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零:康德为什么以及如何对理性进行批判?
个人将李老师讲座整理为文字稿,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若有侵权立刻删除。
康德为何要批判理性?
· 传统的解释之一:休谟的怀疑论摧毁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但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蒙中唤醒。康德的先验哲学重新论证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这是康德的目的吗?
· 传统的解释二:唯理论和经验论长期各执一端,都走进了死胡同,康德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冲突。康德的视野仅限于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冲突吗?
·康德的哲学宗旨:各门科学都走上可靠道路的背景下,形而上学依然处于摸索之中,康德要为哲学找到可靠道路。
一、 其他科学的状况
“对属于理性工作的知识所做的探讨是否在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上进行,很快就可以从结果出发做出评判。如果这种探讨在做出许多部署和准备之后,一旦要达到目的就陷入停滞,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常常不得不重新返回、选择另一条道路;此外,如果不可能使不同的合作者以实现共同的目的所应当采取的方式取得一致;那么,人们就总是可以确信,这样一种研究还远远没有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而只是在来回摸索。”(B VII)
首先康德给“这样没有找到可靠道路的科学”举了个例子: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逻辑学:“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如果人们不愿意把例如删除一些多余的细节或者对讲述的东西做出更清晰的规定当做改善归于它的话,那么,逻辑学是不曾允许后退一步的;.......逻辑学值得注意的还有:它直到今天也未能前进一步,因而就一切迹象来看似乎已经封闭。”
在康德的眼里,似乎逻辑学已经足够完善了,以至于到今天都没能前进一步,也就是说,是一个完善的,封闭的学科了。
“至于逻辑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它具有这种长处却仅仅得益于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它有权利、甚至有义务抽掉知识的一切客体和区别,从而在它里面知性除了自己本身及其形式之外,不和任何别的东西打交道。.......逻辑学也作为预科仿佛仅仅构成各门科学的前庭,......知识的获取却必须到各门堪称真正的和客观的科学中去寻求。BVIII -IX”
逻辑学虽然成果,却不提供我们对对象的真正的知识,只能是知识的“预科”。
数学:“数学从人类理性的历史所及的极早时代以来,就在值得惊赞的希腊民族中走上了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我宁可相信,数学(尤其是在埃及人那里)曾长时期停留在来回摸索之中,而这种转变应归功于个别人物在一次尝试中的幸运灵感所造成的革命,由此人们必须选取的道路就不会再被错过,而科学的可靠进程就永远地、无限地被选定、被标示出来。”BX-XI
“在第一个演证等腰三角形的人(无论他是泰勒士还是任何其他人)的心中升起了一道光明;因为他发现,他不必探究自己在图形中看到的东西,或者也不必探究图形的纯然概念,仿佛从中学到它的属性似的,而是必须把他根据概念自身先天地设想进去并加以表现的东西(通过构图)创造出来,而且为了可靠地先天知道某种东西,除了从他根据自己的概念自己置于事物之中的东西必然得出的结果之外,不必给事物附加任何东西。”BXI-XII
所以,几何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物理学:“当伽利略让他的球以他自己选定的重量向下滚过斜面时,.....在所有的自然研究者心中升起了一道光明。他们理解到,理性只洞察它自己根据自己的规划产生的东西,它必须以自己按照不变的规律进行判断的原则走在前面,强迫自然回答自己的问题,必须不让自己仿佛是被自然独自用襻带牵着走;因为若不然,偶然的、不按照任何事先制订的计划进行的观察就根本不在理性寻求和需要的一条必然规律中彼此关联。”BXII-XIII
也就是对于物理学来说,它的可靠道路在于理性有自己的规划,它不是向自然学习,去积累什么经验,是质问自然。这意味着这样的学习是偶然的,也难以建立普遍必然性的关联。
“理性必须一手执其原则.......,另一手执它按照其原则设想出来的实验走向自然,虽然是为了受教于自然,但却不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让自己背诵老师希望的一切,而是以一个受任命的法官的身份迫使证人们回答自己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这样,甚至物理学也应当把它的思维方式的这场如此有益的革命归功于这样一个灵感,即依照理性自己置入自然之中的东西在自然中寻找......它必须从自然学习、而且它本来可能一无所知的东西。由此,自然科学才被带上了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它在这里曾历经许多个世纪,却无非是来回摸索。”B XIII-XIV
二、形而上学的状况
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门类中有如下特殊的命运:它为种种问题所烦扰,却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它提出的,但它也无法回答它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
它是从其运用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同时又通过经验得到证明的那些原理开始的。凭借这些原理,它......越升越高,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然因这些问题永远无休无止而在任何时候都还是未完成的,所以它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应用,尽管如此却显得如此无可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赞同。
