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思考
教育作为一种整体社会事实,能够观察、分析、思考的切入点非常多。作为学校教育的产物,我持续关注着教育,逐渐厘清在全人教育和通识教育之外,我最关心的是与人才培养和筛选高度相关的教育公平问题,希望孩子们无论出身,都能接受更平等的教育。
通过媒体渲染,大城市中产阶级鸡娃的焦虑近几年吸引了全社会的眼球。这种现象是育人目标单一、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导致的群体性效应。当然实际情况比我的简略概括复杂很多,并且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现象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味追求分数的代价太大,孩子们失去了许多玩耍、参与劳动、学习才艺的时间,说是失去童年也许都并不夸张。加之我们本就处于网络时代,他们很可能成为对现实社会所知甚少的空心人。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巨大的城乡、地域不平衡,这是张桂梅屡获殊荣背后的故事,与鸡娃相比更不容忽视。当有人在练习十项全能,有人为分数和排名举家殚精竭虑之外,还有很多孩子正被放养甚至早早辍学。
在中考和高考等凝聚孩子的心血和社会劳动(指家长、学校、老师等外人的关注)的教育工程中,被放养和辍学的孩子注定更为弱势。文凭社会对这些孩子普遍的低学历认可度很低,并且文化资本具有代际传递性质,阶层由此固化,同时容易滋生各种社会问题。
现状需要改变,但一刀切的减负改革确实有些粗暴,更根本的问题是尚未看到均衡教育资源的举措。某自媒体的态度倒是非常乐观:举国体制结合技术,将有希望看到顶级教育资源的实现全社会共享。非常希望,后续措施果真能够如该自媒体所愿。
2021.8.6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