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杜小军个人作品展

“不急不缓~”
是杜小军的典型标签,他与人交往中总是那么一种自带的温和平淡,常疏离热闹,喜静。但待人对友又不冷淡,在他身上组合成了一对矛盾。他会发长长的呆,像个不为外界所动的遁世者。“无欲则刚”的他,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游戏,这是他的一种境界。本次展出他的部分肖像和实验性的粘土雕塑,他是这么认为跨领域创作的:“艺术思想可以互通,无非材料不同而已,重要的是愿意尝试,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呈现。”我以为水到渠成并不属于消极,反而是在看不到的层面倔强,默默扎根,不声不响某一天就忽然开出许多花来。
——策展人 华子

| 展览导读
《不急》杜小军个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 / 2021年10月15日—11日14日 10:00—19:00
展览地址 / 北京通州区宋庄小堡北街229号
主办单位 / 出走之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策展人 / 华子
部分参展作品:






华子:“人头像这一系列作品是基于怎样的构思,千人千面?关注个体差异还是包容一切不同?”
杜小军:“原因有二:一,喜欢画人。二来,工作室空间有限东西多,画大作品难以展开,就因地制宜画头像好了。
绘画语言上会有一些构思,现阶段画画还是希望可以自由一些,但我发现作品还是过于老实,远远不够,所以还要很努力的来突破自己。不愿被细节束缚和陷入。非再现的绘画会带有更主观的意识,我想意识强弱和造型也会有某种关联,艺术家是一生都被造型拖着走,还是后来占据主动?艺术要含蓄,要有想象空间,好的艺术品肯定必须具有这样的感觉,一览无疑的作品给观众遐想的空间必定局限。
目前是这么画,每个阶段的想法不同,呈现的作品也不同,延续一个方向是不是走下去,走多远,都顺其自然。也没准有了更好的想法,更愿表现的内容,任何创作上一丝改变、都是对自己思想上的推动。
差异和包容,要从两个层面看。首先,绘画上的差异很重要,要做到共性中寻找差异,这是绘画的观察问题,寻求不同继而创造不同。看不到差异,创作上就很难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自己。学会包容很重要,新事物会挑战突破自己的认知或习惯,应试着学习和了解,不应固守某一类而拒绝其它,这样只会局限了自己的世界,锁住了本应驰骋的思想。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局限和眼界的真空地带,固步自封只会思维僵化落后于时代。”

华子:“能够带给你丰富的艺术生活或者灵感的是什么?比如旅行”
杜小军:“生活比较单调,丰富这个词离我很远。我感觉我是想的丰富,做的少。除了有时间有兴致,跑到别人待腻的地方看看,在北京基本不出门,不热衷社交,享受安静状态,是境界太高了吗?还是孤独上瘾?哈哈
艺术上,我不聪明甚至比较笨,常否定自己的作品,否定自己的想法,每每画完一幅画,过了几天再看,又会觉得很差,盖住,再画,如此反复,也就给不少朋友留下一年没画几幅画的懒人感觉,总盯在数量上认为我不努力。笑。
灵感就像苹果,很难说什么时候掉下来砸在牛顿脑袋上。要说来源,旅行算一个。总说艺术不能离开生活,确实,还必须要主动深入生活,观察,收集,发现对艺术创作上有帮助的素材。不同地域人文风土,看到的,感受到的,触发你的,都开阔了你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旅行时我也喜欢随手拍一些照片,甚至我曾经想过以后不画画时就去专心做摄影。也计划以后可以腾出时间,把自己拍的零零总总的影像整理成册,做本摄影集,叫《???》,名字还没想好。
啰嗦的有点多,总之,灵感不会凭空而来,可遇不可求,要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这个过程。”

杜小军
独立艺术家
中央工艺(清华美院)
北京画院研修班
艺术创作涵盖绘画,雕塑,影像等,主要生活工作于北京

展览:
2016年7月,“墨韵秋语”写意人物画联展(北京艺术8)
2016年9月,“错误时代”当代艺术联展(宋庄)
2016年11月,“北京意象”(中国美术馆)
2017年5月, 捷克艺术展(布拉格)
2017年11月,798方圆画廊央美海外绘画展
2018年11月,“北京意象”大型美术创作展(中国美术馆)
2019年3月, “春生.渡”日本东京六人联展
2019年11月,沙特艺术邀请展
2020年10月,艺术广东艺博会
2021年10月,“文脉千年运河文化”作品邀请展
选择做艺术,说实话我未有过类似的计划。最终走上这条路是艺术选择了我,还是命运让我选择了艺术,还是少年时期悄然埋下种子,待到特定时间才生根发芽,我不知道。可能,本应如此。总之,感谢艺术给予的希望和美好,艺术让精神富足和充盈。我,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在艺术道路上,被景色吸引的修行者,陶醉沉迷不去问出发和抵达。在此借用黑塞一句话,“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
——杜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