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女性》:直面失去,接纳自我,重塑关系
第二步是哀悼,也就是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 作者使用哀悼这个词很有意义,也就是说对于失去的母爱,我们只能悼念,而不能心存侥幸,抱有幻想。 你所渴望的,正是你所失去的。如果无法面对失去,你会一直处于渴望的状态,那么最终你会将这种对母亲爱的渴望投射到其他关系中,希望他人能够看见、理解、支持和回应你的情感需要,这就会出现强迫性的重复性事件。 因此面对创伤中的丧失,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它,面对它,这么做的目的不是将责任推卸给父母或者社会,而是找到一种方式去表达哀伤,放下过去,成为自己。 第三步,自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停止自我攻击,疗愈母爱缺失的创伤。 自爱的前提是自我接纳,如果无法接纳自己,你就无法爱自己。自我接纳是内心深处对自我认同的笃定,我是我本身,我是值得爱的,这种信念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自我接纳要从自我攻击的模式中走出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真正爱自己。有些人有一种倾向,总是将成功归功于运气,而将失败归于自我。 这就是自我攻击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心潜意识对自我是否定的,认为自己不够好。即使别人都在称赞,也认为这是恭维,不相信自己是真的好。这些信念的产生是由于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爱的认可和鼓励,没有形成肯定的自我。 自我接纳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正如心理学家欧文·亚隆(Irvin Yalom)在回忆录《成为我自己》中所说:“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人无完人,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我们不能对自己苛求,也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 第四步,和解:看见母亲的创伤,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 傅首尔在奇葩说里说过“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同样没有人的父母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和解不是为父母开脱,而是要换个视觉,从整体的角度去看父母的行为。和解也不意味着否认曾经的经历和伤害,更不是认同那些行为,而是给自己一个从受害者心态中解脱出来的机会,不再用创伤定义自己的人生。 健康的母女关系是互为独立的个体,保持双方的边界,建立彼此尊重的界限。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必然伴随着痛苦。做自己也必然会让那些想控制你的人生气和愤怒,但那是他们的事情,作为成年人,我们无须为他们的情绪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