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门类中有如下特殊的命运:它为种种问题所烦扰,却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它提出的,但它也无法回答它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
它是从其运用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同时又通过经验得到证明的那些原理开始的。凭借这些原理,它......越升越高,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然因这些问题永远无休无止而在任何时候都还是未完成的,所以它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应用,尽管如此却显得如此无可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赞同。
“但这样一来,它就跌入了黑暗与矛盾,它虽然从这黑暗和矛盾得知,必定在某个地方有某些隐秘的错误作为基础,但它却不能揭示这些错误,因为它所使用的原理既然超越了一切经验的界限,就不再承认经验的试金石。”AVII- VIII
我们可以想到基督教早期传播史中,在罗马遭到哲学的批判,传教士这样反驳罗马的哲学家:“基督教是真哲学”。这个命题的论证方法就是哲学给自己提出这种自己的理性和经验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自然哲学),如果哲学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它就不是哲学。如果哲学想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要经历一个飞跃,离开他自己立足的经验,和他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他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认清自己的本原。这个思想任务只有基督教才能帮助完成,只有用信仰才能把握世界的本原,因此基督教才是真哲学。同时,“真哲学就是真宗教”,真哲学如果想成为哲学,就必须用非理性的方式去把握世界的本原,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可以说这些传教士很准确地把握了哲学的软肋,和康德这里看到的一致。基督教也表达过自己的不少亲哲学的立场,认可哲学家可以把握一些局部的真理,但因为这种局限性,哲学家之间才有无休无止的争吵。“这些无休无止的争吵的战场,就叫做形而上学。”A VIII
“它(形而上学史/哲学史)是一个战场,这个战场似乎本来就只是为在战斗游戏中演练它的各种力量而设立的,在这个战场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武士能够夺得哪怕一寸土地,基于自己的胜利而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占领。”BXV
把哲学史比作战场不是 康德的独创。黑格尔:“全部哲学史就是一个战场,到处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的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一个人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那个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了。”
三、形而上学的出路
此前的哲学史,要么是独断论,要么是怀疑论。独断论因其专制而造成内斗,逐渐蜕化为无政府状态,怀疑论则像游牧民族憎恨地面上的一切建筑,没有任何积极的结果。独断论和怀疑论的交替使人产生对形而上学的厌倦和冷淡。而这是与人对形而上学的追求天性相悖的。时代的发展敦请对此进行裁决,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
我所理解的批判,并不是说对某些书或者体系的批判,而是就它独立于一切经验(“纯粹”)能够追求的一切知识而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不是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的裁决,对它的起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但这一切都是出于原则。
批判不是批评否定,而是分析。它使用的也不是别的东西,还是理性。理性用理性对理性进行批判,主体,客体,方法,全都是理性,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康德的批判哲学本身还是形而上的。
康德的批判思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来说把康德(1772年2月21日)给赫兹的一封信看作康德主要哲学著作诞生的日期。 康德自己在往来书信显示,纯粹理性批判的念头足足可以追溯到1765年,长达16年之久。康德在回信中对兰贝特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虽然认为康特尔把书名“有点弄错了”,但在陈述自己的研究时却说了一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纯粹理性批判》的话:“多年来,我曾把自己的哲学思考转向一切可以设想的方面。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突然转变,在此期间我随时都在行事的方式中寻找失误或者认识的根源。在此之后,我终于达到了这一点,即我确信已经找到了那种要想避免认识的幻象就必须遵循的方法。认识的幻象使人们随时相信已经做出了抉择,却又时时不得不望而却步,由此还产生了所谓的哲学家们的毁灭性的分歧,因为根本没有使他们的努力一致起来的标准。从此以后,我总是从我所面临的每一个研究的本性出发,看一看我为了解决一个特殊的问题而必须知道什么,以及从被给予的东西得出的知识在什么程度上是确定的,这样,尽管判断常常比以往更加受到限制,但却更加确定,更加可靠。所有这些努力,主要都是为了寻找形而上学的真正方法,并凭借它也寻找整个哲学的真正方法。“
18年后,《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康德追忆当年与兰贝特的通信说:“我当时虽然开始阐发人们称之为形而上学的那种理性应用的本性,并且也给自己指出了我一直希望不久就完全弄清楚的新前景,其时我的思想的公布一直推迟,直到我......在这方面达到澄明,其结果就是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讲述的”。
四、康德如何批判理性?
