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河西记
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路。
出生在华东,现在工作的城市是在中国最靠东的省份,再东就是东海了。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大半个中国都在自己的西边,所以第一次一个人出门旅行是往西去了西安,再后来西藏、四川、云南、广西无不是往西。但在我截止目前36年的人生里,最喜欢的地方是甘肃省内的河西走廊。河西你可以看到营造千年的敦煌莫高窟、斯人已逝,空留传说的山丹马场(在山丹我总会想,霍去病将军在此营造马场时是否会思想长安)、马蹄寺、大佛寺、锁阳古城、嘉峪关、阳关、玉门关每一处都与我从小接触到的文化相关,在西北你总能多多少少背两句怀古的诗句来:西出阳关无古人、孤城遥望玉门关……等等喜欢河西多过喜欢其他地方。讲起来最喜欢的是:长安至天山丝绸之路廊道这一路吧。这一路会感觉熟悉与安心,历史在这里似是走的很慢很慢,慢到一共来了三次,三次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佛寺寺顶上的土还是那个样子,榆林窟外的树都没有怎么长高的样子。
不一样的是我,2018我第一次开启河西走廊之行,那时我刚搬来杭州工作,世界像刚向我展开。2019再行河西,当时在的公司收入各方面都向好的方向转。2020年全国疫情,2021我在家失业了半年多,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教育行业整体大淘杀,身边大量教育公司裁员的消息层出不穷,我身处其中各种焦虑、恐慌、不安在心里生长,对未来有着各种不确定。2021再来河西身上很多消费习惯还在,比如买东西不看价,演出买位置比较好的门票,回了杭州又开始担心失业了咋办~又安慰自己最坏就是一无所有,但是有的时候应该享有有的状态啊,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可以一次一次的来河西么?
在西安转机的时候我在想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河西,那么喜欢去看历史而不是去面对未来。那么喜欢确定的东西,而不是去开拓创新?喜欢那些灿烂过的大唐团花、藻井,而不是去创造美?面对荒城的废墟那样的迷恋。那种无力与天命感可能是来自己我自己生活的环境,我怀念我很小的时候吧,那时老爸在国企工作,生活的小镇热闹而繁荣,渐渐的身边的人迁到新镇,老爸国企改制下了岗。只有我们还留在原地,破败且荒凉无力。就像锁阳城,因河道改流一天天变成荒城,再无法回头。历史变化的必然,就像我无力改变我自己老镇的破败,为那种无力感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这次河西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责问老爸:我们什么时候能买房子?我不想再租房子生活了?我现在存了一些钱,买房子我可以出钱。梦醒后是深深一口叹气,我想改变生活,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想努力长出新的生命力。带着整个家庭迁徙至新城,开启新的生活。可是又有一种深深在心底里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来自己家庭成员传递出来的信息,我爸母将很多东西过度归因于命远,外部因素。但任何时候外部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我现在就会很质疑:我可以一直在这个行业工作下去吗?40岁近在眼前,40岁的我还可以做什么工作呢?我还有机会像这次这样出行门旅行吗?对未知的恐惧、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困扰,而我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已经向『命运』低头。而命运却说:不关我的事啊!是啊,未来永远有不确定性,起起伏伏,而面对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不在于外在的环境,没有顺风的日子,你要如何自处,如果努力生长,如何让自己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重点。然而治愈我的不是一次次的河西之行,而是之前丁真说的一句话:就算明年不红了也没有关系,就算去当乞丐也没有关系。以多藏区做义工的经验这句真不是假话,有人努力追求财富,也有人内心无比安宁。内心平静与财富无关
第三次的河西之路仍然感觉到无比的满足与感恩。阳关外的葡萄还是那么鲜甜可口、锁阳城外的胡杨林金黄的色彩让人心醉、因为我又一次看了莫高窟细细看了每个可以去看的窟的藻井、还有马场里的小溪依然让人觉得安心、这次在马场骑了一只白马叫大白,它总会适时的停下来,有时会看到一只蝴蝶,有时是一束野花,开心而满足。2021年这次的河西行让我想收起羽翼,不再好奇想看看世界上有什么,在疫情没有过去之前我想我不会再有大量的长途旅行,而是会选择在假期安安心心在家看看书,种种花,待疫情转好存款大头够的时候再前往期待的地方比如:丝绸之路的终点——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