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变态也可以不变态
很戏剧性的,作者一上来就摊牌,一个专门研究连环凶手的大脑,还从中总结出一套凶杀犯大脑的通用模式。最后发现,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变态大脑。正常的他也是变态狂。 这打脸来得猝不及防啊!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沉默的羔羊》,里面的男主角汉尼拔,既是高智商的精神科医生,又是嗜血吃人的变态犯罪分子。分裂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人格。还以为詹姆斯-法隆也会干出什么惊悚恐怖的事情。偷笑 事实上并没有。 这本书吧,专业性强,信息量大,作为脑科学和研究心理变态的书应该蛮不错的。书中为我们某些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找到了生物学方面的科学支持。看到书中对前额叶、颞叶、杏仁核、海马皮层的图片描述,我忍不住在自己的脑袋上摸索!甚至想去医院扫描一下我的大脑。 不过呢,也因为专业知识较多,所以,读起来有点枯燥,不像普通小说那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书中许多内容都是观察、研究、叙述,但好像又没有思辨的深度,又不能当正规的社科类书籍来阅读。 定位应该是带点科学研究的自传书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心理变态形成的三条腿理论:一,大脑前额叶受损。二,好战的基因。三,童年收到虐待的经历。符合这三个条件,就肯定是心理变态狂。 个人认为,法隆虽然有变态基因,但没有犯罪的原因,除了童年没有收到虐待,还有青年时期是宗教信仰抑制了他的犯罪欲望。成年后,则是妻子和孩子的爱与陪伴让他走向光明。 那么,回到重点,心理变态这种疾病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切的诊断标准?法隆研究的那套心理变态的通用模式的正确性又在哪里?如果通过电子扫描对比,发现了生物上的心理变态又该如何处理? 法隆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无须把与心理变态有关的特质和基因从社会中驱逐。真正优良的教养可以战胜先天不足的基因。 毕竟,参差多态方为幸福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