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办一场文学复古鸡尾酒会,在微醺的快乐里活得时髦:当毛姆、村上春树、聂鲁达变成“酒单”
酒是社交密码,是微醺所能赋予的快意。
不论经历过怎样的一天,
如果能得到酒精的宽慰,
就仿佛奏响了周五晚间蓝调的那种惬意。

酒还是灵感告急时可以祈求于的灵丹妙药。
尽管包括海明威、福克纳在内,许多伟大的作家
都谨慎地告诫你“别在喝酒时写作”,
但这些话还是听听就好。

我们或许可以姑且相信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这帮家伙在写作时滴酒不沾,但这并不妨碍《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作者卡森·麦卡勒斯在打字机前“喝着滚烫的雪利酒茶,偶尔喝一两杯威士忌”。
玛格丽特·杜拉斯直接宣称自己是个酒鬼。电影《卡罗尔》的原著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干脆把伏特加当早餐。她对酒的态度也相当爽朗:“饮酒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很重要,因为能使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看见真理、单纯和原始的情感。”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供应的那些“充满冰块的咔嗒声”,到《漫长的告别》中如何调制一杯真正的gimlet,酒对作家的重要性根本不证自明。
他们饮酒或是为了疗愈,或是为了自我拯救,又或者,酒精的确是灵感的助燃剂,是文学创作的DNA。

干邑白兰地、香槟和鸡尾酒,它们不仅令人陶醉,还传递个性。
人们很少出于一些肤浅的原因随性选择一款酒。这一点在作家与知识分子中体现得格外明显。选酒往往要精雕细琢,不能马虎,就像写作一样,要确保每个词都落入正确的位置。

当我们把大作家们各自钟爱的、或在他们笔下反复提及的酒搬进现实生活,能得到一份怎样的酒单?以下是来自《作家们都喝什么酒》的有趣探索。在你想要感受微醺、又为喝什么而犯难的时候,试试它们吧👇


提到莎士比亚与酒,最先想到的反倒不是《麦克白》《哈姆雷特》那些著名剧本,而是当时总是醉醺醺的伦敦城。事实上,都铎时代的饮食以药用闻名。人们饮用啤酒、葡萄酒、苹果酒不仅是为了享受酣醉,还以此来预防疾病及感染。



在简·奥斯汀所处的摄政时期伦敦,那些极尽奢华而漫长的舞会,往往得靠大量的尼加斯酒来持续点燃宾客的兴致。这种温热的香料葡萄酒在当时备受欢迎,奥斯汀本人在参加舞会时,无疑也会遇上且享用几杯,毕竟尼加斯酒在《华森一家》以及《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舞会段落都曾登场:



古斯塔夫·福楼拜的个人代表饮品应该是香气馥郁、风味醇厚的。毕竟,不仅他笔下著名的包法利夫人是感官世界的信徒,这个角色也反映了作家自身的行为与爱好,正如他的名言所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这款法式热托迪来自福楼拜的酒谱,由苹果酒与法国苹果白兰地交织岀温暖的风味。手中握上一杯,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埃玛·包法利,沉浸于浮想联翩、充满浪漫憧憬的午后。


波兰美酒曾出现在毛姆1944年出版的小说《剃刀边缘》中。毛姆写道,这款酒“闻起来有刚收割的干草味,还有春天的百里香与熏衣草;喝起来口感温顺圆润,宛如在月光下聆听音乐般美妙。”
文中流露的情感几乎不加掩饰,与世人对小说本身的解读相同,可以合理推测毛姆所写的是自己由衷的热爱。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毫不掩饰自己对威士忌的热爱。他曾写道:“威士忌就像美的女人,是需要欣赏的。你得先好好凝视然后再开始品尝。”
这让人联想到他曾在爵士乐酒吧担任酒侍的日子。事实上,他的大学岁月也是在威士忌的滋润中度过的。而在村上的小说里,线索就更明显了:他在《lQ84》中曾提及苏格兰顺风威士忌(Cutty Sark);而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有一位人物干脆就与某知名苏格兰威士忌品牌同名。


J.K.罗琳的奇幻世界不仅到处飘着魔法药水味,还有许多美味而想象力十足的饮料,例如奶油啤酒、火焰威士忌、南瓜汁等等。
然而罗琳本人更爱麻瓜世界的一款经典调酒:金汤力。这也难怪,毕竟这款酒浓烈滑顺,既是炎炎夏日的解药,也散发着旧贵族的气息。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畅销小说与琴酒极为相衬。虽然阿加莎本人的生活节制有度,从不在酒精中沉沦,但她笔下的代表人物——大侦探波罗和马普尔小姐,不管是在调查工作开始前、还是结束后,甚至在办案过程中,都喜欢偶尔来上一杯。
粉红琴酒由普利茅斯琴酒加简单几滴安格仕苦精调制而成,与阿加莎·克里斯蒂一样,散发着经典的英伦气息。


