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remember, death is not the end, and... long live the death!
我还没上学的时候,最爱看的书就是卡尔维诺编的《意大利童话》,直到今天我依然热衷于此书。里面有一种类型的故事非常吸引我。就是主角误入死者们的舞会,然后发现他们都没有眼珠。最后死者当中往往也包括了主角已经去世的教父,然后教父会帮助他逃离这个恐怖的场所。
在信仰基督教的人心中,死亡是一种神秘的仪式,意味着你安息,入土,然后等待审判号角的响起。天使说:穿上你的皮!然后你站在时间终结的那一刻,决定你是接受用刑还永福。但是,罗马曾经是一片信封多神教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无论如何都暗暗地埋藏着泛灵论的种子。于是意大利民间故事里的死人们,一个一个都变成了活跃在夜间的造物,每天晚上欢快地跳着,仿佛是在庆祝他们远离了生命的局限,进入了一种永恒的境界。
其实是因为刚才我看到的一个关于西西里岛地下墓穴的相册,才促使我想要表达某种感觉。(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30691372/)不只在欧洲大陆,在整个西方文明中,似乎都有一种类似死亡狂欢的文化游离于主流宗教文化之外。这甚至算不上是一种信仰,而只是民间的某种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传说。比如北欧有许多关于死者之舞的绘画流传在民间。比如我之前提及意大利关于死者聚会的传说,还有相册里西西里岛那些仿佛依然以某种方式继续着生命的木乃伊。即便是今天,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延续这种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最后的死亡之舞,比如coldplay乐队的《伦敦公墓(cemeteries of london)》。这种传说或不被主流宗教所接受,但是却深深地扎根在人类心中。不止在西方,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我们都在期待以死亡的方式来使得生命永恒。古希腊人在存放尸骨的陶罐上开孔,为的是方便灵魂出入。埃及人为法老制作木乃伊和金字塔,以期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统治。中国许多皇帝的陵寝都甚至要比活着时的宫殿还要豪华,对于许多古人来说,死亡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死亡以后的生命,是如此的庄严,永恒。
回到那个西西里岛的地下墓穴。看到那些图片,相信没有人不会为之震撼。我俨然回想起很多年前我刚开始学习基督教美术史的时候,接触到的那个词:catacomb。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地下墓穴,但是被用来特指罗马周边的早期基督徒的墓地。当时基督教还未成为合法的宗教,这些地下墓穴不但是教徒们死后的归宿,也往往直接被用作为早期基督教宗教活动的场所。我相信那些死者对于死亡是抱有期望的,因为当时的基督徒相信耶稣很快就会重临大地带来最后的审判,届时他们将迎接永生。但是直到16世纪西西里的那些墓地建成,这个预计中的末日依然没有降临。后来的意大利人似乎更喜欢用一种戏虐的方式来对待死亡这一问题,当然这其中一定也包含了当时天主教徒心中某种渴望吧。
世间的任何一种宗教莫不是在引导人们如何面对死亡。现存的几大宗教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总是还有那么一些空隙,于是死亡的黑暗和奇特诱惑力不断地从这些空隙中爬出来,袭击我们。对于这些空隙,我们又畏惧,又有所期待。只要末日依旧没有到来,这片属于未知和泛灵论的空间就会继续膨胀。每当夜晚的森林里,死者们开始狂欢的舞会的时候,我们恐惧,但是也会好奇。大胆的年轻人更会想前去和他们一起共舞。但是最终我们都明白,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毕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永恒状态。死亡万岁!
在信仰基督教的人心中,死亡是一种神秘的仪式,意味着你安息,入土,然后等待审判号角的响起。天使说:穿上你的皮!然后你站在时间终结的那一刻,决定你是接受用刑还永福。但是,罗马曾经是一片信封多神教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无论如何都暗暗地埋藏着泛灵论的种子。于是意大利民间故事里的死人们,一个一个都变成了活跃在夜间的造物,每天晚上欢快地跳着,仿佛是在庆祝他们远离了生命的局限,进入了一种永恒的境界。
其实是因为刚才我看到的一个关于西西里岛地下墓穴的相册,才促使我想要表达某种感觉。(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30691372/)不只在欧洲大陆,在整个西方文明中,似乎都有一种类似死亡狂欢的文化游离于主流宗教文化之外。这甚至算不上是一种信仰,而只是民间的某种对待死亡的态度和传说。比如北欧有许多关于死者之舞的绘画流传在民间。比如我之前提及意大利关于死者聚会的传说,还有相册里西西里岛那些仿佛依然以某种方式继续着生命的木乃伊。即便是今天,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延续这种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伯格曼的《第七封印》最后的死亡之舞,比如coldplay乐队的《伦敦公墓(cemeteries of london)》。这种传说或不被主流宗教所接受,但是却深深地扎根在人类心中。不止在西方,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我们都在期待以死亡的方式来使得生命永恒。古希腊人在存放尸骨的陶罐上开孔,为的是方便灵魂出入。埃及人为法老制作木乃伊和金字塔,以期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统治。中国许多皇帝的陵寝都甚至要比活着时的宫殿还要豪华,对于许多古人来说,死亡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死亡以后的生命,是如此的庄严,永恒。
回到那个西西里岛的地下墓穴。看到那些图片,相信没有人不会为之震撼。我俨然回想起很多年前我刚开始学习基督教美术史的时候,接触到的那个词:catacomb。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地下墓穴,但是被用来特指罗马周边的早期基督徒的墓地。当时基督教还未成为合法的宗教,这些地下墓穴不但是教徒们死后的归宿,也往往直接被用作为早期基督教宗教活动的场所。我相信那些死者对于死亡是抱有期望的,因为当时的基督徒相信耶稣很快就会重临大地带来最后的审判,届时他们将迎接永生。但是直到16世纪西西里的那些墓地建成,这个预计中的末日依然没有降临。后来的意大利人似乎更喜欢用一种戏虐的方式来对待死亡这一问题,当然这其中一定也包含了当时天主教徒心中某种渴望吧。
世间的任何一种宗教莫不是在引导人们如何面对死亡。现存的几大宗教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总是还有那么一些空隙,于是死亡的黑暗和奇特诱惑力不断地从这些空隙中爬出来,袭击我们。对于这些空隙,我们又畏惧,又有所期待。只要末日依旧没有到来,这片属于未知和泛灵论的空间就会继续膨胀。每当夜晚的森林里,死者们开始狂欢的舞会的时候,我们恐惧,但是也会好奇。大胆的年轻人更会想前去和他们一起共舞。但是最终我们都明白,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毕竟,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永恒状态。死亡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