“妙有”;“妙有”,必须基于“空”。下面再简单说说。
第一点,为什么“空”就是“啥也没有”的认知,这么难以建立起来?为什么别人说“空”就是“有点啥啥啥”的“空”,你就会那么相信呢?因为,我们凡夫在心底里面,对于“空”就是“啥也没有”这个体验感知,是会生起害怕、恐惧的感觉的!每个人心底里,其实都讨厌“空”,害怕“空”,都想要抓住点什么东西,都想要有点什么东西可以被自己依靠。这就是凡夫众生最难去除的执取、执着。所以,并不是“空”这个字是“啥也没有”这个意思本身错了,而恰恰是我们自己不愿意面对“空”,不愿意面对“啥也没有”的内心体验。所以,人家说一句“空”是“有点啥啥啥”的,你才会那么欣然地接受下来。因为这完全符合自己内心心底的习惯性执取。心经,从600卷大般若经中提炼抽取出来,只有260个字,凝练得不得了。但你看,就是这么凝练的经文,它一定会把最重要的东西写进去。心经里面就说到了面对“空”,凡夫会有怎么样的内心体验。佛陀、观音菩萨全部给你考虑到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你看看,佛陀佛经,是不是就在用你凡夫内心的体验来引导你?你要不要基于自己的感觉体验来读通佛经呢?这一段经文就说明白了:面对“空=啥也没有”,你内心产生的恐惧,并不是“空=啥也没有”这个公式的错误,不要去试图修改这个公式,相反,是因为你自己内心舍不得放下执取,舍不得放下“有点啥”的执念,这个执念,就是“挂碍”。如果你放下了这个“挂碍”,你才会“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第二点,既然“本来空”,“啥也没有”,那么这么多东西是哪里来的呢?这一点,我们凡夫的认知中,意识上的逻辑有点转不过弯来。对了,在这个地方,就得要动点脑子。确实,如果一切本来啥也没有,必然结果,就是“啥也没有”。这个思路和逻辑没错。所以,一定会有点儿啥。那么这个“啥”,到底是什么呢?——“心”!
说来说去,问题就归结到这件事上面了:到底什么是“心”?绝大多数人,都把意识,能思考、能起念的这个觉知,叫做“心”。其实这是绝对片面和错误的。佛陀在楞严经中,对阿难提出的这个认知,大喝一声“咄”,来警醒阿难和大众。全经中,你几乎看不到佛陀有这种对某人大喝一声的场景,这比较特别,因此也说明这件事特别重要。意识思维,仅仅只是“心”的作用之一。思考一下:看见、听见、嗅到、尝到、触到,这些感觉感知的起现,需要经过意识思考,才会起现吗?当然不是!这个事实说明,这前五识的觉知起现,是在意识思维心的控制之外的。而如果没有“心”,这前五识会起现吗?当然不会!所以,综上直观简单不可动摇的客观事实,用最简单的推理,就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心”的存在,不仅仅只是意识,而是包括意识与前五识的。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正确认知、正见。
那么“心”有什么特征呢?慧可大师与达摩祖师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慧可:我心不安。达摩:将心来,吾与汝安。慧可良久: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与汝安心竟。慧可言下大悟。这一段对话啥意思呢?我就很奇怪,莫非慧可大师这件事,我们都不会做吗?不,是我们没去做。这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心,就是觉知,觉知,就是心。离觉知,无心;离心,无觉知。你去自己内心仔仔细细地体会一下:自己的觉知,到底在哪里?你琢磨来琢磨去,哪里都抓不到它,哪里都没有它的存在。觉知,它是单独存在着,它啥也不是。但是你就能够知道这是觉知。这就是“心”的基本、根本、直接的客观事实。这可不就是慧可大师所说的“觅心了不可得”吗?除此之外,还有啥?没有了!所以,这就是最核心的基本事实:
“心”,存在,但祂是空的!