酒精与侦探小说的关系犹如磁体的两极,永远相吸。在这种亲密关系的杰出体现者中,雷蒙德·钱德勒是声誉卓著的一位。
在他最杰出的、可以视为其写作生涯辉煌顶点的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中,侦探马洛与主人公伦诺提斯的相遇,就充满了酒气。二人的相识完全是一场偶遇,伦诺提斯已经醉到不能驾车,但这个陌生人却给马洛留下了彬彬有礼的印象。出于好意,马洛主动开车把他送回住所,也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案件拉开了序幕。
螺丝锥无疑是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最钟爱的酒。这款琴酒调酒在《漫长的告别》中大出风头,总计被提到21次。特别是主人公伦诺提斯以权威的口吻,向私家侦探菲力普·马洛介绍这款调酒,成为整部小说中令人记忆最深的情节之一:“真正的琴蕾,是一半琴酒,一半玫瑰牌莱姆汁,不加别的。远胜马蒂尼。”


聂鲁达的家位于智利的瓦尔派莱索,是一栋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这位诗人暨外交官不仅收藏各式彩色玻璃瓶罐、贝壳与动物塑像,也热爱邀请好友到家中聚会。到此造访的客人一定享用过身穿红色侍者外套的聂鲁达亲自送上的自家招牌调酒:冒着泡泡的“小鸡尾酒”。
这位诺贝尔奖桂冠诗人也热爱皮斯可酒。这款酒同时被秘鲁与诗人的家乡智利称为国酒。对聂鲁达而言,皮斯可有如“百万年的阳光浓缩于一滴佳酿”。


在巴黎蒙帕纳斯路的煤气灯酒吧,这里的杏桃鸡尾酒曾让西蒙·波娃深深着迷。这几款酒烈度高,略带甜味,散发着琥珀色的光泽。它们是酒吧的招牌特调,也是波伏娃与她的存在主义伙伴——萨特、雷蒙·阿隆和加缪的哲思灵感源头。
或许,鸡尾酒对于理解现象学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鸡尾酒存在的目的是被饮用,而鸡尾酒因为被饮用而确实存在。说不定那些伟大的哲学证言,就在波伏娃一行人饮下一杯杯“存在主义鸡尾酒”的时候诞生了。


苦艾酒是王尔德心中的“一轮落日”。他曾描述过喝苦艾酒后致幻的感觉如同“有郁金香在脚边挨挨擦擦”。
在王尔德的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格雷终日沉溺于鸦片和苦艾酒的迷幻中,而这种维多利亚时代的享乐主义恰恰也是王尔德的憧憬。
王尔德曾经总结出喝苦艾酒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跟喝平常酒一样;第二阶段开始发现这世界的残酷;到了第三阶段可以看到所有你想看到的美好东西。”

*参考资料:
《作家们都喝什么酒》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你是否曾经渴望,喝着威士忌,衬着爵士乐,与村上春树交流后现代主义?或者幻想,与西尔维亚·普拉斯,在诗歌课堂后一同啜饮马丁尼?
确实,成为作家必须专心致志,具备才华,肯定也少不了伏特加、琴酒、龙舌兰,还有威士忌。
《作家们都喝什么酒》精选100位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搭配各自代表性的偏爱饮品,将横跨维多利亚时代到当代的风味,调冶成一册品味微醺与文学时光的完美指南。无论是疯狂调酒师、读书会酒保,或鸡尾酒爱好者,都将爱不释手。

《复古鸡尾酒》是传奇调酒师、隐藏式酒吧开拓者萨沙的代表作,收录了他的经典酒谱,85份精确优雅的配方,品味纯正复古鸡尾酒——古典鸡尾酒、马天尼和曼哈顿、酸酒、海波和菲克斯,以及无酒精鸡尾酒。每种酒背后都有传奇故事一一从原料到做法,从口感到人情。
愿你享受这本献给绅士和极客的鸡尾酒指南,畅饮纯正复古鸡尾酒,度过悠闲微醺时光。

本书介绍了鸡尾酒的各种知识与典故、调酒的基本装备与技法,更奉献给读者来自世界各地知名酒吧的顶级调酒师推荐的125种长饮类鸡尾酒的调酒配方,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制作流程。
本书独辟蹊径,以对鸡尾酒非常关键的基础l软饮中的天然成分为开端,如奎宁、生姜、水果与花、香草与香料等,介绍它们被发现的历史、特点及应用,进而通过或经典、或创新的调酒配方了解其应用方法,知晓各种天然成分对鸡尾酒的色、香、味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时更能简单、快捷得掌握百余种调酒配方。

- fin -
Let's Make A Rendez-vous
SKP RENDEZ-VOU
北京SKP店
朝阳区建国路87号 北京SKP 4F
010-85952539/85952579
SKP-S店
朝阳区建国路86号 SKP-S 2F
010-87955088
西安SKP店
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 西安SKP 9-10F
029-83699072


© 本文版权归 SKPRendezvo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