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今年回家过年,有件事让我感慨万千。 因为疫情,有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包括了我家对门的那对老夫妇。两口子今年六十多了,有一个女儿,远在新疆工作。孩子今年不能回来过年了,老两口心里已经很不好受了;恰逢初三的时候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还是我帮忙送到医院去的。 我劝老人打电话告知孩子,两位老人却只是一味叹气:
“不想麻烦孩子。” 老人们一个躺在病床上,一个坐在病床边,背影显得特别辛酸无助。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却是错误。
我不禁想:人老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养老?
01当你老了,靠谁养?
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真实故事: 昆明一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独自一人住在一座即将拆迁的破败老楼里。小儿子每隔两天就会过来一次,给她洗澡,带来做好的两天饭菜,放在冰箱里。
去年年初因为疫情肆虐,大家无法出门,小儿子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干脆不来了。 家里没食物了,老人起初用开水把老茶叶泡开,嚼着果腹,吃到犯恶心。 就这么撑了几天,她才等来了新鲜的食物——是小儿子给她点的外卖。这外卖对于老人来说是救民稻草。 可是渐渐的,这根稻草也要沉下去了。 两个儿子轮周给老母亲点外卖,一开始每天两份,慢慢地变成了一次送三四天的份量——因为儿子们发现这样可以节省配送费。 冰箱早已坏掉了,到了夏天,这些每次大量涌来的外卖就会在家里变成发烂发臭的垃圾堆。 虽然后来疫情缓解了,两个儿子和母亲同在一个城市,但已经尝过外卖的甜头,不再登门探望老母亲。 感冒发烧了,儿子外卖给她买来布洛芬;长褥疮?又是一只外卖来的消炎药膏。
老人就在这样的外卖垃圾堆里过了一年,几经崩溃。
未来,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多这样以“自己生活困难”、“难以抽空去照顾老人”、“还有自己家要养”为借口的窘迫家庭,借着越来越发达的外卖经济,让老人们吃着外卖等死。
02 当养儿防老不再可行 养老困境的出路在哪?
也许很多人觉得外卖养老听起来很荒谬,但对于经济窘困的老人来说,依靠孩子养老就可能要面对这样的后果——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赌在孩子身上,只有孩子有出息、够孝顺,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一个体面的晚年。
但养儿防老这样的赌局,现在已经越来越没有胜算的把握了。 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时不是孩子不愿意养你,而是养不起,有心无力。 现在很多年轻夫妻,白天上班赚钱养家,孩子学费、生活费、房贷车贷、四位老人的赡养费,全倚仗上班这几两银子。下班了还得照顾孩子,你说哪里有能力和精力再去亲力亲为照顾一个失能老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负增长的加快到来,未来老人只会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养老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也正因为养儿防老不再是可行之计,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陷入“养老焦虑”,另寻出路。
可惜,困境之外,等待着老人们的是遍地的养老骗局。 2021年的一则热搜新闻, 1月19日,湖南益阳一位62岁的老人,赤身跳入资江自杀,只留下了资江桥上整齐叠好的衣裳,还有医院ICU里等待着治疗费的妻子。

他轻生的原因,是被当地养老机构以预定养老床位并返利的模式,骗取了他一生的积蓄17万元! 这位姓曹的老人从小父母双亡,一生没有亲生儿女,靠打杂工维持生活。如何跟老伴养老,是他当下最关心的问题。 从未买过社保和养老保险的他,发现了老年公寓后很开心,视为自己后半生的寄托——投资一定的“床位费”,公寓每个月会给你分红,老了还可以优先入住养老院,相当于预存了养老金。

