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公祠和小阁楼:变迁的乡土社会与含混的乡土信仰
本文系《乡土建筑学》的课程作业,也是本人于2019年开始的西坞村调研中一个小小发现。2021年秋季,因《历史社会学》课程要求阅读《神堂记忆》,惊觉于大川+孔庙与西坞+盘龙公祠&小阁楼的相似性,希望与诸君互相启发、共同讨论。
外婆家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西坞村,西坞村是西坞街道办驻地,是邬姓全国第一姓氏聚居地,也是一个庞大的单姓宗族村落。

盘龙公(又称盘龙太公)是西坞人的始祖,关于他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大多是帮助百姓、展现聪明才智等等,为人称道。镇北有一座盘龙公祠,非常灵验,前来祭拜的人远不止本村,甚至有宁波以外的香客远道而来。
外婆家的河对面有一个坟包,大人们都说这是盘龙公父亲的坟包,盘龙公的坟墓则在几里地外的伴云庄山上,是当年盘龙公凭借聪明才智得到的山头,一部分西坞人至今仍然会将那里安排为自己的归葬之地。盘龙公的坟头在快到山顶的缓坡处,形制简陋,但香火不绝,每年会有清明、盘龙公诞辰等几次重大的祭祀活动。

在进入大学后,我从乡土建筑与社会学的专业视角重新审视这一现象,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

1、 泛化的先祖:盘龙公
第一个问题是,盘龙公是所有西坞人的祖先吗?

事实上,根据宗谱,西坞的邬姓于元末从附近的村落迁来,一世祖生五子,分温良恭俭让五房,其中良房因种种原因绝嗣,而盘龙公则是温房太公得可。一世祖祠堂庆源堂位于村落中心,称为老祠堂,温恭俭让四房下各有分祠及房祠。从祠堂和堂前的数量分布来看,温房无疑占据了西坞的绝大多数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恭俭让三房已经绝嗣。西坞人普遍追认盘龙公为自己先祖的行为,对温房后人并不成问题,但恭俭让三房的后人这样做有数典忘祖之嫌。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盘龙公作为先祖的泛化,是他作为乡土社会贤人的身份?还是四房间人丁多寡的分别?
我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但事实是,西坞三十六祠堂几乎被拆毁殆尽后,只有盘龙公的新祠堂得到了重建,老祠堂成为了镇政府,而后成为了停车场,曾有重建的愿景,但并未得到新祠堂一般热烈的响应。
2、 盘龙公祠:庙宇还是祠堂?
将目光聚焦到盘龙公祠(新祠堂)。宗祠 常用于宗族内事务,而庙宇则是信仰空间,但在此处两者似乎有所杂糅。盘龙公祠名为祠堂,盘龙公则被神化,成为了崇祀对象,盘龙公及两位太婆(配偶)均有塑像,在神龛中被无数人朝拜。

追溯这一现象的来源,或许需要回到盘龙公祠重建的历史。盘龙公祠远位于镇正北处,解放后称为仓库,后拆除造厂。待新世纪初盘龙公祠集资重建时已无回到原址可能,选址遂向西偏移百米,占据一已拆除的房祠地基重建,但规模大不如前。

社会结构的变化或许是盘龙公祠内核变化的原因。宗族制度的瓦解使得大礼堂取代了祠堂的功能,祠堂沦为仓库,陆续倒塌。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民间经济实力逐渐提升,民间信仰的需求蓬勃兴起。作为传统乡土社会贤人的盘龙公成为了大家寄予希望的对象,盘龙公祠的重建或许是以祠为名建造庙宇,将祠堂改造为功利的求神拜佛之地,更具现实意义。盘龙公作为纽带,连接了信仰人群和邬氏宗族,以烧香朝拜和祭祀活动为依托展开。民间自发的朝拜和由老年协会组织的祭祀,谁更有生命力毫无疑问。
因此,生气勃勃的民间信仰催生了“正统”的盘龙公祠之外的“非正统”诞生,是为小阁楼。
3、 太公何在:祠堂还是小阁楼?
小阁楼位于盘龙公祠原址(今厂房边),正如其名,位于一座并不高的单层坡顶建筑的屋架上,空间狭小逼仄,仅以爬梯与地面房间相连。小阁楼内有盘龙公像、香油蜡烛、签,以及成堆的锦旗。小阁楼由一位老太及其媳妇传承经营,她们秉持盘龙公在此的理念,认为盘龙公并未和祠堂一起西移百米,而是留在原址的小阁楼里。事实上,在盘龙公祠未曾重建的漫长岁月里,小阁楼才是西坞的信仰中心,据外婆、舅舅、舅妈等西坞村民所言,西坞人有任何困惑,都会前往小阁楼求签解惑。小阁楼作为非正统的信仰空间,人气旺盛,即使在盘龙公祠新建后仍然有大量人前往,由锦旗判断前来求签的人远不止西坞本地,有邻县乃至邻市的信众,不远百里前来。



为了一探小阁楼的究竟,2020年夏天我专程前往小阁楼求签,香油蜡烛20元,求签20元,艰难地爬上爬梯,求得一签后,主人翻开陈旧的手账为我解惑。逼仄的空间、神秘的仪轨,很难不让人产生敬畏心理。

盘龙公究竟在哪里,百姓们或许并不关注,他们渴求神灵保佑,无问西东。非正统的信仰空间和言之无物的解签能产生神秘的气氛,或许更契合百姓的需求。
4、 盘龙公的背后
从盘龙公的案例切入,不难看出乡土社会在时代大潮中变迁,而乡土信仰则被大潮搅地更为含混。
在宗族制度崩坏后,宗族的历史真实和祠堂庙宇的严格界限不再重要,严肃的教化被百姓多元而泛滥的信仰需求解构,历史成为零星的知识,可以被有选择有目的地展现。宗祠的权威早已零落,百姓的欲望经时代发酵,生生不息。这一心理恰被逐利者把握,各色人等掺杂其中,泥沙俱下,鱼目混珠。
商品经济如此繁荣的当下,能在沿海平原经济发达地区保留这样有趣的社会学样本让人惊喜,但从中折射出的当代乡土社会的复杂与矛盾让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