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那不勒斯-庞贝古城
把去年春天去意大利的游记也翻出来在这里晒晒。
跟我去旅行
又是春暖花开时,沉睡了一冬的心绪开始活动起来了。背起行囊,向温暖的地中海岸进军——目的国,意大利。
与X君结伴,用了四天的时间踏访了意大利的三个城市,按城市规模排列:罗马-那不勒斯-庞贝。现将行程记录如下,有兴趣前往的朋友可做参考。
先将行程罗列一下,大家好有个整体概念。
3月27日 布达佩斯-罗马 Wizzair 19:55-21:40 18,180Ft.(往返)
3月30日 罗马-那不勒斯 Train (Regionale) 12:49-15:30 10.5 EUR
3月31日 那不勒斯-庞贝 Train (Circumvesuviana) 09:11 - 4.6 EUR(往返)
庞贝-埃尔库拉诺-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罗马 Train(IC) 15:24-17:33 19.5EUR
罗马-布达佩斯 Wizzair 10:30-11:55
布达佩斯T1与罗马Fiumicino机场之间每天同样的时间有航班往来。罗马有两个机场,Fiumicino和Ciampino。Fiumicino较大,国际航班均飞抵这里。机场有专线火车Leonardo Express开往中心火车站Termini,每半小时一班,行程半小时,票价11欧 。机场信息请参考http://www.adr.it
罗马与那不勒斯相距并不遥远,大概200多公里。火车有三种不同价位的可以选择。Regionale, 行程2.5小时,票价10.5欧;Intercity (IC),2小时,20欧左右;Eurostar, 1小时,将近40欧。很多人都奔大名鼎鼎的Eurostar而去,我们选择了较经济的两种。个人认为Regionale就足够好了,虽然外观脏了一点,但里面还是很干净的,座位也宽敞。与双倍价格的IC相比,只多了半个小时,性价比更高 。火车信息请参考http://orario.trenitalia.com
庞贝离那不勒斯很近,乘区域专线Circumvesuviana半小时就到。话说Circumvesuviana,被X翻译成了“七空饭叔一那”,类似于布达佩斯的Hév,专门连接环绕威苏埃火山的小城镇,这也是这个名字的来由,‘circum’-‘circle’-圆圈,‘Vesuviana’-‘Vesuvius’-威苏埃火山 。Vesuviana详细介绍请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umvesuviana
一.罗马
提到罗马,多数人都会首先联想到历史。没错,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的记录中生存了几千年的名词。那么我们不妨从一些古罗马的历史开始吧。
我的历史一直不好,中学的时候总是万岁分。面对这样一片古老的土地,我恨不能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可惜没有机器猫鼎立相助,力不从心,不能给大家做系统的讲解。在此就截取大家最熟悉的一段吧——古罗马帝国,也是我匆匆浏览网页所得的皮毛。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Trajan, 98年-117年当政)统治时期,疆域扩张到约59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奥古斯都于前27年创元首制,标志着帝国的开始。罗马皇位的继承方式一般为养子继承制,但也有亲子继承的。罗马多次出现两帝共治,甚至四帝共治。戴克里先创君主制,将皇帝进一步神话。历史若细细道来,就要比历史本身还长,在此就允许我掠过吧。
强大的政权当然意味着文化的大力发展,这里简单提一下我们会看到的。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弗拉维王朝时期(Flavian Dynasty, 69年-96年),有3层拱门,可容纳数万人,是举行角斗表演的地方,修有复杂的地下设施供角斗表演使用,甚至可以灌水来进行海战表演。凯旋门也发源于罗马,是为皇帝凯旋而建。现在罗马古城中有三座凯旋门(Arches)。一为提图斯( Titus,79-81年任帝) 于公元71年所造,单拱;二为塞维斯皇帝凯旋门(Arco di Septimius Severus),公元203年兴建;三为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君士坦丁大帝王朝 307-364年)在315年所造,在大竞技场旁边看到的就是这座。
下边开始我们的旅程吧。
27号晚上到达罗马机场就先闹了个笑话。直接走到了passport control, 排队好多人,我们纳闷儿怎么欧盟来的还要检查护照。等了一会儿,觉得不对劲,一问才知道原来错过了出口。返回头去找出口,不怪我们,是出口太隐蔽,也没有标识,不像一般的机场都标得很清晰。出去后有很多私人出租车招揽生意,我们不予理会,一心只想找个问讯处查询火车信息,可是发现罗马机场没有问讯处,到换汇的地方问火车在哪里。那人随手指了个方向给我们,说二楼。顺着他的方向拐了一个弯,只有往下的楼梯,难道他的意思是地下二层?稀里糊涂走吧,下了一层以后不久又遇到向上的楼梯,上去不久又是向上的楼梯,这么说的话果然是二楼。火车站一般都有很多信息台,可以免费索取地图交通图以及简单的城市介绍之类的,可是这个罗马机场火车站好像什么也没有,加上天色已晚,包括售票处在内的所有窗口都关门了。一个男人推着个流动小车在卖票,我们加入了排队的人群。快轮到我们时,突然那男人两手在面前摆成X型,意思是? 没票了?他没做任何口头解释,推着他的小车悠然自得地走了。大家有点茫然,转向自动售票机。嘀哒点了一气,屏幕上出现‘tariff not available’‘服务不存在’的字样。换旁边一台机器,可以购买,只能刷卡不收现金。好在我们有欧元卡。
半小时后抵达中心火车站Termini,预定的小旅店离火车站不远,走过两三条小街就到了。罗马是一个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最直接地反映在住宿上。这一家60欧的我认为性价比很高了。Hotel Giubileo, 步行到火车站10分钟,到圣玛利亚大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e)两分钟,地理位置非常之好。房间很干净,浴室的洁具都是新的,酒店的人也热情 。旅店网站www.giubileohotel.com。罗马有很多中国人开的小旅店,我个人不推荐,卫生不达标,隐私不够。
3月28日,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离圣玛利亚大教堂这么近,自然这里是第一站了。这是罗马献给玛利亚的最大的一座教堂。我们没有进去。在旁边的游客信息处(Tourist Info)买了Roma Pass。话说Roma Pass,23欧,有效期三天,一个人使用,涵盖所有的公共交通和两个博物馆的门票。用法如下:一套Pass包括一张地图,一本简单的景点介绍,一本近期文艺活动手册,和两张卡,一张交通卡一张博物馆卡。交通卡从第一次使用开始计时,到第三天的晚上12点为止。博物馆卡在博物馆进门时刷,头两个免费,之后的打折。一般都选择大竞技场第一,卡皮托里尼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第二,对艺术较为了解的人也会选择去伯吉斯画廊(Borghese Gallery)。注意,Pass不包括往返机场的交通,因为Fiumicino机场已经不属于罗马市了;也不适用于梵蒂冈博物馆 。更多信息见www.romapass.it。个人总结,如欲参观包括竞技场在内的三个以上景点,则一定要买Pass;如果参观两处则基本持平,可考虑不买;如果对博物馆完全没有兴趣,则不必买。罗马市不大,景点也很集中,基本11 路就搞得定,只有去梵蒂冈时需要搭地铁,票价1欧。
离开圣玛利亚大教堂,沿Cavour大街( Via Cavour)向西南方向的竞技场前行。中途路左边看到一条神秘的阶梯。阶梯一向是我的最爱,自然要上去踏踏。穿过阶梯顶端连接的洞穴,居然撞到了圣彼得镣铐教堂(St.Pietro in Vincoli)。此教堂看点有二:一为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塑;二为圣彼得被囚于耶路撒冷时所戴的镣铐。为非天主教徒普及一下圣经故事吧。因罗马是天主教的圣殿,作为非教徒的游客,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宗教知识,以便于更好地感受这座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的神圣气息。耶稣开始传道后,从追随者中选择了十二个人作为自己的助手,称作十二门徒。彼得为首,威望很高。耶稣升天后,彼得成为众门徒的领袖。圣灵降临时,他率先站出来宣传福音,并组织了最早的教会雏形。约公元44年,彼得在耶路撒冷传道时,被犹太统治者囚禁,后被天使救了出来。之后彼得来到罗马,建立了第一所教会。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徒,把彼得订在十字架上。因彼得曾在耶稣被捕时三次不承认认识耶稣,所以临死前彼得说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订在十字架上,因此他被倒订死在十字架上。16世纪中叶,米开朗琪罗在一幅画作中表现了彼得被倒订时的壮烈情景。彼得的遗骨被埋在今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下。由于罗马教会是彼得建立的,天主教会称彼得为第一任教皇,定6月29日为圣彼得瞻礼日。
离开圣彼得镣铐教堂,继续沿同一方向走,不久就到达了举世闻名的大竞技场。这座公元1世纪的建筑遗址和周围众多的断壁残垣立刻把我带入了不同的时空。脚踏废墟之上,不禁遥想当年的壮阔。
