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满怀敬意与虔诚的电影盛典,致敬每一个追梦人!
传媒内参导读:9月29日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天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卫视播出。盛典现场有中国电影人的虔诚信仰、有影人乐在其中的倾情表达和即兴表演、有撼人心魄的音符与电影影像的双重交融,更有老艺术家与青年一代的彼此推动、彼此成就……因着关于电影的记忆,这场盛典将观众与电影人紧紧相连在一起,整个晚会也充盈着生生不息的感动与振奋,交融谱写出注定会刻进年度电影记忆的一场视听盛宴。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芸汐
9月21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启幕。站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新十年”发展的起点,北影节如何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赋能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勃勃生机?以首善标准释放吸引力、感染力的北京广播电视台,又以怎样的电视艺术盛会来回应行业及影迷的这份期待?无疑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9月29日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天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卫视播出。盛典上,全球影人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云”上相聚,一起见证和分享收获的喜悦,不论是否在现场,都将能零距离感受到现场浓烈的氛围。盛典现场有中国电影人的虔诚信仰、有影人乐在其中的倾情表达和即兴表演、有撼人心魄的音符与电影影像的双重交融,更有老艺术家与青年一代的彼此推动、彼此成就……

因着关于电影的记忆,这场盛典将观众与电影人紧紧相连在一起,整个晚会也充盈着生生不息的感动与振奋,交融谱写出注定会刻进年度电影记忆的一场视听盛宴。
盛典:首都气韵与年轻气息合一,
家国能量与行业力量碰撞
今年的北影节,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与国庆节这一举国欢庆的时刻。这样的时间背景,也决定了这场盛会所包含的思想高度和创意深度。作为目前全球发展最快也是最受瞩目的电影节之一,北京国际电影节宛如青春少年,迸发出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态势。而北京广播电视台拥有独特的首都资源,由内而外都透着“首善媒体、大美品质”的大国威仪之姿。在遇见、感动和收获中,北京广播电视台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中,谱写着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辉煌征程。

- 借月抒怀,弹奏温情与希望并存的时代乐章
在“天涯共此时”的月圆时刻,郑恺、彭昱畅、荣梓杉表演的歌舞《青春》跨越时空与2021年的电影人在光影中展开对话,吟唱出时代共同的期许;在“致敬影人”系列中,三位老艺术家登台和修复版首部4K彩色超高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让人在数十年后仍有记忆犹新之感,把满满的正能量带给观众;93岁的艺术家田华讲述老艺术家们为艺术而奋斗一生的故事,下台后,巩俐低头难掩泪水向田华握手致敬,让人在她们身上看到艺术的传承……

这场交汇着温情与希望的盛会,以一份电影人的希冀传递了一份中秋的美好愿望,让人们的思绪跟着电影人的讲述一起尽情放飞,时而被勾起思念,时而会生发感动,时而又热血沸腾,让观众在月圆千里共婵娟之时,品出不同的风情与韵味。
- 满含敬意,谱写薪火相传的逐梦篇章
在闭幕式上,一组曾站上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人的经典图集,将现场带回了中国电影的黄金年代,在影像的流转中,巩俐、姜文、陈道明、徐帆、陈坤由笑容变成最后的泪光闪现,书写着他们对电影的热爱和坚持,让无数观众大为感动,而那些承载时光与记忆的画面,也让观众大呼“一个时代的回忆”“留下时代的眼泪”“破防”……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盛典用一份电影人砥砺奋进的初心,致敬每一个即将踏上新征程的追梦人。

盛典不仅是对近年电影艺术成果的一次总结和表彰,也为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窗口,让大众通过电影,满足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盛典创意性打破了单一的舞台维度,以讲述、微电影、对话等多种新颖的形式,串联起这场宛如老友聚会的影人盛会,铺开对未来的展望。刘恒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言之灼灼、情之切切;年轻一代电影人的极致追求与虔诚信仰,表达了电影人的一份坚定态度,并传递出这个行业所蕴藏的正能量。

