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避免这“三心”,为政方有为
依“法”不办事,为政却不为;群众急跺脚、事情办不了。日前,有媒体报道,部分基层干部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放着问题不解决,动辄以“超出职权范围”“按程序走”“按规定办”等为借口,用政策法规搪塞推诿,引发群众不满。
手中捧着法规,却不为群众依法办事;身在行政位置,为政却不作不为。年轻干部若是有以上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怠惰慵懒之心、甘于平庸之心、心浮气躁之心作祟,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避免以上三种心态,为政时才能有所作为。
一是避免不学政策不思考的“懒”心。群众前来办理符合最新政策要求的事项,干部却给出“职责在其他部门”“我们研究研究”等各种理由敷衍推诿,本质在于不少干部对最新政策没有学习、内涵方法没有掌握,思想方式停滞在“旧办法”,不能办、不敢办。近年来,各地政府对政策的修订、更新相较于以往更加频繁,新的政策位群众带来更多便利,对干部的业务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年轻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应多听勤问深思,眼睛多看在书本上、少瞄在手机上,思想多停留在政策内涵上、少停留于插科打诨上,在业务培训中不断夯实我们的理论基础,在服务实践中锤炼增强我们的办事本领,摈弃一颗“懒”心,换来为群众服务的“真”心。
二是避免害怕担当慢作为的“庸”心。不少干部面对群众一些较为少见的事项不敢办、拿不准,明明符合政策规定,却只能用“之前没办理过”“请示领导后等批示”来回应群众,“一次办完”变成了“多次跑路”、“一门通办”变成了“无门可办”,群众的烦心事没解决、自己的好本领没形成。我们身处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各种问题需要直面、各种矛盾需要化解、各种困难需要攻坚,可以说道阻且长。推诿扯皮不敢办、矛盾难题靠边站只能使得年轻干部平庸,锤炼不出担当作为的优秀能力。我们要常怀一颗拒绝平庸的心,面对棘手问题敢思考敢解决、面对困难局面敢担当敢作为,通过经历风雨、见识世面来强壮我们的筋骨、增长我们的才干,换来为民服务的“能”心。
三是避免脱离群众不务实的“燥”心。不少年轻干部有着群众办理的平常小事不上心、不认真的“坏毛病”,常常把小事办得有瑕疵,殊不知,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诀窍就是办好一件件小事。其实,年轻干部办不好小事不是因为理论薄弱、能力不强,而是有着脱离群众不想务实的浮躁心态,眼光看得长远但能力够不到,对小事看不上、大事做不好,影响了自己在群众中的口碑。年轻党员是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就必须始终不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要求,不讲大话多讲“土话”,扔掉“望远镜”拿起“放大镜”,多看看锅里、多问问家里,面对面与群众交谈,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意愿,以务实姿态彰显为民情怀,换来为民服务的“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