竞技场建于公元72年-82年间,是古罗马人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公元217年竞技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很快在238年修复。角斗表演在523年被完全禁止。442年和58年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对竞技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中世纪时该建筑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后来干脆被当作碉堡。15世纪教廷为了建造教堂,拆除了竞技场的部分石料。直到1749年罗马教廷才开始对竞技场进行保护。竞技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在山坡上层层而起。到了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形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形成了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并且不需要靠山而建。罗马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时期最大的椭圆形斗首场,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看台约60排,分为五个区域。最下面前排为元老、长官、祭司等用;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为富人区;第四区为普通公民;妇女只能站在第五区。竞技场有很多拱。观众入场时先根据自己的座位号找到该从哪个拱门入场,然后沿着楼梯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竞技场可容纳5万人。表演区地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用来储存牲畜、道具,及角斗十。表演开始时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竞技场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竞技场就曾将中央灌满水,成为一个湖,进行海战表演来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有Roma Pass的话可以省去排队购票的时间,但还是要先排队通过安检。排队过程中会有很多私人英文导游招揽生意,以不必排队来吸引人。竞技场提供电子导游器,所以请大家慎重选择游览方式。
竞技场外边有很多装扮成古代角斗士样子的人收费合影。罗马人从不把事情说绝对,问价,都说给点小费(tips)就好。我禁不住诱惑,花4欧拍了两张。
竞技场与帕拉提诺(Palatino)考古公园是连票,但我们掠过了,因为实在对考古学没有任何了解,不如节省体力。沿Via dei Fori Imperiali, 就可看到古罗马市集(Roman Forum)。 这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当年的市中心。而今不过是废墟一片,我们直接跳过,寻找下一站。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卡皮托里尼(Capitoline)博物馆及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广场。
卡皮托里尼山(Capitoline Hill)是罗马市七座小山之一。古罗马神话中朱比特的神庙(Temple of Jupiter)建在此山上。
教皇于1536年任命米开朗琪罗为新罗马城设计一个标志性建筑。为突出这个“新”字,米开朗琪罗将楼梯修向新城的方向,而不是古老的罗马市集。现在我们看到的广场由三面建筑组成。正中为罗马市政厅,足有对称的两翼现为博物馆。中央有皇帝骑马铜像,地面是放射状几何图形。
沿米开朗琪罗的楼梯下去,不难发现对面颇似威尼斯圣马克方场风格的建筑,果不其然,这里叫做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
在广场上可以看到三座建筑,布局成正等腰三角形。处于两脚位置的两座与威尼斯有关,处于顶端的第三座,也是更为抢眼的一座,是与威尼斯无关的,这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宫殿叫做祖国祭坛( Monument of Victor Emanuel II)。它于1885到1911年间落成,是为纪念意大利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而建的,象征着意大利的独立和统一。
与祖国祭坛相对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对称分布的两座风格颇似的建筑,一红色,一乳黄色。红色的叫做威尼斯大厦(Palace Venezia),是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式建筑,1455年由威尼斯主教建成,后来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官邸。1797年,奥地利占据这座大厦,直到1916年才归还意大利政府。墨索里尼上台后以此大厦为官邸。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大厦成为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
孪生姐妹一样的乳白色建筑是威尼斯保险总公司大楼(Assicurazioni Generali),1911年仿照对面的威尼斯大厦而建。大楼右侧24号是米开朗琪罗曾经居住的地方,现已被拆除。
以祖国祭坛为起点的Corso大街(Via de Corso)是条蛮繁华的街道,有不少的商店和饭店。我们在一家小馆用简单的午餐 ,然后从旁边的小巷左转通往万神庙(Pantheon)。
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改建成教堂,现在的正式名称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万神庙的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初期,由屋大维的手下在公元前27年所建。公元80年被大火烧毁,125年重建。自文艺复兴以来,万神庙成为了伟人公墓,这里埋葬着除了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r Emanuel II)以外,还有伟大的艺术家拉菲尔。
万神庙的建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顶部直径达43.3米的穹顶,顶部最高点也是43.3米。中间直径8.9米的大洞是整个神庙唯一的采光点。阳光从顶部泄下,光线的角度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相应变化,似乎象征着自然与神灵强大的力量。万神庙整幢建筑都是用混凝土浇灌而成,这成为建筑学上的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铸出这么大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使得它会因为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但古罗马人采用的是来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其他材料。建造时,较重的材料用在基座,越向上所用的材料越轻,顶部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减小,从根部的5.9米到顶部的1.5米。
至此,都是在厚重的历史中膜拜,该轻松一下了。罗马这城市很有趣的一点是,有很多喷泉。大大小小的,有名的无名的,散落在大街小巷。这些轻盈滑落的水帘在浅池中呈现出淡淡的蓝绿色,半透明的,柔柔的,允吸着斑驳的阳光,恬静而顽皮。喧嚣的街角因她们而变得柔情起来。倦了,躁了,来这小水边听她们私语的声音,不为之所动吗? 在这里结束一天的行程再惬意不过了。
将大名鼎鼎的许愿泉搁置一下,先跟我去寻访贝尔尼尼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从万神庙继续向西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就到达了Navona广场(Piazza Navona)。广场上有三座喷泉,都很美,不过我的重点当然是在四河喷泉。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Danube),恒河(Ganges),尼罗河(Niles),里约•德•拉•普拉达河(Rio de la Plata)。这四条河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贝尔尼尼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塑寓意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象征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多瑙河伸出双臂迎向一面盾牌,盾牌上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恒河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长长的船桨,斜身侧坐,目视远方,象征恒河之水渊远流长;尼罗河的头上罩了一块面纱,暗示当时的欧洲人还不清楚尼罗河的源头,认为她充满了神秘;里约•德•拉•普拉达河的身边有一些钱币,象征新大陆充满了巨大的财富,他的眼睛注视着方塔塔尖上的鸽子,似乎表明天主教必将统治美洲。
