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琴老师每次上课就是先让我弹上节课的曲子,然后就叫我练新的曲子了。你们的钢琴课都是这么上的吗?

上钢琴课的过程中回课曲目肯定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下去自己练习了一周,还课的时候既是检验对于方法的掌握也是不断磨练提升手指能力,当然也有调整和打磨,还会引入部分针对性训练进行加强。

不过上课的时间并不是用来练习的,无论是新曲目还是老曲目,这应该是课下练习完成的事情,不应该占用宝贵的上课时间,本来一节钢琴课的费用也不低,用来做课下也能做的练琴,相对来说也会比较浪费。一方面课上也有课上要做的训练,另一方面光靠每周上课这一点时间,也是不够的,上课中大脑理解和明白的内容与要点,还是要通过课下合理的练习安排变成指尖上的能力,不然大脑理解是很快的,但是总是手做不到,那时候并不是要跟手生气,觉得自己的手咋这么不灵活,而是要考虑你给它的练习和输入量够了吗。

钢琴课上一般会安排3个模块,第一个一般是进行手指训练,包含手指练习,音阶,琶音等等的手指能力训练。通过练习结果展现发现相应的手型,发力,放松,手指动作和协调等相关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善,促使手指力量和手指独立性与灵活度的上升,这样也能够比较好的保障未来在曲目中轻、重、快、慢的自如控制与丰富而悦耳的音色表达。

第二个是要听取回课的曲目,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但是都是每周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布置的新曲目的独立练习和弹奏。一方面学钢琴学习的并不是某些曲目,而是可以弹奏不同曲目的方法,而独立的识谱练习与弹奏,既是对于方法的检验和运用,其实也是个人通过学钢琴习得的能力,未来能够弹奏自己喜欢或者好听的曲目或旋律的必备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都是按照规划和目标要求完成的练习曲目,所以都是以成曲的形式来进行课上弹奏的,所以和练习时的状态和占时都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要指导点拨和细扣曲目中的要点,哪些段落应该有哪样的演奏表达,音色应该是怎样,哪些部分应该有对比和强调,哪些部分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进行练习.......等等,这样既通过曲目练习掌握了相关的一些技巧,同时也能够让曲目打磨及课下有目标的练习完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从会弹到弹得好听,同弹曲目到欣赏,到与音乐共鸣。

第三个是会留一点时间剖析一些经典作品,了解作曲家,去聆听相关的经典作品,下节课来分享一下视听感受。也会给学生结构一些曲目,他们带着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乐章间的对比连接,乐句的旋律组合与器乐的变化等等线索再去深入地聆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音乐的鉴赏能力,从只觉得好听到能够听得懂,到知其美,知其所以美。与音乐弹奏能力相辅相成的成长,也在大浪淘沙百余年沉淀下来依旧在广泛流传和引用的音乐中感受到更多悦动与力量,可以是逆境中抚慰的一束光,也可以是顺境中的一种鼓励与昂扬,推开这扇门,看到不一样的音乐世界和山河壮阔,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