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其实巴黎真的是个很小的地方,所有景点几乎是连着的,一天时间就可以全部逛完,但我仍不厌其烦地走过一遍又一遍,大概是法国的那种悠闲态度,不紧不慢看着美景,走累了可以在河边的任何一个角落坐下,河边也坐着很多或在聊天或在喝酒或在画画或在钓鱼的人,大家都享受着当前的美好,只念过往,不思前程
在我还没来到法国之前,一直有个巴黎圣母院情节。
曾经少女怀春的时候做梦梦到与当时喜欢的男明星相遇在巴黎圣母院,虽然那个地方我从来没去过,但梦里的场景格外清晰,梦醒后,我在日记本里写下了:十年后,相约巴黎圣母院的话语,还画了一副圣母院的速写。
后来年月成长,真的十年后,我却不再喜欢那个男明星,对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也一般,大概是为了逃避我中二的少女时期吧。
在巴黎圣母院被大火烧毁前,我有幸进去过一次。玫瑰窗很美丽,整个教堂也很宏伟,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教堂里的教员因为要关门了着急驱逐游客的场景。没办法,法国人对于下班就是格外积极。
而在圣母院被大火烧毁的那天(其实只是教堂后面的塔被烧了)我正在蒙马特高地跟同学拍摄,远远看到一团火在市中心烧着,当时也没放在心上,但我真的低估了法国人,回到家就看见新闻播报圣母院着火,才恍然大悟那团大火的位置。
而火一直烧着,直到晚上也没熄灭,然后我又随着人流跑去hôtel de ville看热闹。大概到了第二天火才灭吧,随后圣母院开始了大火后的重建和调查工作。反正当时的新闻对于大火的原因有各种调查版本和猜测,而法国又决定重修圣母院的塔尖,各种征集设计图纸,但是,当时修建圣母院都花了180年,这工期怕是要无限拉长了。
在圣母院被烧前,我不常路过那儿,但自从它被烧后,我反而常常散步去那儿。之前常有街头艺人在前面的广场表演,那里也是个喂鸽子的好地方。圣母院的后面有一个种满樱花的小花园,每到春季,粉色的樱花盛开,配着圣母院的宏伟,就有种别样的浪漫,很多行人会驻足,或安静地看书,或欣赏美景。圣母院旁边,过个马路就是著名的莎士比亚书店,曾经很多大文豪吸收养分的地方,我就进去过一次,大多是法语书和英文书,马路边也有很多旧书摊,阳光好的时候,摊主就支个椅子,坐着晒太阳看书或者画画,特别惬意。
莎士比亚书店旁边也有一个小教堂,非常非常小,但历史很久远,建筑风格偏向中世纪,教堂的名字叫Eglise Saint-Julien-Le-Pauvre, 之所以会进去是因为当时要和一个暧昧男生路过那里去Saint-Michel买珍珠奶茶,顺便坦白我对他的感受,结果刚走到那儿他就落荒而逃了,导致我憋了一肚子话没法出来,正在愤懑之际看到这个教堂就走进去了,依旧是惯常的礼拜堂和座位,但里面的静谧与外面的热闹形成很强的对比,我坐下来等心绪宁静了就重新出发了。
因为圣母院被烧,离圣母院一百米的地下遗址博物馆成了香饽饽,里面的展除了介绍她自古希腊时期的遗址外还有很多跟圣母院相关的内容,甚至还有VR模拟进入圣母院的场景,不得不感叹,法国人做这类文化艺术展就是做的既浪漫又严谨。
圣母院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Cité pefecture,没听说过没关系,因为这里是只让居住在巴黎的外国人闻风丧胆而已,简而言之就是办理在巴黎的外国人居留证的地方,但大家十分痛恨这里,不仅由于他们办事效率慢,打电话不接,去现场要排队,还因为服务态度差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来。而且一贯需要预约才放行,可网上预约经常刷爆,苦死了我们这帮外国人。我曾经亲临这里五六次却无功而返,要是在国内,早就可以投诉了,可这里投诉无果。这大概就是我们异乡人的荣耀与痛苦吧。
走过Cité,过桥就到hôtel de ville 了,其实巴黎真的是个很小的地方,所有景点几乎是连着的,一天时间就可以全部逛完,但我仍不厌其烦地走过一遍又一遍,大概是法国的那种悠闲态度,不紧不慢看着美景,走累了可以在河边的任何一个角落坐下,河边也坐着很多或在聊天或在喝酒或在画画或在钓鱼的人,大家都享受着当前的美好,只念过往,不思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