从Navona广场搭75路公车回到火车站。晚上入睡前,不禁要大声说,我喜欢这座城市。
二.梵蒂冈
3月29日,周日,每月一次的周日开放日。
梵蒂冈博物馆一般周日不开门的,只有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才开门,并且免费。X君的计划做的好,我们可以省去每人12欧的门票了。
听说了梵蒂冈排队阵容之壮阔,但亲历亲为后才不得不折服。从火车站(Termini)坐地铁A线到第六站 Furio Camillo,下地铁随着人流走就对了,大家都是朝一个目标去的。我们早晨偷了个懒,8点40才到,老远就看到围着城墙排队的人流,不知道入口在哪里。开始计时,以为半个多小时差不多可以进去了。没想到,这一排就排了两个小时。后来听说我们算幸运的,排六个小时也不稀奇。从排队角度来讲,住到梵蒂冈附近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找旅店的时候看到不少在梵蒂冈周围的,价格要比罗马市中心便宜些。那样的话可以很早起来排队,不至于到中午才进门。
梵蒂冈博物馆号称欧洲最权威的博物馆,地位不次于卢浮宫。卢浮宫之大我是领教的,梵蒂冈这个到底有多大,我还是没搞清楚,因为博物馆没有提供展馆图,里面的标示也不清楚。我们只在里面走马观花,看了最重要的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其余就是看热闹了。礼拜堂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而闻名。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处。这里是梵蒂冈博物馆唯一不允许拍照的地方,在里面要保持安静。礼拜堂的四壁及天顶以湖蓝色为底色,布满了圣经画作。仰起头来环顾一圈,眩晕使得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不知是来到了艺术的天堂还是神明的圣殿。
《创世纪》描绘200多个男女形象,背景是蓝色的天空。天顶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九幅主题画,“上帝区分黑暗与光明”、“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鱼与海中动物”、“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堕落与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诺亚筑祭坛”、“洪水”和“诺亚醉酒”。每幅主题画周围有十二个各种姿态的裸体像。由于建筑梁柱的分隔,大小不一的画面相对独立,但它们仍是统一的整体。在整幅《创世纪》天顶画中,“创造亚当”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画的右上方是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在天使们的簇拥下,飞向亚当;画的左下角是亚当,他全身裸露,倚躺在一座绿色的小丘上。米开朗琪罗在创作这幅画时,对原来的故事情节稍稍作了一些改动,他把原来应由上帝将生命的灵魂吹到亚当身上这一情节改变为上帝将手伸向亚当,以与亚当向上帝伸出的手相接。画面上的亚当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抬头望着主神,身体的上半部也由于主神的到来而微微抬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渴望得到智慧和力量的神色,左手正缓缓地伸向主神,几乎就要与主神向他伸出的手相接触,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这是创造人类生命最关键的一刹那。可是那两个指头之间的那么一丁点儿空隙却被米开朗琪罗永远地保留下来了,让观赏者用自己的思维去填补。
像被上帝重新创造过一样,我带着新鲜的血液离开西斯廷,开始朝圣的路。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世界第一大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211米,最多可容纳6万人进行祈祷。
教堂最初是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教堂。16世纪重建,1626年完工,称新圣彼得教堂。
教堂三宝:
一:米开朗琪罗24 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怜子》。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悲痛却平静,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二: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Baldachin os St. Peter’s)。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举行弥撒。
三: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
当然可看的,远不止这些。教堂的每一个角落都表现出奢华至极的气势。对于宗教来讲,我以为是不必要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片地方被拦了起来,只有信徒才可以进去。 X君行了基本的礼仪,示意我坐下。他收起了平时顽皮的脸孔,闭上眼睛,双手对握于颌前。 游客们在身后川流不息,而我感到异常的安静。X与其它的祈祷者,都带着宁静的面孔与微挑的嘴角。那种从容淡定,是因为心里被充实了。我不懂宗教,但一直都喜欢置身教堂的感觉。清冷的空气让心中的浮尘降落下来,焦躁被降了温。平日里的苦恼与快乐在这样高大的建筑里被忽视掉了,人的头脑是空的,心是满的。
教堂外连接的广场,就是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匍匐着上万人等待新教皇诞生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它时,着实屏息了半分多钟。他的恢宏是我不曾料到的。高大笔直的廊柱交错排列,简单与粗壮似是古埃及的风格,而巧妙的布局又给这宏大平添一些生气。贝尔尼尼用11年的时间设计建造了这个广场,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柱高18米,朝广场一侧的石柱顶各有一尊雕像,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是从埃及运来的。
虽流连却实在体力不支,再深深吸入几口神圣的空气,告别梵蒂冈。
晚上回酒店后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奔向那不勒斯,考虑到费用,还是决定不去了,怏怏地入睡。
三. 罗马-那不勒斯
早晨醒来X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去火车站。还是放不下那不勒斯。当然罗马还有些重要的地方要去。
乘地铁直奔西班牙广场。我来这里纯粹是为找寻罗马假日的感觉的。学着赫本的样子斜坐在台子上,突然间就自由自在了,快乐得像孩子。这是个美丽的广场,富于层次感。贝尔尼尼鱼型的喷泉在底,阶梯不断变换方向,形成层面。登到阶梯顶端可以俯瞰大范围的城市,而身后还有更高的教堂。有些艺人在这里作画。他们画中的广场各不相同,游客心中也对同一个广场做自己的诠释。
沿广场前的路一直走就到了许愿泉。
许愿泉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参考电影《罗马假日》、《泉水中的三枚硬币》。
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是贝尔尼尼留给罗马的最后一件礼物,可惜他只完成了雏形。后被无名青年萨尔维(Salvi)重建。它是罗马现存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高26米,宽20米。喷泉的雕塑群以象征富饶与安乐的两尊女神为背景,中间为踏在贝壳上的海神,两侧各一海马,象征彭湃的与平静的海洋,四座女神代表四季。喷泉被取了个很多个好听的名字,少女喷泉,幸福喷泉,因很多人会在喷泉前许愿而得名许愿泉。怎么许愿,说法不一。最常听到的是,只要背对喷泉投进一枚硬币,就可以重游罗马;也有说投下硬币就会得到幸福;会在罗马遇到共度余生的另一半;我个人比较喜欢一个较少听到的版本——投下硬币,将来就会和心爱的人一起回到这汪清泉。其实这些版本都是人们赋予自己的美好希冀。罗马城大大小小的喷泉给这个城市平添了浪漫的气息,那流水的声音好像情人耳边的呢喃,轻柔又甜蜜;反射着阳光的水面像被爱情充溢的心波,纯粹地迷人。这样柔情的地方,怎会不想和最亲密的人分享。几年前去萨尔茨堡的时候,也和好友约定,以后要带各自的男友回去那个自己喜欢的小城。这次没有和谁约定。认真地将硬币投下,不知道哪一个版本的愿望会实现。
Trevi在意大利语是三叉路口的意思,因地处三条路的交界处,因而得名。我猜想,也许最初人们在这里许愿的原因是因为处于三叉路口,不知向何方前行。人们无法以理性做出决定时,就祈求上天给予答案。这似乎为今天人们在这里祈求爱情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感情中有太多的三岔路口,总是难以选择方向。矛盾困苦的人儿不知所措,索性向另一个世界寻求指示。上帝会给我们指一条正确的路吗?上帝所指的路,我们永远不能说不正确,这就被叫做“命运”。
