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重庆成都游记
从青城山观光车上凉飕飕的风开始,连着两天气温骤降,好像青城山上一场雨,把整个成都都吹凉了。我没带长袖,瑟瑟发抖,居然会想要捧着一碗姜汤。望着一个个身着秋衣的路人欢声笑语而过,我好生羡慕。
从熊猫繁育基地回到住处,已经十二点半,因堵车而拒绝掉兔头火锅的我,又累又冷又饿。吃着火锅的小伙伴不仅不忘发美食靓照馋我,更是激情推荐我其他美丽去处,大言宽窄巷子之于成都,乃是故宫之于北京,一定要去。我本不忍伤其热情好心,欲回复fine okk看情况敷衍之,但故宫于我心中是何等雄伟神圣,哪能它宽窄巷子可比,遂委婉道:看了b站,似乎和南锣鼓巷差不多。对方回,比南锣古巷带感。anyway,我冷乏交加,终究不想再疲于走马观花的旅途,于是匆忙收拾了行李,退房,看一眼车票,距离发车时间仍有数小时,果断钻进最近的咖啡厅。啊钻进咖啡钻进书籍,方能续我性命。
前几天在重庆,去到三峡博物馆,我本以为可以收获诸多关于三峡大坝的趣闻新知,哪知这名字里带三峡二字的四层博物馆,关于大坝的知识点少得可怜,而主要是关于巴蜀文化的介绍。比如三峡地区早期人类有哪些啦,如何一步步发展为现代人的啦;还有重庆市发展介绍,比如重庆开埠啦,国共战争啦,交通供水发电啦,未来城市啦;另外有一些临时展,比如中国历代山水画、中国历代瓷器。总而言之,主题和内容广泛。遗憾的是,我虽然听了讲解,但仍然收获很小,好像什么也没记住。从知识密度来讲,博物馆这种科普形式,它的密度太高而以至于太低。如果我研究相关主题而给我一个礼拜的时间去细细观赏,我或许能得到一些东西。但我不可能那么做。所以我突然觉得,现在我不需要它了。
关于三峡大坝的遗憾,在都江堰上有一定程度的弥补,虽然这实际上是个没有大坝的水利工程。而在景色方面,青城山又优于都江堰。因为下雨,整座山朦朦胧胧宛若仙境。看着眼前藏在迷雾之中的繁茂树木,我不住地想起我前段时间刚画的一幅画,这可不就是现实版么!真幽静,真神秘,真美!我最爱祖师殿,这殿背靠被重重迷雾笼罩的大山,那山是如此巍峨又如此近在咫尺,无尽的白中透着深邃的青,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我攀爬许多台阶上来,冒着小汗,殿中的道姑却穿着棉鞋。我虽此时深爱这份幽深静谧,要我久居于这种清静里,多半是要苦闷忧郁的。
除开景色呢,就是吃食。成都和重庆的食物都美味便宜,我很满意。但我对于食物本来要求不高,对于路边摊和网红之类(特指流量打造)更是毫无兴趣,因此乏善可陈。
在重庆时,我多在解放碑附近活动,夜晚去洪崖洞,也很方便。许多景点是商业化浪潮下精心打造的结果,比如沿街楼房外侧加装的古风窗户和飞檐,与我故乡文清路的手法如出一辙。早闻此地美女多,可惜人山人海,我已分不清是游人还是本地人。也见到了不少美女,戴着美瞳假睫毛,脸蛋白皙,衣服漂亮,身材绝佳,但并不令人怦然心动啊。热闹、新潮、时尚,是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商业,浮躁,伪饰,是我对这里的偏见。未来要选哪个城市定居?此行有一定的城市考察意味,我想“旅游城市”这个标签,被我排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