就这么简单。大道至简,唯妄遮之。什么妄?妄想、妄见、妄执、妄言…本来啥也没有,可是我们非要去说“有点儿啥”!面前出现了一堵墙,“你就觉得”这墙是存在的,它有实体、有实性、是真实的。对,你看到,我把“你就觉得”加了引号,突出了一个客观事实:实体、实性、真实,它们都不是墙本身拥有的客观性,而是“你的感觉、认知”。要理解这件事,在古代可能很麻烦,因为不好举例子。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其实能够理解的应用场景有很多都可以举例。比如,联网游戏,你开着车,撞墙了,车撞坏了,墙只是有点掉皮。请问:这个墙,它真实存在吗?它真的具有坚硬度吗?它真的有本体吗?你比赛失败了,退出了联网游戏,可是这个网络里头的那堵墙,也消失了吗?没有。那被你撞掉的墙皮消失了吗?没有。别人去那儿,还会给你立一个纪念碑,说某年某月某日,你在这里伟大地撞了这堵大家都不敢撞的墙,还撞掉了墙皮,证明了这堵墙永远不坏的传言,只是吓唬人的谣言而已。你说,这一切都证明了那墙是真实存在的吗?当然不是!那么,那墙到底是什么?空,没有自性,没有实性。佛经里面说:但有名字,都无实性。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了:你不是在这一段要说“妙有”的吗?怎么说了一大堆“空”呢?哎,就是这回事,如果你老老实实把“空=啥也没有”这个公式真的想明白了,你也就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妙有”。对不对?就是,啥也没有,然后,一下子,突然出现了点儿啥!你说,这奇妙不奇妙?当然奇妙啦!那么这出现的这些诸法,这车,这墙,这墙皮,这赛道,这声音,这大千世界…哎,它们能够实实在在吗?当然不可能啦!啥也没有啊,那么出现的一切,是不是只能是——影子、幻影、影像吗?对,它们统统只能是影子。所以,佛经里面把我们说的“物”,用“色”这个字来代替。为什么佛经不用“物”这个字?因为这字,会引起你内心对于看到的东西它是实在、真实的这种感知感觉。而这个感知感觉,它是——错的!佛经正是要对它开战、消灭它!怎么消灭它?——“空=啥也没有”!
所以,只有你内心中,真正了解到了空就是啥也没有,你内心的那些虚妄的执取,才会彻底消除。从这个内心体验角度,你再去看一切有,一切法,你仔细考虑考虑,很简单的那种思考就可以了:本来就是啥也没有,那么显出来的那些一切诸法,有可能是有实体的吗?有可能是有实性的吗?绝无可能,这才符合逻辑嘛!对,符合凡夫用的最简单的逻辑!逻辑,自己就是一个真法,它不管是佛陀用,还是凡夫用,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要觉得我是凡夫,我用的逻辑就不对。这个观念需要调整一下。
四、诸法空相,唯是一心
“空”,啥也没有;但是“心”存在。但是“心”自己就是空,没有实体,没有实性,而能够起一切万法。“心”本身虽空而在,但是!绝对不需要你去“觉得”“认为”“心存在”、“心是有”。
绝大多数说心不空,空不空,法实有,因缘实有的意思,是在描述现象。但是佛法的修证,是在说你的觉知体验需要如何调整。如果内心体验觉知和认知中,但凡有一丝一毫的认知、体验,落在“有”上面,你就被法粘缚住了。哪怕你内心认知体验的观念认知,是“心是空的、诸法空性”,它依然是一个虚妄的“执念”本身。要对治这个极难了解的实修关键,必须要用“空=啥也没有”去对治。因为只有这个观念,才能够彻底消除你内心的执取。有人会害怕:那岂不是我会落入“断灭见”吗?岂不是在否定真心的存在吗?对不起,真心真实的存在,祂与你如何持有看法,完全不相干,祂才不鸟你到底怎么看祂的,祂存在着,祂自己存在着,空,而能生万法,而万法无实,祂就一直是这样子。你认为祂不存在,祂也是这个样子,你认为祂存在,祂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你怎么认为,其实,仅仅只是有没有障碍自己去真实体验到祂、发现祂的真实存在。怎样才能真实发现、真实体验到真心的存在?内心完全放弃一切执念,哪怕正确的正见,也必须放弃。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赵州从谂大师说:“狗子无佛性。”就是这个意思。
真正的事实真相是什么?有很多话都可以总结,这里简单说一句:
于一毫端,坐宝王刹。
井观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解读“唯是一心” (1人喜欢)
- 读书:读大乘法之一
- 读书:唯识指意 (2人喜欢)
- 读书:《圆觉经》之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1人喜欢)
- 读书:唯是一心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