我给上帝留下了诚意,之后搭公车去下一站——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隐藏在台伯河边的小圣母教堂里(St.Maria in Cosmedin)。教堂本身很小,缺少了维护,显得寂静。不过在门口还总是有不少人在排队,那全仰仗了这块有鼻子有眼张着大嘴的家伙。这张有点狰狞的面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里同(Triton)。Triton是海神波赛东(Poseidon)的儿子,生性粗鲁暴躁。后来Triton遇到了美人鱼安菲特立特(Amphitrite),一见倾心。他使劲浑身解数使自己变温柔,最终赢得了美人鱼的芳心,自己也变成了人首鱼尾的样子。不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特里同面孔,还是有些吓人的。真理之口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测慌仪,说谎的人就会被咬掉手。不知道外表凶恶内心温柔的特里同怎么会和测慌扯到一起。我想大家并不需害怕,他那张面孔只是用来吓唬人的,其实他是个怎样柔情的男子呢。
买了中午时分的火车票,前往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les)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城市,意大利人说:“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我也去探探,这是个怎样令人情迷的地方。
最初的印象可不那么好。我们下午三点多抵达那不勒斯中心火车站(Napoli Centrale)。在火车站找不到问讯处,仅有的酒店代定点只提供四星级酒店,远超出了我们可承受的范围。小城市的人英语不大好,问什么都问不清楚,有点不知所措,索性背起行李去碰运气吧。火车站周围有点乱,车子行人缠在一起,小商贩和小餐馆彼此亲密无间。很快就发现小街巷里大大小小的旅店很多,很快就搞定一间50欧的,Hotel Ideal, 房间还挺温馨,卫生间旧了一点,但还是干净的。放下行囊就冲出去探询这城市的神秘力量。惊奇地发现,这里有着欧洲少见的热闹。欧洲城市一向以寂静为名,从没见过一处这样的喧嚣。街道两边除了紧凑排列的小商店,还有不少地摊兜售LV。支支叉叉的小巷被住宅楼挤满了,相对的两户人家开窗一定能行个吻面礼了,这像上海的老弄堂。从窗里伸出的长竹竿上挂上家用,这也是江南一带人家的做法。在一些街角会突然失去欧洲的感觉,车子行人随意穿梭,地上散落一些人走过的痕迹。一切好像都没有头绪,但并不觉得厌恶。也许是在安静严谨的欧洲呆久了,需要甩掉繁多的规矩,肆意在马路上和汽车赛个跑。
城市的中心是这样,到海边则不同了。每每看到海,整个人就空了,柔了,只想把自己融化进那深邃的蓝色中。深深的,将那湿润的新鲜空气吸进体内。这样反复几次,血液里的氧气被彻底更换。那不勒斯人是热情的,奔放的,自由的,骄傲的。我吸进了他们的空气,也想要拥抱周围所有的路人。
此时夕阳西下。面对着斜沉的太阳,我多想和它一起睡下去,明早再从同样的地方升起来。它朝而复始地在这片水面上轮回,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晚餐时邻桌坐一对讲英语的年轻夫妇。侍者请他们帮我们翻译一些意大利语,所以我们就开始聊天。他们是一对热心开朗的夫妻,现住米兰。夫美国人David,在意大利教英文。妇秘鲁人Hilda,曾经是David的学生。他们这次来那不勒斯是去美国使馆申请绿卡。谈话中他们两人争先恐后地给我们介绍那不勒斯,恨不能一股气把这城市所有的好都讲给我们听。他们不断强调这里多好,比意大利任何其他城市都好。David说,这是座有灵魂的城市。他的评价自然有自己的原因,他们夫妇最初就是在那不勒斯相遇的。但我想他的话并不主观。 这是座有灵魂的城市,活生生的。
走街串巷时发现这里不似罗马那样绝对的意大利感觉,很多地方会像土耳其或希腊的样子,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街边快餐出售的饮食上。简单了解一下那不勒斯历史,果不其然。这里曾经被希腊、法国、西班牙先后占领,影响自然也延续至今了。
家酿的白葡萄酒在血液里微微作祟,人轻飘飘的,沉沉地进入梦乡。
四.庞贝古城
从那不勒斯中心火车站乘专线小火车Circumvesuviana 到庞贝古城(Pompeii)。现在成为考古学自然博物馆被妥善地保护起来,门票11欧。
现在看到的古城只是废墟一片,谁想到当年的繁华呢。公元72年8月24日,威苏埃火山的爆发彻底淹没了这座城市。被同时摧毁的城市很快就重建了,而庞贝一直被搁置,传说是因为人们害怕神明的诅咒。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夜,厚达五六米的死忙覆盖层才被人鼓足勇气第一次翻动。
维苏威火山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海拔1200多米。半山有世界最早的火山观测站,建于1845年。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种植水果及葡萄。火车沿途看到很多桔子树和柠檬树。桔子长得硕大,比我们平常见到的大3-4倍;柠檬比桔子还大,毛孔也粗,丑是丑了些。当地产的葡萄酒有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基督眼泪酒(Lacrima Christi)。基督是为庞贝而哭泣吗?
五.写在离别之前
所踏访的这些地方并不是宜人的城市,街边会有纸屑,墙角有装着剩啤酒的易拉罐,人们做事不大规矩,交通也和道路一样曲曲弯弯的。然而这片土地似乎有着神秘的力量,叫我喜欢。空气里嗅得到自由与释放。若厌倦了中规中矩的生活,就到南部温暖的地中海岸去吧。
附录I. 每日饮食
28日午餐:意大利肉酱千层面(Lasagna) € 5
三文鱼大虾沙拉(Smoked Salmon King Prawn Salad)€ 9.5
在万神殿附近随便一家小馆用的,午餐时间很多小馆都会准备一些快餐性质的食物摆在橱窗里。走得饥肠辘辘的我们对于任何东西都没有抵抗力了。这些所谓快餐其实都是刚刚出锅的,味道也很不错。
28日晚餐,太累了,天又开始下雨,在酒店门口的超市买了驴友推荐过的烤鸡,€ 4。再来一桶新酿的白葡萄酒,€ 1.8,加番茄和草莓做饭后甜点。一整天的爆走加晚上的酒足饭饱,舒服啊。
29日午餐,足足想了半分钟没想起来吃了什么。果然没吃午餐,只在博物馆的食堂小做休息吃了些零食。因为梵蒂冈太耗时间,里面也没有什么可吃的,更主要的是没有吃东西的时间,建议大家自备食物,以免又累又饿到绝望。
29日晚餐,火车站附近很多饭店,看起来也没太大差别,多数都提供套餐。我们转了两圈选定了一家,进去吃了22欧的海鲜套餐,内容包括一盘沙拉,一份海鲜面,一条烤鱼,一小碗水果。另点了0.5升白葡萄酒,€ 4.5。小饭量的两个人够吃了。不过我们吃完后居然还有再带张比萨回家的冲动,也许是被邻桌给馋的,也许是白天消耗太大。
30日午餐,在火车站门口买了两块比萨。罗马的比萨是薄脆型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总共5欧多。
30日晚餐:前餐Mozzarella奶酪 € 3一份
烤鱼 ( Grilled Bream) € 9
海鲜面(Seafood Spaghetti) € 10
白葡萄酒 € 7
就在酒店旁边的巷子里,很喜欢这家馆子。店员很热情,给我们推荐他们的特色Mozzarella奶酪。也是在这里碰到快乐夫妇David and Hilda。他们讲来那不勒斯一定要吃Mozzarella,是全意大利最好的。比萨也是那不勒斯人发明的,所以世界最老的比萨店在那不勒斯。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了。
31日午餐,在小镇Erkulanum,热情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如果吃比萨,就一定要去这家, Luna Capria。店面小小的,很家常的感觉,烤炉就在餐桌旁边,长得乐呵呵的比萨老人特别亲切的样子。菜单选择并不多,但对于我们这种外行也足够傻眼的了。看对面的人吃一张两种口味拼合在一起的,似乎不错,就照着点了。口味一是店铺的招牌,奶酪生火腿;口味二是肉馅加酸菜,很好的组合,酸菜的味道可以中和肉馅的油腻。比萨5欧,加人头费每人一欧。
31日晚餐,Lasagna € 6
Mozzarella奶酪和生火腿 € 9.5
匈牙利是内陆国,可怜我们平时吃不到海鲜,在意大利就很开心。临走的最后一餐发誓要再好好吃点海味,不过发现机场完全没有一点海腥味,只能随便垫垫肚子了。我对Mozzarella意犹未尽,但是发现机场的果然不如那不勒斯吃到的。
附录 II. 中英意词汇对照
中文 English Italiano
罗马 Rome Roma
那不勒斯 Naples Napoli
庞贝 Pompeii Pompeii
梵蒂冈 Vatican
维苏埃火山 Vesuvius Vesuvio
罗马火车站 Termini
罗马机场 Fiumicino
竞技场 Colosseum Colosseo
罗马市集 Roman Forum Forum Romanum
凯旋门 Arche Arco
博物馆 Museum Musei
梵蒂冈博物馆 Vatican Museum Musei Vaticani
广场 Square Piazza
街/路 Street/Road Via
卡皮托里尼广场 Capitoline Square Piazza Capidoglio
威尼斯广场 Venice Square Piazza Venezia
纳瓦纳广场 Square Navona Piazza Navona
西班牙广场 Spanish Square Piazza Espagna
喷泉 Fountain Fontana
特雷维喷泉 Trevi Fountain Fontana di Trevi
四河喷泉 Fountain of Four Rivers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万神庙 Pantheon Pantheon
真理之口 Mouth of Truth Bocca della Verità
圣彼得镣铐教堂 San Pietro in Vincoli
摩西 Mose