创新:跨屏联动,
颠覆电视语态助力北影节传播
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革新,电影的内容呈现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北影节也一直在求新求变,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防疫抗疫的伟大成果,传递了中国电影在疫情之下依然从容镇定、与世界相连的能力。
闭幕式上,盛典打破了传统颁奖典礼的惯用模式、大胆采用实时多点连线技术,实现了让身处国外的十二个剧组,通过网络云端与现场同步参与闭幕式颁奖典礼的同频共振,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阻隔,让所有奖项的揭晓都实时传递到了各国的每一个剧组。全球电影人因着电影的力量异地同屏,产生精神的联结,朝着新征程同步迈进。

除了开幕式、闭幕式晚会的播出,北京广播电视台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对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对外提升全球传播影响的国际电影节展“北京方案”,实现北影节新十年的转型升级。
依托于北影节的线上线下活动,北京广播电视台又开启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视展映活动,带来“北京展映”走出北京、60部佳片“上云”、XR技术等沉浸式体验,以及“客厅影院”进入千家万户活动,涵盖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经典影片系列《淘金记》《摩登时代》,知名导演新作《最后探戈》《海莲娜:画布人生》,让中国观众通过电视欣赏到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也通过多种形式为即将上映的新片进行宣推助力,为片方、演员造足声势。

为满足观众对北影节相关活动的多元需求,北京广播电视台发挥自身在内容生产上的固有优势,将论坛、大师班等活动安排在电视端播出,打通了线上线下双渠道,实现了北影节的全媒体传播,以新鲜的形式打磨出北影节的魅力,让北影节走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视野中,体现了时代发展、媒体融合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平台作为内容生产者和呈现者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格局:以首善格局赋能行业发展,
诠释中国电影发展的“北京”智慧
作为国内两大电影节之一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创立至今已有十余年。立足于中国电影行业中心北京,北影节坐拥大量影视公司和资源,加之严格的评选制度以及本身的权威性,北影节靠着自己的口碑,在国内一众电影节中已颇有地位和影响力。

在本届电影节中,“北京”一直是闪耀其中的关键词。北京承载了“北京出品”向“北京精品”的迈进,去年全年,北京出品电影达到185部,位列全国榜首,而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北影节强强合作,通过更紧密的结合为电影产业提供更多平台资源的支持,让为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集体复苏贡献的北京模式和北京智慧传播得更为深远。

作为以首善标准全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北京广播电视台构建了以不人云亦云的独特话语体系,不唯娱乐是图的全新价值体系。这样的频道气质,也为北影节提供更多加持,深化厚重而又不失青春气息的北影节气质。
从盛典的表现形式来看,北京广播电视台抓住了今年北影节所处的特殊历史节点、紧扣时代主旋律,试图给出行业盛会如何兼顾主题性与节庆活动表达的新解,从内容架构、环节设计和传播方式上找到突破常规的新思路。
在盛大活动的呈现上,北京广播电视台结合北影节从影片、影人、影都三个维度,以及“天坛奖”评奖、北京展映、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等活动的升级,不仅有形式上的闪光点,更有一份内在精神的绽放,透露着与时代脉搏和行业动态同频同步的年轻活力。

据悉,截至目前,4219家媒体和平台参与报道,全网相关信息超360万条,总覆盖超307亿人次,影响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北京国际电影节#话题阅读量超61亿,全网热搜超340个,针对各项活动的深度报道也更加有针对性、视角多样。央属、市属媒体强势报道,《新闻联播》两次为北影节活动预热,《焦点访谈》专题点赞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合力生光 “京”彩无限》。其中,媒体对北影节的“新”格局、北京精品的深刻影响、开闭幕式的走心呈现、电影节电视展映活动进行重点的关注,对展望未来,对鼓励新人,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欣欣向荣,具有积极传播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此次盛况从开始到结束、从盛典到涉及赋能行业发展的各个活动,都发挥了北京广播电视台高水准内容制作和全媒体宣传矩阵优势。北京广播电视台对品牌、平台、用户、客户有着强大的凝聚效应,此次以项目为起点,北京广播电视台提供了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观展更便利、体验更优质的视听服务,从上至下提升整个市场对于北影节品牌的辨识度与认可度,很大程度上激活行业活力,给予中国电影信心。

本届北影节不仅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盛典联动探索中的又一次突破,也在北影节的厚重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全新一笔。随着国际奖项与广电媒体的深度捆绑,开启全新篇章的北京广播电视台,也将如同勇立潮头的后浪,激荡着时代的一幅生动画像,伴随光影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