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6
想不到平淡的生活中会接连出现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比如天津这才十月中旬就降温到了五度左右,比如母单组发了个帖子竟收获了和那么多女生聊天的机会。
如果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突然的降温可以凭借低温预警的存在而提前去买件冬衣来抵御;那在网络世界能突然和好多陌生人聊天却只能,只能暗暗窃喜,然后诚惶诚恐。
其实曾经也有过因为如此事情而诚惶诚恐的经历,那还是在微博,因为发了某个评论或者投了某个稿,不期竟能增加很多粉丝,是有些慌张、有些脸红。这种诚惶诚恐再次出现,不禁好奇,我何德何能?但翻翻自己发过的文字、牢骚——这个男人值得。
只是有点懊恼,之前怎么就不想着发一回呢?!找到“捷径”之后才明白之前这纯纯是在走弯路,十八弯的弯路。但这只是玩笑话,记录生活记录牢骚远比发这个帖子对我自己的意义大的多,何况帖子的文字本身也是之前生活思考的部分结晶。
不得不承认,那天发的帖子确实对我这两天影响还挺大的,起码我现在不会感到无聊了。之前每天晚上不想学习的时候,都因为实在无聊却不知道看什么电影能消遣而犯愁。
这两天不会了,习都没空学。连续登陆了几个月的微信读书,竟然因为回消息给忘登了,我有罪。确实有罪。今天点开我的书架,我都觉得我对不起作者们,恐怕他们也没想到我竟能如此没出息。
我的输入法记录显示,这两天我打了三万字。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硕士毕业论文光写这种纯纯的废话就行的话,那再给我四天时间,我就能安稳毕业了。
但想想自己未来要写的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毕业论文,看看自己这小破帖子的回复。果然,“历史”相对“女人”来说,简直不能再无聊了。我有罪,历史肯定想不到我是如此没出息。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也能发现,我只会写这些无用的废话。以前在豆瓣发的是牢骚和废话,很少有生活,那以后也会如此。只不过,将之当成树洞的念头落空了,当然这不是在责怪谁,怪也只能怪我可能确实是有点有趣吧。
我很是感激点赞、回复、私信、关注我的所有人的,因为这让我认识到我的文字好像确实是有小小能量的,这对于像我这样喜欢文字胜过图片、影像的人,是莫大的鼓励。
哦对了,关注取关随意哈,我该怎样经营豆瓣还是会按当时规划的模式继续下去的,标记书影才是该做的事,希望能在你们的见证下,我书+影能早日破一千!
你看,我诚惶诚恐竟然到了这种程度,需要发这些话才能让自己变得心安。曾经在微博诚惶诚恐的时候也是这样(捂脸),想想我还真是够呆啊。
好了,不说废话了。
今天下午和本科时候的班长约着吃了顿饭,他也在天津上学,天津大学读研二。我俩当时的关系其实一般,并没有太多交集、交流,但既然都在天津,几周前就约了这次的饭局。
我设想这次饭局可能会有些尴尬,毕竟互相真的不太了解,如果不是因为在同一个城市上学,彼此肯定是长久静静躺在好友列表而已。
但,结果是,相谈甚欢!吃饭聊天,两个多小时,都没有看手机(都没有空回女生的消息!!!)。
你们可能会以为是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吧?其实不是。道别时并没有后悔,后悔当时没有和他有很频繁的联系,更不会有我可能错过了一个好朋友的想法。
只是单纯地觉得彼此都成长了。聊的话题无非就是本科的人事物、和研究生的新生活,具体点就是——那谁谁谁现在在哪?你是不是也还是觉得咱们当年毕业好可惜(20年因为疫情,大四下学期由居家度过,只有四天的毕业时间)?现在学的方向有趣吗?未来的打算又是什么呢?——但竟然奇迹般地两个多小时没有断过话茬。两个人你先起个话题,我听着;待会儿我讲,你听。
于是有类似对未来的迷茫,类似对过去、对山威的怀念。在这个还很陌生的城市,和一个些许陌生的老同学,谈些让记忆变鲜活的事,谈些让孤独得共鸣的话,就觉得不孤单。我不孤单,他也不孤单,因为有一样的记忆、有一样的孤独,自然而然会约着下一次再一起出来玩。
我认为这种情感是很难出现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强行赋予一点意义,那就是,即便曾经的相处、交谈让你毫无印象、令你毫不在意,但是因为在同一个专业、学院、校园里一起生活过,那这些对彼此而言,这是命运曾安排好的事情,就已经是足够珍贵了。
觉得不相熟的人都是如此珍贵了,更不用谈那些让你在乎的人了。或许这就是一种“爱”存在的方式吧。他/她的存在(曾经的存在)本身就足够让自己感到幸运了,定要珍惜才行。
最后以我曾经发在微博(账号已经注销啦)的一篇文字做结尾吧。

结论有些刻意了,但这才是我本人干的事,嘻嘻嘻。
晚安💤——好像是在对东五区东六区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