贝尔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拉菲尔 Raphael Sanzio Raffaello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西斯廷礼拜堂 Sistine Chapel Cappella Sistina
跟我去旅行
又是春暖花开时,沉睡了一冬的心绪开始活动起来了。背起行囊,向温暖的地中海岸进军——目的国,意大利。
与X君结伴,用了四天的时间踏访了意大利的三个城市,按城市规模排列:罗马-那不勒斯-庞贝。现将行程记录如下,有兴趣前往的朋友可做参考。
先将行程罗列一下,大家好有个整体概念。
3月27日 布达佩斯-罗马 Wizzair 19:55-21:40 18,180Ft.(往返)
3月30日 罗马-那不勒斯 Train (Regionale) 12:49-15:30 10.5 EUR
3月31日 那不勒斯-庞贝 Train (Circumvesuviana) 09:11 - 4.6 EUR(往返)
庞贝-埃尔库拉诺-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罗马 Train(IC) 15:24-17:33 19.5EUR
罗马-布达佩斯 Wizzair 10:30-11:55
布达佩斯T1与罗马Fiumicino机场之间每天同样的时间有航班往来。罗马有两个机场,Fiumicino和Ciampino。Fiumicino较大,国际航班均飞抵这里。机场有专线火车Leonardo Express开往中心火车站Termini,每半小时一班,行程半小时,票价11欧 。机场信息请参考http://www.adr.it
罗马与那不勒斯相距并不遥远,大概200多公里。火车有三种不同价位的可以选择。Regionale, 行程2.5小时,票价10.5欧;Intercity (IC),2小时,20欧左右;Eurostar, 1小时,将近40欧。很多人都奔大名鼎鼎的Eurostar而去,我们选择了较经济的两种。个人认为Regionale就足够好了,虽然外观脏了一点,但里面还是很干净的,座位也宽敞。与双倍价格的IC相比,只多了半个小时,性价比更高 。火车信息请参考http://orario.trenitalia.com
庞贝离那不勒斯很近,乘区域专线Circumvesuviana半小时就到。话说Circumvesuviana,被X翻译成了“七空饭叔一那”,类似于布达佩斯的Hév,专门连接环绕威苏埃火山的小城镇,这也是这个名字的来由,‘circum’-‘circle’-圆圈,‘Vesuviana’-‘Vesuvius’-威苏埃火山 。Vesuviana详细介绍请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umvesuviana
一.罗马
提到罗马,多数人都会首先联想到历史。没错,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的记录中生存了几千年的名词。那么我们不妨从一些古罗马的历史开始吧。
我的历史一直不好,中学的时候总是万岁分。面对这样一片古老的土地,我恨不能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可惜没有机器猫鼎立相助,力不从心,不能给大家做系统的讲解。在此就截取大家最熟悉的一段吧——古罗马帝国,也是我匆匆浏览网页所得的皮毛。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Trajan, 98年-117年当政)统治时期,疆域扩张到约59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奥古斯都于前27年创元首制,标志着帝国的开始。罗马皇位的继承方式一般为养子继承制,但也有亲子继承的。罗马多次出现两帝共治,甚至四帝共治。戴克里先创君主制,将皇帝进一步神话。历史若细细道来,就要比历史本身还长,在此就允许我掠过吧。
强大的政权当然意味着文化的大力发展,这里简单提一下我们会看到的。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弗拉维王朝时期(Flavian Dynasty, 69年-96年),有3层拱门,可容纳数万人,是举行角斗表演的地方,修有复杂的地下设施供角斗表演使用,甚至可以灌水来进行海战表演。凯旋门也发源于罗马,是为皇帝凯旋而建。现在罗马古城中有三座凯旋门(Arches)。一为提图斯( Titus,79-81年任帝) 于公元71年所造,单拱;二为塞维斯皇帝凯旋门(Arco di Septimius Severus),公元203年兴建;三为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君士坦丁大帝王朝 307-364年)在315年所造,在大竞技场旁边看到的就是这座。
下边开始我们的旅程吧。
27号晚上到达罗马机场就先闹了个笑话。直接走到了passport control, 排队好多人,我们纳闷儿怎么欧盟来的还要检查护照。等了一会儿,觉得不对劲,一问才知道原来错过了出口。返回头去找出口,不怪我们,是出口太隐蔽,也没有标识,不像一般的机场都标得很清晰。出去后有很多私人出租车招揽生意,我们不予理会,一心只想找个问讯处查询火车信息,可是发现罗马机场没有问讯处,到换汇的地方问火车在哪里。那人随手指了个方向给我们,说二楼。顺着他的方向拐了一个弯,只有往下的楼梯,难道他的意思是地下二层?稀里糊涂走吧,下了一层以后不久又遇到向上的楼梯,上去不久又是向上的楼梯,这么说的话果然是二楼。火车站一般都有很多信息台,可以免费索取地图交通图以及简单的城市介绍之类的,可是这个罗马机场火车站好像什么也没有,加上天色已晚,包括售票处在内的所有窗口都关门了。一个男人推着个流动小车在卖票,我们加入了排队的人群。快轮到我们时,突然那男人两手在面前摆成X型,意思是? 没票了?他没做任何口头解释,推着他的小车悠然自得地走了。大家有点茫然,转向自动售票机。嘀哒点了一气,屏幕上出现‘tariff not available’‘服务不存在’的字样。换旁边一台机器,可以购买,只能刷卡不收现金。好在我们有欧元卡。
半小时后抵达中心火车站Termini,预定的小旅店离火车站不远,走过两三条小街就到了。罗马是一个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最直接地反映在住宿上。这一家60欧的我认为性价比很高了。Hotel Giubileo, 步行到火车站10分钟,到圣玛利亚大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e)两分钟,地理位置非常之好。房间很干净,浴室的洁具都是新的,酒店的人也热情 。旅店网站www.giubileohotel.com。罗马有很多中国人开的小旅店,我个人不推荐,卫生不达标,隐私不够。
3月28日,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离圣玛利亚大教堂这么近,自然这里是第一站了。这是罗马献给玛利亚的最大的一座教堂。我们没有进去。在旁边的游客信息处(Tourist Info)买了Roma Pass。话说Roma Pass,23欧,有效期三天,一个人使用,涵盖所有的公共交通和两个博物馆的门票。用法如下:一套Pass包括一张地图,一本简单的景点介绍,一本近期文艺活动手册,和两张卡,一张交通卡一张博物馆卡。交通卡从第一次使用开始计时,到第三天的晚上12点为止。博物馆卡在博物馆进门时刷,头两个免费,之后的打折。一般都选择大竞技场第一,卡皮托里尼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第二,对艺术较为了解的人也会选择去伯吉斯画廊(Borghese Gallery)。注意,Pass不包括往返机场的交通,因为Fiumicino机场已经不属于罗马市了;也不适用于梵蒂冈博物馆 。更多信息见www.romapass.it。个人总结,如欲参观包括竞技场在内的三个以上景点,则一定要买Pass;如果参观两处则基本持平,可考虑不买;如果对博物馆完全没有兴趣,则不必买。罗马市不大,景点也很集中,基本11 路就搞得定,只有去梵蒂冈时需要搭地铁,票价1欧。
离开圣玛利亚大教堂,沿Cavour大街( Via Cavour)向西南方向的竞技场前行。中途路左边看到一条神秘的阶梯。阶梯一向是我的最爱,自然要上去踏踏。穿过阶梯顶端连接的洞穴,居然撞到了圣彼得镣铐教堂(St.Pietro in Vincoli)。此教堂看点有二:一为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塑;二为圣彼得被囚于耶路撒冷时所戴的镣铐。为非天主教徒普及一下圣经故事吧。因罗马是天主教的圣殿,作为非教徒的游客,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宗教知识,以便于更好地感受这座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的神圣气息。耶稣开始传道后,从追随者中选择了十二个人作为自己的助手,称作十二门徒。彼得为首,威望很高。耶稣升天后,彼得成为众门徒的领袖。圣灵降临时,他率先站出来宣传福音,并组织了最早的教会雏形。约公元44年,彼得在耶路撒冷传道时,被犹太统治者囚禁,后被天使救了出来。之后彼得来到罗马,建立了第一所教会。公元67年,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徒,把彼得订在十字架上。因彼得曾在耶稣被捕时三次不承认认识耶稣,所以临死前彼得说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订在十字架上,因此他被倒订死在十字架上。16世纪中叶,米开朗琪罗在一幅画作中表现了彼得被倒订时的壮烈情景。彼得的遗骨被埋在今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下。由于罗马教会是彼得建立的,天主教会称彼得为第一任教皇,定6月29日为圣彼得瞻礼日。
离开圣彼得镣铐教堂,继续沿同一方向走,不久就到达了举世闻名的大竞技场。这座公元1世纪的建筑遗址和周围众多的断壁残垣立刻把我带入了不同的时空。脚踏废墟之上,不禁遥想当年的壮阔。
