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双非如何逆袭港大!
香港大学教育学毕业学姐经验分享,如何在双非背景下申请香港大学!接下来就来听听学姐的分享吧。
双非背景如何申请港大
本人自身是双非非应届且是跨专业申请,我总结到的的申请技巧是申请之前需要熟知其硬实力要求的同时提升自身软实力。
在没有面试之前,项目录取都是看学生的背景与文书,即毕业的学校、在校经历和毕业后的经历是否和所申请的专业有关联,关联越大,成功的机会就越高。同时工作经验也非常重要,在面试时表达出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想法都会增加被录取的概率。

港大的教育学研究生本身对实习或者工作经历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跨专业的话,拿出和教育相关的科研成果或者实习和工作经历也会更有帮助。
港大对于双非学生的GPA要求相对较高。若为双非背景,必然要花时间在GPA和语言考试成绩上,同时也需要从其他软性背景方面提升自己,丰富文书经历和简历。面试时也需要学习适当面试技巧加上自身经历。
应届生和工作党申请优劣势分别有哪些?
其实申香港研究生的申请的结果和是否应届关系不大,是各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
对于应届生来说,尤其大三的同学,在决定申请的时候,其实很多条件都没有定型(例如GPA,雅思,实习经历等),这样的同学相对来说可塑性比较强,可以根据想申请的目标专业方向来提升背景。此时若有硕士目标专业,可以尝试相关方向的课程修读。
根据想申请的不同专业方向,背景提升的规划也是有区别的,例如语言学专业会更看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科研能力,因此应着重在这方面提升。翻译专业录取的时候更看重雅思成绩,相关翻译实践经历以及面试的表现,因此应多做相关实习积累经验。如果想转传媒类专业,则要尝试去做传媒的实习,例如编辑,新媒体等。所以,应届生往往在专业选择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另外,应届生申请人在语言备考时间上也更加充分,尤其是考过四六级的同学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雅思考试也能更快出分。

其实对于工作党来说在申请方面与应届生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部分专业会更喜欢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申请人。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面试时导师问的全是我工作经历相关的问题。
对于一年制的硕士来说,培养目的更多在于实践,换句话说,从这点上说,很多授课式硕士更喜欢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妙用。而且在准备文书过程中,有工作经验者可以比应届毕业生更容易找到个人的亮点,更容易吸引教授的注意。
但是,工作党申请人也有一定的劣势,那就是背景定型,不好转专业。尤其是对于想通过读硕士来转行的申请人来说,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相关背景,转专业申请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部分授课型硕士课程,都倾向于录取本专业或者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同学。但是也不是完全行不通,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毕业之后可以从事一些想去读的硕士专业相关工作。我本科时英语专业但毕业之后从英语教学转型成为了国际学校汉语教学,因此在相关工作经验上我也是完全专业对口。
此外,相比应届毕业生,工作者一般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应对雅思托福考试,比较难快速考出合格的语言成绩。此时也需要多关注语言成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