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起孩子的一百个理由
超级富裕的家庭培养孩子建立独立的思维体系和保持自己的性格特色,这是为以后做领导者打基础; 中产阶级家庭培养孩子成为别人值得雇佣的工具型人才,可以用能力换取生存和稳住中产地位的财富,底层家庭培养孩子成为能养家糊口的技能型人才,可以向社会提供技术赚取生活用度。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和方式,想突破靠的的孩子的超长发挥。所以各个阶层培养孩子的成本差异巨大,一个暑假,顶层孩子也许去美国名校游学,中产阶级会抓紧补课,底层家庭会安排孩子放松一下,完成作业就行。当然花销不同,孩子未来在学业上结果也不同。 我所在的健身房每晚都有一个家长带着女儿来健身,这个时间别的孩子都在家吃饭或者忙作业,聊了一下知道家长已经让孩子放弃高考了,是从初中就决定的,孩子未来直接SAT,但是家长希望小女孩从小就有个良好的身材管理能力,晚上吃得很少,但是天天都来健身,这个女孩的学习成绩非常好,目标是考进杜克大学。但我们知道这都是孩子本身素质好,家长用钱加工得好,女孩子大大方方,有礼貌会沟通,明显不是同龄高中生的样子。 改革开放之初的草莽富裕者已经是老年人了,新一代富裕家庭大多数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更懂得教育投入,他们不让下一代面临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人生,自然孩子学业要比底层更好。一个有机会和外教经常沟通的孩子,口语听力肯定比背字典的孩子好,尽管后者更加努力,一个参加出境游学,得到常青藤名校老师指点课题的学生肯定比在家为了多提几分的孩子结果好也是肯定的。 现在已经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了,而是投胎那一刻已经胜负得出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