竞技场建于公元72年-82年间,是古罗马人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公元217年竞技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很快在238年修复。角斗表演在523年被完全禁止。442年和58年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对竞技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中世纪时该建筑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后来干脆被当作碉堡。15世纪教廷为了建造教堂,拆除了竞技场的部分石料。直到1749年罗马教廷才开始对竞技场进行保护。竞技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在山坡上层层而起。到了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形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形成了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并且不需要靠山而建。罗马竞技场是罗马帝国时期最大的椭圆形斗首场,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看台约60排,分为五个区域。最下面前排为元老、长官、祭司等用;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为富人区;第四区为普通公民;妇女只能站在第五区。竞技场有很多拱。观众入场时先根据自己的座位号找到该从哪个拱门入场,然后沿着楼梯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竞技场可容纳5万人。表演区地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用来储存牲畜、道具,及角斗十。表演开始时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竞技场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竞技场就曾将中央灌满水,成为一个湖,进行海战表演来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有Roma Pass的话可以省去排队购票的时间,但还是要先排队通过安检。排队过程中会有很多私人英文导游招揽生意,以不必排队来吸引人。竞技场提供电子导游器,所以请大家慎重选择游览方式。
竞技场外边有很多装扮成古代角斗士样子的人收费合影。罗马人从不把事情说绝对,问价,都说给点小费(tips)就好。我禁不住诱惑,花4欧拍了两张。
竞技场与帕拉提诺(Palatino)考古公园是连票,但我们掠过了,因为实在对考古学没有任何了解,不如节省体力。沿Via dei Fori Imperiali, 就可看到古罗马市集(Roman Forum)。 这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当年的市中心。而今不过是废墟一片,我们直接跳过,寻找下一站。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卡皮托里尼(Capitoline)博物馆及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广场。
卡皮托里尼山(Capitoline Hill)是罗马市七座小山之一。古罗马神话中朱比特的神庙(Temple of Jupiter)建在此山上。
教皇于1536年任命米开朗琪罗为新罗马城设计一个标志性建筑。为突出这个“新”字,米开朗琪罗将楼梯修向新城的方向,而不是古老的罗马市集。现在我们看到的广场由三面建筑组成。正中为罗马市政厅,足有对称的两翼现为博物馆。中央有皇帝骑马铜像,地面是放射状几何图形。
沿米开朗琪罗的楼梯下去,不难发现对面颇似威尼斯圣马克方场风格的建筑,果不其然,这里叫做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
在广场上可以看到三座建筑,布局成正等腰三角形。处于两脚位置的两座与威尼斯有关,处于顶端的第三座,也是更为抢眼的一座,是与威尼斯无关的,这座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宫殿叫做祖国祭坛( Monument of Victor Emanuel II)。它于1885到1911年间落成,是为纪念意大利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而建的,象征着意大利的独立和统一。
与祖国祭坛相对的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对称分布的两座风格颇似的建筑,一红色,一乳黄色。红色的叫做威尼斯大厦(Palace Venezia),是罗马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式建筑,1455年由威尼斯主教建成,后来成为威尼斯共和国大使官邸。1797年,奥地利占据这座大厦,直到1916年才归还意大利政府。墨索里尼上台后以此大厦为官邸。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大厦成为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
孪生姐妹一样的乳白色建筑是威尼斯保险总公司大楼(Assicurazioni Generali),1911年仿照对面的威尼斯大厦而建。大楼右侧24号是米开朗琪罗曾经居住的地方,现已被拆除。
以祖国祭坛为起点的Corso大街(Via de Corso)是条蛮繁华的街道,有不少的商店和饭店。我们在一家小馆用简单的午餐 ,然后从旁边的小巷左转通往万神庙(Pantheon)。
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改建成教堂,现在的正式名称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万神庙的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初期,由屋大维的手下在公元前27年所建。公元80年被大火烧毁,125年重建。自文艺复兴以来,万神庙成为了伟人公墓,这里埋葬着除了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r Emanuel II)以外,还有伟大的艺术家拉菲尔。
万神庙的建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顶部直径达43.3米的穹顶,顶部最高点也是43.3米。中间直径8.9米的大洞是整个神庙唯一的采光点。阳光从顶部泄下,光线的角度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相应变化,似乎象征着自然与神灵强大的力量。万神庙整幢建筑都是用混凝土浇灌而成,这成为建筑学上的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铸出这么大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使得它会因为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但古罗马人采用的是来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其他材料。建造时,较重的材料用在基座,越向上所用的材料越轻,顶部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减小,从根部的5.9米到顶部的1.5米。
至此,都是在厚重的历史中膜拜,该轻松一下了。罗马这城市很有趣的一点是,有很多喷泉。大大小小的,有名的无名的,散落在大街小巷。这些轻盈滑落的水帘在浅池中呈现出淡淡的蓝绿色,半透明的,柔柔的,允吸着斑驳的阳光,恬静而顽皮。喧嚣的街角因她们而变得柔情起来。倦了,躁了,来这小水边听她们私语的声音,不为之所动吗? 在这里结束一天的行程再惬意不过了。
将大名鼎鼎的许愿泉搁置一下,先跟我去寻访贝尔尼尼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从万神庙继续向西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就到达了Navona广场(Piazza Navona)。广场上有三座喷泉,都很美,不过我的重点当然是在四河喷泉。四河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多瑙河(Danube),恒河(Ganges),尼罗河(Niles),里约•德•拉•普拉达河(Rio de la Plata)。这四条河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四块大陆——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贝尔尼尼用四个大理石人体雕塑寓意四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塔,象征天主教在全世界的胜利。多瑙河伸出双臂迎向一面盾牌,盾牌上刻有圣彼得的钥匙和三重王冠;恒河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手持长长的船桨,斜身侧坐,目视远方,象征恒河之水渊远流长;尼罗河的头上罩了一块面纱,暗示当时的欧洲人还不清楚尼罗河的源头,认为她充满了神秘;里约•德•拉•普拉达河的身边有一些钱币,象征新大陆充满了巨大的财富,他的眼睛注视着方塔塔尖上的鸽子,似乎表明天主教必将统治美洲。
从Navona广场搭75路公车回到火车站。晚上入睡前,不禁要大声说,我喜欢这座城市。
二.梵蒂冈
3月29日,周日,每月一次的周日开放日。
