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般的生活
自己的心灵是刚硬与粗糙的。
“硬硬的语气”
第一次有这样的觉察是源于妹妹给予我的反馈。那时候,我们要进行诗歌朗诵,出于对作品的理解, 我的语气饱满而富有深情,可是一旦听到别人朗诵得极其贫庸甚至有点搞笑的时候,我心里首先冒出的想法是有一点点的愤怒,我心里老是想着用自己的表现去纠正他们,因此语气方面就给人一种无法质疑的感觉,让别人有种压迫感,妹妹说我说话的语气很硬。其实这样的感觉我在佳莉身上也体会到过。
第一次发现自己还存在这样的一面,心里是有点难过的,原来我竟然是这样一个人。
“粗鲁的生活”
我有时候会以不喜欢精致繁琐的生活为由,反过来去过一种粗鲁的生活。粗鲁,与温柔相对,是不讲究的,不关注自身感受的。体会最明显的时候就是我会因为无聊而去吃垃圾食品,我从小到大都不喜欢吃零食,但是因为焦虑和压力我就会吃零食,明明身体已经很抗拒了,但是还是会吃。
“粗暴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是源于我颈椎不好的时候,头一转就会发出咔的响声,我会急于放松或缓解,就粗暴地转转脖子,旋转一下肩部。但是这样下来,其实并没有放松身体。从心态上来说,我并未有意识地去关怀自己的身体,而是想要应付了事;从身体上来说,放松肌肉需要缓慢地进行,而不是快速粗暴地进行。
“囫囵吞枣的一天”
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下,我的一天被各样的事情充满,在人群里,我已然算是那个对生活有觉察的人了。然而,我仍旧觉得我在囫囵吞枣般地对待我的生命。一天下来,回看这一天各个时刻的我,有时候浑浑噩噩,不知自己到底做了啥,有时候紧张、焦虑、反刍,有温柔、平静、细腻、充满喜悦和觉知的时候吗?有,但是很少。
以上的感受真的非常真实!刚硬而又粗糙的心灵的的确确存在于我身体之内。
想到了一句经文:“因祂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因祂也凡事受过试探,就能搭救那因试探而受苦的人。”他没有受过许多形式的试探,但之所以他能够体恤我们的软弱,是因他具有一颗无比温柔的心。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共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然而,我更加同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观点:温柔比共情更伟大,共情是冰冷的、刚硬的、没有灵魂的,而温柔是一种伟大的包容,承载着爱与慈悲。
渴求一颗更加柔软的心灵,用温柔和爱意去对待自我和世界。这就是我的祷告~
感恩天父赐我这份觉察与智慧,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算是我最近体会很深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