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芳的师承
在哔哩看到一位小朋友剪辑了一段赵丽芳在长篇弹词《同治皇帝》中的一段祁调的篇子,非常难得,记得我在听到迪老和她合作弹唱的长篇弹词《落金扇》中有一段俞调的篇子,视若珍宝,毕竟祁调也好俞调也罢,善于用本嗓的赵丽芳很少弹唱诸如此类的运用小嗓的流派唱腔。表达书中女性人物,婉约的丽调足够演绎出精彩。但是看到说明介绍赵丽芳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拜祁莲芳为师的“鲜为人知”的消息时,不禁一愣,因为我和赵丽芳以及迪老非常熟悉,尤其是赵丽芳的艺术一直让我醉心,所以她的艺术道路不说是十二分的了解,至少是基本熟悉,她拜祁莲芳的事情我却一点不知,虽然文革后祁老“桃花运”塌塌瀑,很多成名的女艺人纷纷投帖拜师,不过其中并没有赵丽芳呀,带着疑问我直接询问此事,赵丽芳明确告诉我没有在七十年代末拜祁莲芳为师的事情,不过她又拖了一句话却是意味深长:前辈艺人都是我的老师。以前辈为师和师事某个前辈艺人应该是两码事。 赵丽芳和不少投身评弹艺术的艺人不同的是她出身书香门第,家道中落无奈在很小的时候投师学艺,不是什么票友喜欢下海,虽出无奈,但是投身进去,不做最好的誓不罢休是一份志气,她做到了。据我所知原先是准备拜钟月樵的,似乎钟老老要收为养女赵母舍不得后改为胡鹿鸣门下。胡鹿鸣乃严雪亭之徒,所以赵丽芳也可以说是严雪亭的再传弟子,毕竟启蒙的是胡鹿鸣。胡鹿鸣也许很多小青年并不太熟悉,生前先在太仓团后去了浙江的德清团,我在听书的时候他还曾和余红仙的师姐醉迎仙拼档弹唱《半把剪刀》,现在他的子媳胡小飞和周小君(不是周红)在弹唱,挂牌吴中团,吴中团也曾是小飞母肖玉玲呆过的团体。赵丽芳跟胡肖两位学艺的时候很苦,所以现在不怎么愿意提及,只是和我说起过在跟师码头上得到过杨莲青门徒,是兄弟俩的高孟伯高侬伯两位的增食恩典,之后一直在寻找两位老人以图报恩,至今无果。以前说书,只有名家响档才会被重视,留下踪迹,一般的艺人经过历次政治运动,文革后再出山的机会微乎其微,赵丽芳也只有在 窜红之后才有实力报答恩情,几十年风云际会,自然很难找到。 赵丽芳擅长用韵律表达情感,用音乐塑造人物,拜徐丽仙为师乃是她成名之后的事情,毕竟醉心丽调靠自己琢磨不如直接聆听流派创始人的亲炙更能让艺事突飞猛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赵丽芳在1980年拜师徐丽仙的时候,徐师丽仙已经疾病缠身,就像徐丽仙照顾钱锦章遗孀陈亚仙一样,赵丽芳对刚拜师的晚年徐丽仙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把她接到无锡自己的家里,给予最好的招待。1984年患癌症的徐丽仙走的时候年仅58岁,而徐丽仙所创的丽调流派唱腔却是当今书坛女性演员最广为传唱的,其中最突出的传人则非赵丽芳莫属。我曾经读到过一副对联,是对赵丽芳继承发扬丽调唱腔最好的褒奖:丽调有人继衣钵,仙曲从此永留芳。把丽仙丽芳这对师徒的名字巧妙地藏在了其间,也是对赵丽芳传唱丽调并发展成自己流派的认可。为了吸收其他曲种的养料丰富丽调的唱腔体系,赵丽芳还曾先后拜了北方曲艺京韵大鼓的金牌大师骆玉笙和上海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为师,听赵丽芳的丽调其实早已经是她自己的东西了,所以听客都爱称赵丽芳的流派唱腔为“小丽调”,先师徐丽仙的“丽调”在先,徒弟赵丽芳的“丽调”在后,于是称之为“小丽调”,不过,前不久去世戏曲音乐家连波对弹词音乐的丽调也颇有研究,他生前曾在一次研讨会上对赵丽芳的唱腔体系说过一段话,认为流派唱腔不应该有大小之分,建议把“小丽调”改称为“丽芳调”为妥,我也极力赞成连波的提法,因为我也有同样的看法,曾撰文提及过流派只有流传的广泛与否而没有高低之分,大体应该是同样的意思。 听赵丽芳谱唱的大量开篇以及她在长篇弹唱中的丽调篇子,早已经都是自己的东西了,当一群庸才还在为自己所学是不是更像徐丽仙的时候,“破门而出”的赵丽芳早就有了自己的广阔天地了,这让我想起唐人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用网络通俗语言就是勿知甩伊拉几条横马路了!赵丽芳的流派较之本来就显得一枝独秀的音乐性极强的丽调更加丰富多彩,极具音乐美的魅力,尤其是她的琵琶配上迪老画龙点睛般的三弦衬托,前走过门就是先声夺人回味无穷。新近重听她的《到韶山》华丽多姿的旋律让人沉醉;《采桑子•重阳》化入骆玉笙的京韵大鼓的因子听来是豪迈雄健;再听她的苏州曲牌“离魂调”,丝丝“杨八曲”的韵味让曲牌更加深沉哀怨,这些并不是仅仅伸手向前辈艺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赵丽芳穷一生的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忠实写照,她的成就是天赋加上勤奋的结果,令人在羡慕中心生嫉妒。滑稽大师杨华生曾套入迪老和赵丽芳在长篇弹词《智斩安德海》中的衙役对话的噱头,痛斥那些自己不求上进又看不得“野”路子大放异彩的孙子:“野”路子就是“爷”的路子,好好学习才行!不过学也需资质的,迪老和赵丽芳的艺术并不是人人都能“拷贝”的,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自然是随着迪老和赵丽芳的退隐而成为了珍贵的回味了。 2021/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