梵蒂冈博物馆一般周日不开门的,只有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才开门,并且免费。X君的计划做的好,我们可以省去每人12欧的门票了。
听说了梵蒂冈排队阵容之壮阔,但亲历亲为后才不得不折服。从火车站(Termini)坐地铁A线到第六站 Furio Camillo,下地铁随着人流走就对了,大家都是朝一个目标去的。我们早晨偷了个懒,8点40才到,老远就看到围着城墙排队的人流,不知道入口在哪里。开始计时,以为半个多小时差不多可以进去了。没想到,这一排就排了两个小时。后来听说我们算幸运的,排六个小时也不稀奇。从排队角度来讲,住到梵蒂冈附近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找旅店的时候看到不少在梵蒂冈周围的,价格要比罗马市中心便宜些。那样的话可以很早起来排队,不至于到中午才进门。
梵蒂冈博物馆号称欧洲最权威的博物馆,地位不次于卢浮宫。卢浮宫之大我是领教的,梵蒂冈这个到底有多大,我还是没搞清楚,因为博物馆没有提供展馆图,里面的标示也不清楚。我们只在里面走马观花,看了最重要的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其余就是看热闹了。礼拜堂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而闻名。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处。这里是梵蒂冈博物馆唯一不允许拍照的地方,在里面要保持安静。礼拜堂的四壁及天顶以湖蓝色为底色,布满了圣经画作。仰起头来环顾一圈,眩晕使得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不知是来到了艺术的天堂还是神明的圣殿。
《创世纪》描绘200多个男女形象,背景是蓝色的天空。天顶的中间部分描绘了九幅主题画,“上帝区分黑暗与光明”、“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鱼与海中动物”、“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堕落与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诺亚筑祭坛”、“洪水”和“诺亚醉酒”。每幅主题画周围有十二个各种姿态的裸体像。由于建筑梁柱的分隔,大小不一的画面相对独立,但它们仍是统一的整体。在整幅《创世纪》天顶画中,“创造亚当”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画的右上方是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在天使们的簇拥下,飞向亚当;画的左下角是亚当,他全身裸露,倚躺在一座绿色的小丘上。米开朗琪罗在创作这幅画时,对原来的故事情节稍稍作了一些改动,他把原来应由上帝将生命的灵魂吹到亚当身上这一情节改变为上帝将手伸向亚当,以与亚当向上帝伸出的手相接。画面上的亚当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抬头望着主神,身体的上半部也由于主神的到来而微微抬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渴望得到智慧和力量的神色,左手正缓缓地伸向主神,几乎就要与主神向他伸出的手相接触,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这是创造人类生命最关键的一刹那。可是那两个指头之间的那么一丁点儿空隙却被米开朗琪罗永远地保留下来了,让观赏者用自己的思维去填补。
像被上帝重新创造过一样,我带着新鲜的血液离开西斯廷,开始朝圣的路。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世界第一大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211米,最多可容纳6万人进行祈祷。
教堂最初是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的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教堂。16世纪重建,1626年完工,称新圣彼得教堂。
教堂三宝:
一:米开朗琪罗24 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怜子》。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悲痛却平静,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二: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Baldachin os St. Peter’s)。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举行弥撒。
三: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
当然可看的,远不止这些。教堂的每一个角落都表现出奢华至极的气势。对于宗教来讲,我以为是不必要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片地方被拦了起来,只有信徒才可以进去。 X君行了基本的礼仪,示意我坐下。他收起了平时顽皮的脸孔,闭上眼睛,双手对握于颌前。 游客们在身后川流不息,而我感到异常的安静。X与其它的祈祷者,都带着宁静的面孔与微挑的嘴角。那种从容淡定,是因为心里被充实了。我不懂宗教,但一直都喜欢置身教堂的感觉。清冷的空气让心中的浮尘降落下来,焦躁被降了温。平日里的苦恼与快乐在这样高大的建筑里被忽视掉了,人的头脑是空的,心是满的。
教堂外连接的广场,就是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匍匐着上万人等待新教皇诞生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它时,着实屏息了半分多钟。他的恢宏是我不曾料到的。高大笔直的廊柱交错排列,简单与粗壮似是古埃及的风格,而巧妙的布局又给这宏大平添一些生气。贝尔尼尼用11年的时间设计建造了这个广场,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柱高18米,朝广场一侧的石柱顶各有一尊雕像,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是从埃及运来的。
虽流连却实在体力不支,再深深吸入几口神圣的空气,告别梵蒂冈。
晚上回酒店后一直在讨论要不要奔向那不勒斯,考虑到费用,还是决定不去了,怏怏地入睡。
三. 罗马-那不勒斯
早晨醒来X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去火车站。还是放不下那不勒斯。当然罗马还有些重要的地方要去。
乘地铁直奔西班牙广场。我来这里纯粹是为找寻罗马假日的感觉的。学着赫本的样子斜坐在台子上,突然间就自由自在了,快乐得像孩子。这是个美丽的广场,富于层次感。贝尔尼尼鱼型的喷泉在底,阶梯不断变换方向,形成层面。登到阶梯顶端可以俯瞰大范围的城市,而身后还有更高的教堂。有些艺人在这里作画。他们画中的广场各不相同,游客心中也对同一个广场做自己的诠释。
沿广场前的路一直走就到了许愿泉。
许愿泉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参考电影《罗马假日》、《泉水中的三枚硬币》。
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是贝尔尼尼留给罗马的最后一件礼物,可惜他只完成了雏形。后被无名青年萨尔维(Salvi)重建。它是罗马现存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高26米,宽20米。喷泉的雕塑群以象征富饶与安乐的两尊女神为背景,中间为踏在贝壳上的海神,两侧各一海马,象征彭湃的与平静的海洋,四座女神代表四季。喷泉被取了个很多个好听的名字,少女喷泉,幸福喷泉,因很多人会在喷泉前许愿而得名许愿泉。怎么许愿,说法不一。最常听到的是,只要背对喷泉投进一枚硬币,就可以重游罗马;也有说投下硬币就会得到幸福;会在罗马遇到共度余生的另一半;我个人比较喜欢一个较少听到的版本——投下硬币,将来就会和心爱的人一起回到这汪清泉。其实这些版本都是人们赋予自己的美好希冀。罗马城大大小小的喷泉给这个城市平添了浪漫的气息,那流水的声音好像情人耳边的呢喃,轻柔又甜蜜;反射着阳光的水面像被爱情充溢的心波,纯粹地迷人。这样柔情的地方,怎会不想和最亲密的人分享。几年前去萨尔茨堡的时候,也和好友约定,以后要带各自的男友回去那个自己喜欢的小城。这次没有和谁约定。认真地将硬币投下,不知道哪一个版本的愿望会实现。
Trevi在意大利语是三叉路口的意思,因地处三条路的交界处,因而得名。我猜想,也许最初人们在这里许愿的原因是因为处于三叉路口,不知向何方前行。人们无法以理性做出决定时,就祈求上天给予答案。这似乎为今天人们在这里祈求爱情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感情中有太多的三岔路口,总是难以选择方向。矛盾困苦的人儿不知所措,索性向另一个世界寻求指示。上帝会给我们指一条正确的路吗?上帝所指的路,我们永远不能说不正确,这就被叫做“命运”。
我给上帝留下了诚意,之后搭公车去下一站——真理之口。
真理之口隐藏在台伯河边的小圣母教堂里(St.Maria in Cosmedin)。教堂本身很小,缺少了维护,显得寂静。不过在门口还总是有不少人在排队,那全仰仗了这块有鼻子有眼张着大嘴的家伙。这张有点狰狞的面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里同(Triton)。Triton是海神波赛东(Poseidon)的儿子,生性粗鲁暴躁。后来Triton遇到了美人鱼安菲特立特(Amphitrite),一见倾心。他使劲浑身解数使自己变温柔,最终赢得了美人鱼的芳心,自己也变成了人首鱼尾的样子。不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特里同面孔,还是有些吓人的。真理之口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测慌仪,说谎的人就会被咬掉手。不知道外表凶恶内心温柔的特里同怎么会和测慌扯到一起。我想大家并不需害怕,他那张面孔只是用来吓唬人的,其实他是个怎样柔情的男子呢。
