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阶段性的思考
查看话题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人问,和女朋友去吃大排档,隔壁桌的小混混朝她吹口哨,这时男朋友该怎么办?
是像个爷们一样和对方打一架,惹一身晦气?还是忍忍,冠冕堂皇地说是不与俗人计较?
有人给出答案说:我会努力赚钱,下次带女朋友去高档餐厅吃饭,那里没有吹口哨的小混混。
这个回答乍一听,还挺不错的。
但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偷换概念的鸡汤,问题的根本矛盾是如何能好好地维护女朋友,最好自身利益能不受到侵害。
高档餐厅是没有小混混,但是会有衣冠楚楚的斯文败类,有句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无论有没有钱,总有一些人品不堪的人存在,有文化的流氓甚至比吹口哨的小混混更让人恶寒。
要是有钱,我有一百种解决这个事情的方法,哪里还需要大费周章地问这个问题……我难道不知道钱有多重要么,我难道不想好好赚钱么?
一夜暴富的梦谁都做过,总幻想着要是全国人民都能给我一块钱,那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处在这种有点钱,但是还不够多的境地,没办法潇洒地一掷千金,也不愿为了钱点头哈腰。
没有天降的馅饼,那倒不如多劝劝自己:向前看,向钱看,然后……看开点。
01
《钱本草》中是这样描述的: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 , 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
能利邦国 、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
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
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钱「能驻颜、善疗饥、解困厄、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
马克·吐温说:「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把钱作为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让自己成为钱的「工具人」,应当精炼七术,即「道、德、义、礼、仁、信、智」。
对的钱的储蓄和花销使用得合理适度,就是「道」。
不把钱看得太过重要,就是「德」。
有得有失,相互平衡,就是「义」。
不去贪求非分之财,就是「礼」。
乐善好施,在力所能及之下,帮助一些受难于天灾人祸的同胞们,就是「仁」。
有借有还,守矩守约,就是「信」。
不因为钱而受到伤害,就是「智」。
用这7种方式对待钱财,能生活平稳,安居乐业,。
而动一些歪心思,则免不了会害人害己,身败名裂。
让我们震惊三观的那些社会恶劣事件,件件都离不开「贪财」。
王尔德有句著名的毒鸡汤:「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实在地讲,钱真的能解决太多事情了,但前提是正确利用,正确对待。为钱财迷失,受其裹挟,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02
生活总免不了为了钱财发生纠葛,「钱」即为「人」。
你向我借一百块钱,说有急用,明天还我。
第二天,你不提这茬了……
再过了一天,我提起这事,你说:「真是的,这人真小气,不就一百块钱么,时时刻刻惦记着吧……」
然后,到处跟别人说我斤斤计较、如何如何。
最后,是我借钱帮你,你不讲信用,我还成了小人。
这种情况真的不要太常见,和朋友之间借钱,大多时候都不会打欠条,好像不用抵押,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但实际上是在把彼此之间的信任作为一种抵押。
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赚钱是一件很辛苦很折磨人的事情,谁都不容易。
借钱给别人是多少会有些焦心的,除非这个人对你来说十分亲密,亲密到你觉得这个钱不还都无所谓。
而大多情况下,都是关系还行的朋友,怕他借了钱忘记按时还,真的逾期之后绞尽脑汁编话术提醒他还钱,要注意不能伤害他自尊,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斤斤计较,不能言辞太委婉也不能太激烈……借了别人的钱不多,给自己添的堵倒是不少。
钱一借一还,基本就能鉴别出这个朋友到底值不值得交往,及时还钱和赖钱不还的人,人品高下立现。
而看一个人的处事格局,看他怎么花钱就行了。
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还是刀背上?
是小气吝啬,还是节俭持家?
是大手大脚地花别人的钱,还是张弛有度地花自己的钱?
是精明、糊涂、自私还是自律,通过花钱最容易识别出来。
借钱看人情,还钱看人品,花钱看人心。
人人都能在阳光下来去自如,而一个人骨子里藏着的那些阴暗和污秽,大多都在钱的面前暴露无遗。
03
有句话叫:「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让人感恩,一个人在困苦的时候,身边的恶意仿佛被放大的了无数倍,而当自己飞黄腾达之际,身边又都是「好人」。
记得感恩那些身处低微困境中拉了自己一把的人,在你急需用钱的时候,竭尽所能地帮助自己。
都说「谈钱伤感情」,但是有时候谈了钱才能真正分辨得出来哪些人值得自己深交。
钱品好的人,人品也不会差,与人品好的人相交才能更快乐得生活。
希望大家不是在谋生,而是在好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