老年公寓的销售甚至不需要开会、送鸡蛋、洗脑,曹老爷子就倾其所有,主动把两个人毕生的积蓄投了进去。
纳诺老年公寓暴雷以后,曹老爷子因为没有文化、不会用智能手机而一无所知,几个月后还跑去老年公寓的门口,想质问为什么近几个月没有分红了,这才知道老年公寓暴雷的事。 祸不单行,今年年初,曹老爷子的老伴因为糖尿病住进了ICU。 看着病重的妻子每天徘徊在生死边缘,自己却因为被骗得血本无归而不能救她于水火...... 羞愧与无力感,终于把他推下了资江。
03 体面养老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
白岩松有句话说得很对: 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这个准备,一是观念,二就是钱。 一边是靠孩子养、吃着外卖等死,一边是老人被骗跳江轻生,
有人道出了养老困境的关键:就是钱。 体面养老,是有钱人的特权。准确来说,是有钱老人的特权。 可惜,很多老人一辈子辛苦积攒,到头来却因为无知和错误的方式,并未能如其所愿过上舒适体面的晚年。 益阳跳江老人,就是典型的案例。
所以趁着年轻,去为未来年老的自己做一个养老金咨询与规划。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更严重,但他们都会早早地咨询专业人士——我想退休后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需要多少钱?我现在每个月应该要存下多少钱?我的养老金适合什么样的投资方式,能让它稳妥地钱生钱?同时活多久领多久,拥有源源不断的现金...... 所有细节,人家都会给你提前算好,清清楚楚。咱只要按照规划的方案来做,努力工作存钱、理财增值,老了账户里就有一笔足够的钱养老了。
养老年金产品,买的是啥?
两个字:确定。
在我看来,成家立业后开始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并不为时过早。因为一个人不一定会成为伟人,但他一定会慢慢变成老人。
三十年后的今天,也许养老会变得很智能化,高科技;也许床位会紧张,保姆难求。
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不管怎样,年老的你都需要钱。
年老后劳动力会减弱,赚钱能力下降,所以更明确地说,你需要的是:每个月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
靠投资行吗?比如房子,黄金,股票,比特币......
投资行为一定是伴随着风险的,且需要脑力在线。政策、行情都会有影响,人也会老去,养老年金一定要稳,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靠子女行吗?拜托,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现在只希望我子女将来能养活自己,不要啃老就行了。
靠国家行吗?社保养老金不全靠得住,看看友邻日韩国家的现状,八十多岁出来打工,实属正常。

安全、确定、跨越超长时间周期的金融工具,对普通人来讲,只有养老年金。
30岁,开启百万养老计划,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先有收入。
第二步,在每月收入中预留2000元,直到50岁。
第三步,从61岁开始,领到80岁。
50岁时,总计缴费约48万;80岁时,总共领取121.716万,账户里还有30.13万
80岁后,每年依然可以领取5.4万,直至终身,活多久领多久,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

最好的晚年生活,就是不给孩子添堵,也不给自己招嫌。有老本,有健康身体,去养老院也好,“同居式”养老也罢,能够体面的老去,就是最大的幸福。而这个幸福建立在自己打下的经济基础上,什么都比不上自己账户里的养老金来的实在。
04 年金险,你的养老保险柜
如何养老有千万条路,配置年金险是第一条,原因有5: 1、收益性可观
目前市面上收益最高的一些年金险可以达到4.025%的预定利率。比银行理财、余额宝都高了一大截。
年金险能够锁定长期稳定的利率,他的收益还是较为可观的。
2、资产安全性强 近段时间,基金股票就跟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没有稳定收益可言。
银行存款简直是耍流氓,存钱可以,收益免谈,他的安全是和低收益挂钩的。
P2P前两年还大把的人说好,现在是暴雷户。
以上所有的收益方式,都在各种外部经济情况的敲打之下,其收益性和安全性,难有保障。
而年金险的生存金写入合同,不受经济局势变化影响,零风险。
哪怕是未来经济萧条,保险公司运营困难,也不会出现银行存款强退,P2P公司一跑了之这种状况。
因为保险法要求就算公司倒闭了,手里的保单也必须有实力保险公司接手。
3、强制储蓄
强制储蓄,让我们在年轻时合理用钱,累计投资本金,为未来留下余地。现在有钱,不如未来有钱。
前几天,有个客户告诉我说她发现一个秘密,她用以前买的保险去贷款,还完钱以后保险里的钱反而更多了,真神奇!真的是持续增长的备用金呀。
4、专款专用,补充养老金
养老型年金险提供的是被动现金流,他价值的最大体现就是在退休后持续领取养老金。
有了养老年金输出的稳定现金流,我们每年都能够领钱满足生活、旅游、医疗等等支出。
如果不用养老年金方式,只是将钱存在账户,现金流自由可控变成了劣势。在经济较为拮据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一次性花掉了,将来老无所依的漏洞将彻底暴雷。
5、解决长寿风险
退休后的生活是漫长的,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养老要求也在提高。
如果太长寿,也是一种风险。储蓄的养老财产花光,人还活着钱却没了,不免晚景凄凉。
特别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丁克思想盛行,连个扶一把的孩子都没。
人活着就得有钱,和生命等长的终身年金险才是解决养老难题的钥匙。
养老型年金险是防守型理财,可以抵抗各种不确定性,锁定一生现金流这个确定性。
避免养老本金亏空,本金增生的不确定性,在大趋势利率下滑的背景下,锁定了长期不变的利率;
它解决了财产不确定性,锁定了年金使用人、使用期限。
它解决了寿命不确定性,锁定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如果婚变他可以保护个人资产,如果欠债他能隔离债务,如果留遗产可以通过指定受益人定向传承。
05 总结
老龄化大潮的到来,养老福利稀释;而变老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的必然结局,养老那就是迟早的事。既如此,养老规划何不趁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