买了中午时分的火车票,前往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les)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城市,意大利人说:“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我也去探探,这是个怎样令人情迷的地方。
最初的印象可不那么好。我们下午三点多抵达那不勒斯中心火车站(Napoli Centrale)。在火车站找不到问讯处,仅有的酒店代定点只提供四星级酒店,远超出了我们可承受的范围。小城市的人英语不大好,问什么都问不清楚,有点不知所措,索性背起行李去碰运气吧。火车站周围有点乱,车子行人缠在一起,小商贩和小餐馆彼此亲密无间。很快就发现小街巷里大大小小的旅店很多,很快就搞定一间50欧的,Hotel Ideal, 房间还挺温馨,卫生间旧了一点,但还是干净的。放下行囊就冲出去探询这城市的神秘力量。惊奇地发现,这里有着欧洲少见的热闹。欧洲城市一向以寂静为名,从没见过一处这样的喧嚣。街道两边除了紧凑排列的小商店,还有不少地摊兜售LV。支支叉叉的小巷被住宅楼挤满了,相对的两户人家开窗一定能行个吻面礼了,这像上海的老弄堂。从窗里伸出的长竹竿上挂上家用,这也是江南一带人家的做法。在一些街角会突然失去欧洲的感觉,车子行人随意穿梭,地上散落一些人走过的痕迹。一切好像都没有头绪,但并不觉得厌恶。也许是在安静严谨的欧洲呆久了,需要甩掉繁多的规矩,肆意在马路上和汽车赛个跑。
城市的中心是这样,到海边则不同了。每每看到海,整个人就空了,柔了,只想把自己融化进那深邃的蓝色中。深深的,将那湿润的新鲜空气吸进体内。这样反复几次,血液里的氧气被彻底更换。那不勒斯人是热情的,奔放的,自由的,骄傲的。我吸进了他们的空气,也想要拥抱周围所有的路人。
此时夕阳西下。面对着斜沉的太阳,我多想和它一起睡下去,明早再从同样的地方升起来。它朝而复始地在这片水面上轮回,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晚餐时邻桌坐一对讲英语的年轻夫妇。侍者请他们帮我们翻译一些意大利语,所以我们就开始聊天。他们是一对热心开朗的夫妻,现住米兰。夫美国人David,在意大利教英文。妇秘鲁人Hilda,曾经是David的学生。他们这次来那不勒斯是去美国使馆申请绿卡。谈话中他们两人争先恐后地给我们介绍那不勒斯,恨不能一股气把这城市所有的好都讲给我们听。他们不断强调这里多好,比意大利任何其他城市都好。David说,这是座有灵魂的城市。他的评价自然有自己的原因,他们夫妇最初就是在那不勒斯相遇的。但我想他的话并不主观。 这是座有灵魂的城市,活生生的。
走街串巷时发现这里不似罗马那样绝对的意大利感觉,很多地方会像土耳其或希腊的样子,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街边快餐出售的饮食上。简单了解一下那不勒斯历史,果不其然。这里曾经被希腊、法国、西班牙先后占领,影响自然也延续至今了。
家酿的白葡萄酒在血液里微微作祟,人轻飘飘的,沉沉地进入梦乡。
四.庞贝古城
从那不勒斯中心火车站乘专线小火车Circumvesuviana 到庞贝古城(Pompeii)。现在成为考古学自然博物馆被妥善地保护起来,门票11欧。
现在看到的古城只是废墟一片,谁想到当年的繁华呢。公元72年8月24日,威苏埃火山的爆发彻底淹没了这座城市。被同时摧毁的城市很快就重建了,而庞贝一直被搁置,传说是因为人们害怕神明的诅咒。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夜,厚达五六米的死忙覆盖层才被人鼓足勇气第一次翻动。
维苏威火山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海拔1200多米。半山有世界最早的火山观测站,建于1845年。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种植水果及葡萄。火车沿途看到很多桔子树和柠檬树。桔子长得硕大,比我们平常见到的大3-4倍;柠檬比桔子还大,毛孔也粗,丑是丑了些。当地产的葡萄酒有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基督眼泪酒(Lacrima Christi)。基督是为庞贝而哭泣吗?
五.写在离别之前
所踏访的这些地方并不是宜人的城市,街边会有纸屑,墙角有装着剩啤酒的易拉罐,人们做事不大规矩,交通也和道路一样曲曲弯弯的。然而这片土地似乎有着神秘的力量,叫我喜欢。空气里嗅得到自由与释放。若厌倦了中规中矩的生活,就到南部温暖的地中海岸去吧。
附录I. 每日饮食
28日午餐:意大利肉酱千层面(Lasagna) € 5
三文鱼大虾沙拉(Smoked Salmon King Prawn Salad)€ 9.5
在万神殿附近随便一家小馆用的,午餐时间很多小馆都会准备一些快餐性质的食物摆在橱窗里。走得饥肠辘辘的我们对于任何东西都没有抵抗力了。这些所谓快餐其实都是刚刚出锅的,味道也很不错。
28日晚餐,太累了,天又开始下雨,在酒店门口的超市买了驴友推荐过的烤鸡,€ 4。再来一桶新酿的白葡萄酒,€ 1.8,加番茄和草莓做饭后甜点。一整天的爆走加晚上的酒足饭饱,舒服啊。
29日午餐,足足想了半分钟没想起来吃了什么。果然没吃午餐,只在博物馆的食堂小做休息吃了些零食。因为梵蒂冈太耗时间,里面也没有什么可吃的,更主要的是没有吃东西的时间,建议大家自备食物,以免又累又饿到绝望。
29日晚餐,火车站附近很多饭店,看起来也没太大差别,多数都提供套餐。我们转了两圈选定了一家,进去吃了22欧的海鲜套餐,内容包括一盘沙拉,一份海鲜面,一条烤鱼,一小碗水果。另点了0.5升白葡萄酒,€ 4.5。小饭量的两个人够吃了。不过我们吃完后居然还有再带张比萨回家的冲动,也许是被邻桌给馋的,也许是白天消耗太大。
30日午餐,在火车站门口买了两块比萨。罗马的比萨是薄脆型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总共5欧多。
30日晚餐:前餐Mozzarella奶酪 € 3一份
烤鱼 ( Grilled Bream) € 9
海鲜面(Seafood Spaghetti) € 10
白葡萄酒 € 7
就在酒店旁边的巷子里,很喜欢这家馆子。店员很热情,给我们推荐他们的特色Mozzarella奶酪。也是在这里碰到快乐夫妇David and Hilda。他们讲来那不勒斯一定要吃Mozzarella,是全意大利最好的。比萨也是那不勒斯人发明的,所以世界最老的比萨店在那不勒斯。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了。
31日午餐,在小镇Erkulanum,热情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如果吃比萨,就一定要去这家, Luna Capria。店面小小的,很家常的感觉,烤炉就在餐桌旁边,长得乐呵呵的比萨老人特别亲切的样子。菜单选择并不多,但对于我们这种外行也足够傻眼的了。看对面的人吃一张两种口味拼合在一起的,似乎不错,就照着点了。口味一是店铺的招牌,奶酪生火腿;口味二是肉馅加酸菜,很好的组合,酸菜的味道可以中和肉馅的油腻。比萨5欧,加人头费每人一欧。
31日晚餐,Lasagna € 6
Mozzarella奶酪和生火腿 € 9.5
匈牙利是内陆国,可怜我们平时吃不到海鲜,在意大利就很开心。临走的最后一餐发誓要再好好吃点海味,不过发现机场完全没有一点海腥味,只能随便垫垫肚子了。我对Mozzarella意犹未尽,但是发现机场的果然不如那不勒斯吃到的。
附录 II. 中英意词汇对照
中文 English Italiano
罗马 Rome Roma
那不勒斯 Naples Napoli
庞贝 Pompeii Pompeii
梵蒂冈 Vatican
维苏埃火山 Vesuvius Vesuvio
罗马火车站 Termini
罗马机场 Fiumicino
竞技场 Colosseum Colosseo
罗马市集 Roman Forum Forum Romanum
凯旋门 Arche Arco
博物馆 Museum Musei
梵蒂冈博物馆 Vatican Museum Musei Vaticani
广场 Square Piazza
街/路 Street/Road Via
卡皮托里尼广场 Capitoline Square Piazza Capidoglio
威尼斯广场 Venice Square Piazza Venezia
纳瓦纳广场 Square Navona Piazza Navona
西班牙广场 Spanish Square Piazza Espagna
喷泉 Fountain Fontana
特雷维喷泉 Trevi Fountain Fontana di Trevi
四河喷泉 Fountain of Four Rivers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万神庙 Pantheon Pantheon
真理之口 Mouth of Truth Bocca della Verità
圣彼得镣铐教堂 San Pietro in Vincoli
摩西 Mose
贝尔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拉菲尔 Raphael Sanzio Raffaello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圣彼得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西斯廷礼拜堂 Sistine Chapel Cappella Sis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