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婚姻的终结不是因为背叛,而是沟通问题


女儿回娘家,和妈妈说:“我想离婚。”
妈妈问她:“你老公家暴你了吗?”
她说没有。
又问:“你发现他外面有人了吗?”
她说没发现。
再问:“他赚钱给你花吗?”
她说给的。
妈妈愤怒且不解地说:“你疯了吗?”
这个女儿没有疯,而她想离婚的念头也是真实的。
其实,这样的婚姻状态很多人都有,想结束,并不是因为某人的背叛,但就是发现继续不下去了。

心理学家温格·朱利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这说明,亲密关系中,伴侣之间的分歧和争吵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让夫妻之间和谐共处呢?
很多习惯性的沟通方式正伤害着亲密关系
1.模糊性表达 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你是否也听过、说过这样的话:
- 我希望你能更负责一点。
- 我希望你对我好一点。
- 我希望你能有点爸爸的样子。
- 我希望你能对我妈态度好一点。
当听这些话时,对方的反应多半是感受到被指责:“你还要我怎么对你好啊,我对你还不够好啊”。 对ta不满,但你只表达了你的不满意,却没有清晰的告诉对方具体如何做。 这种模糊性的词语都是大词,听在对方耳朵里,一点可操作性都没有,想努力都不知道怎么努力。那么对方就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爱来对待她,两个人不对频的情况下,付出者和接收者都会觉得委屈。 2.攻击性表达 当我们在进行攻击性表达时,内心深处是极度委屈的,希望对方能看到自己,给予自己正向回馈。 但往往我们脱口而出的,不是我此刻的感受,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我对你不满意的情绪。
“我每天累死累活地下了班就做饭,你倒是很舒坦,回家就躺沙发上玩手机。” “我真是瞎了眼,怎么当初就嫁给你了呢?”

本来你内心不满又委屈,这样不仅没有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讲清楚自己要什么,还劈头盖脸地把对方骂一顿。 他们无一例外都希望有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一旦恋爱、结婚后,却发现和自己想的相差甚远。 每当出现问题,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沟通,但往往沟通后,换来的是更大的失望和争吵。 爱的沟通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它是要付出行动的。 很多人结婚后,觉得没必要去学习什么爱不爱的,找到了这个“正确的对象”,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生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改变错误的沟通方式让亲密关系升级
1.避免模糊性表达 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则需要在和伴侣的日常生活中情绪起伏时,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问问自己:“我说这句话到底想要什么?” 再具体一点:“我希望对方给我怎样的回应我就开心了?” 每个人对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爱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在表达需求时少说大词,学着说小词。 小词就是清晰的,具体的,可以明确落实在行为层面上的词。比如: 我希望我每次跟你抱怨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要评判我,而是认真的听,最后抱抱我,我就好了。 我希望我出门上班之前你能给我一个拥抱。 每次孩子跟你说话的时候,不要看手机,看着孩子的眼睛,专注的听一会儿他说的话,如果可以,再给点夸奖肯定他。 我希望在我对一些事情表达出担心或抗拒的时候,你不要评判或者试图说服我,而是给我一点时间和耐心,陪我一下,最好可以鼓励鼓励我。 这些点一定要具体可以落在行为上,让对方清晰的知道自己具体可以怎么做。 2.改变攻击性表达 这需要我们做两个功课,一个是内在功课,承认自己的需求、正视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对它有某种羞耻感,觉得我的需要是丢人的,请求帮助的我是脆弱的,脆弱的我是容易受伤的。 另一个是外在功课,就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去掉包裹在需求之外的攻击性的铠甲和武器。 比如:“我每天累死累活地下了班就做饭,你倒是舒坦,回家就躺沙发上玩手机。” 这时,你完全可以这么说:“今天我好累啊,不是很想做饭,老公你来做一下呗,我想吃你做的饭了。” 他再怎么懒,这时候最多跟你讨价还价:“要不我们今天吃外卖?”或者:“我给你煮个面?” 即便是这样,你不也还是休息到了吗?总比自己累死累活,然后还抽空跟对方吵一架,要好得多。 当表达方式从批评转化为直接讲出需求时,对方就会容易接受很多,并且会更加愿意配合你,完成你的需要。 正确的沟通,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反复刻意练习、反馈。从技术到意识,从语言到潜意识的探索,一步一步去看到自己,成长自己,最终收获像壳一样保护我们,彼此承托、彼此支撑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