“我应当认为,通过一场突然发生的革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实例值得充分注意,以便反省对这两门科学来说变得如此有益的思维方式变革的本质性部分,并在这里就它们作为理性知识与形而上学的类似所允许,至少尝试效仿它们。迄今为止人们假定,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遵照对象;但是,关于对象先天地通过概念来澄清某种东西以扩展我们的知识的一切尝试,在这一预设下都归于失败了。因此,人们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我们假定对象必须遵照我们的认识,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任务中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BXV-XVI
我们都认同,知识一定要符合对象,数学的革命、物理的革命的成功都是通过先天的东西去认识对象。在数学中,人们把图形的属性直接确定,来获得关于图形的知识;物理学也是,把实验按照计划置于自然之中,去拷问自然获得答案。它们两个学科都不是一张白纸地就去认识。康德说可以尝试的也是这种方式,我们假定对象必须遵照我们的认识。
“这种假定已经与对象的一种在对象被给予我们之前就应当有所断定的先天知识所要求的可能性有更好的一致。这里的情况与哥白尼最初的思想是相同的。哥白尼在如果假定整个星群都围绕观察者旋转,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就无法顺利进行之后,尝试如果让观察者旋转而星体静止,是否可以更为成功。如今在形而上学中,就对象的直观而言,人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做出尝试。如果直观必须遵照对象的性状,那么,我就看不出人们怎样才能先天地对对象有所知晓;但如果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遵照我们的直观能力的性状,那么,我就可以清楚地想像这种可能性。”BXVI-XVII
“这一尝试如愿得以成功,并且在形而上学探讨先天概念(它们在经验中的相应对象能够与它们相适合地被给予出米)的第一部分中,向形而上学许诺了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因为根据思维方式的这种变革,人们完全可以很好地解释一种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并且更进一步,给为作为经验对象之总和的自然先天地提供基础的那些规律配备它们令人满意的证明,这二者按照迄今为止的行事方式是不可能的。但是,从我们先天认识能力的这一演绎中,在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里,却得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奇怪的、对于第二部分所探讨的形而上学的整个目的就一切迹象来看非常不利的结果,即我们不能凭借这种能力超越可能经验的界限,而这恰恰是这门科学最本质的事务。”BXVIII-XIX
一项限制思辨理性的批判,虽然就此而言是消极,但由于它借此同时排除了限制或者有完全根除理性的实践应用的危险的障碍,事实上却具有积极的和非常重要的用处,只要人们确信,纯粹理性有一种绝对必要的实践应用(道德上的应用),在这种应用中它不可避免地扩展越过感性的界限,为此它虽然不需要从思辨理性得到任何帮助,但尽管如此却必须针对它的反作用得到保障,以便不陷入与自己本身的矛盾。BXXV
一切思辨的理性知识只要可能,就都仅仅限制在经验的对象之上。尽管如此,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方面毕竟始终有所保留,即正是这些也作为物自身的对象,我们即使不能认识,至少也必须能够思维。因为若不然,就会从中得出荒谬的命题:没有某种在此显现的东西却有显象。现在,如果我们假定,由于我们的批判而成为必要的作为经验对象的物与作为物自身的物的区分根本不曾做出,那么,因果性原理、从而还有自然机械性,就必然在规定这些物时绝对地适用于一切一般地作为作用因的物。BXXV-XXVI
如果我不同时取消思辨理性越界洞察的僭妄,我就连为了我的理性必要的实践应用而假定上帝、自由和不死也不能,因为思辨理性为了达到这些洞识就必须利用这样一些原理,这些原理由于事实上只及于可能经验的对象,如果它尽管如此仍然被运用于不能是经验对象的东西,实际上就总是会把这东西转化为现象,这样就把纯粹理性的所有实践的扩展都宣布为不可能的。因此,我不得不扬弃知识,以便为信念腾出地盘。BXXIX-XXX
我把知识拿起来是为了不让它再越界了,不是妨碍它。
一切认识自经验始,但并不因此都来自经验。认识中包含着先天的成分,甚至普通的认识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认识中逐一去除经验的成分,最后必然剩下不可去除的先天成分,如感性认识中的空间、知性认识中的实体等(一、二)。去除了经验性成分之后的先天成分就是纯粹的认识。哲学必须在经验性认识中探讨纯粹的先天认识,规定其可能性、原则和范围(三)。
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先天判断和后天判断的区别。先天综合判断的提出。
请看这个命题:凡是发生的事情,都有其原因。在发生的某物的概念中,我虽然思维了一种存在,在它之前经过了一段时间等等,并且从中可以引出分析的判断。但是,原因的概念是完全在那个概念之外的,并且表现着某种与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东西,因而根本不包含在后一种表象之中。
数学的判断全都是综合的,都离不开直观。自然科学在自身包含着作为原则的先天综合判断。
形而上学至少就其目的而言也应当是由先天综合判断组成的。(五)
纯粹理性的真正课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六)
© 本文版权归 Sapereaud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