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宏声:和中国式烂片来一次中国式拗断!
贾宏声:和中国式烂片来一次中国式拗断!
北京病人贾宏声,一个极度投入电影的人,我记得1995年他出演《日蚀》之后,因精神分裂要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如今,他终究要用生命来诠释艺术的意义。7月5日晚6点,他在北京朝阳区安苑北里小区某栋楼的14层跳楼自杀。
震惊!伤痛!不仅仅是对才华横溢的贾宏声本人,更是悲悼一个时代,一个“第六代”导演挑战低俗的中国电影趣味和僵化的中国电影体制的黄金时代。
低俗,从刘镇伟的烂片《越光宝盒》和王晶更烂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票房过亿、张艺谋自掉身价的“弱智”四部曲票房大卖这几点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需要廉价快感的电影时代,快感,不论是廉价的、小丑般的逗乐还是性欲的挑逗都可以,就是别玩思想别玩深刻。中国人的观影逻辑导致,李安《色·戒》精彩的内心戏和超越张爱玲对于战争与人性的深入思考被铺天盖地的政治大棒和色情指责淹没了,也许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李安的思考可能找错了对象,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快餐时代的人们,需要的只是电影麦当劳和明星肯德基。
贾宏声更是如此,他生不逢时。与娄烨拍《苏州河》和《周末情人》、与王小帅拍《极度寒冷》,与张扬拍《昨天》,贾宏声一直是中国“第六代”电影中的中坚力量,却从未像周迅那样大红大紫。
2000年之后,经由《南方周末》等新锐媒体连篇累牍的讨论,“第六代”在经历无人喝彩的寂寞之后,横空出世,成为小资追捧的对象。可惜好景不长,贾樟柯和王全安在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上的大放异彩依旧无法改变“第六代”在内地市场的票房梦魇。我们当然可以指出“第六代”身上的种种短板,比如长镜头太多,阴郁、晦涩等等,但是,我们难道不曾在王小帅和王全安的电影种得到久违的感动?“第六代”正视现实淋漓的鲜血的勇气,在“第五代”走向“假大空”之后,这难道还不够吗?
贾宏声的去世,几乎就是中国“第六代”黄金时代终结的标志。贾樟柯逐渐走向体制、王小帅除了炮轰死扛也拿不出特别有效的办法、娄烨暂时没法拍片、我本人最爱的章明几乎不听到了。别指望王全安的电影票房能打败张艺谋的烂片,中国人的观影习惯与趣味之外,中国电影体制恐怕也是将贾宏声推向深渊的重要推手。我们只能通过盗版DVD和网络下载观看他的表演。我实在不明白,像《十七岁的单车》这样与政治毫无关系、而且拍得如此漂亮的电影为什么不能得到公映的机会,仅仅因为他们在以个人的方式——而非集体(主旋律或者大众趣味)的方式——来拍电影吗?
毫无疑问,如果贾樟柯们没有在三大电影节上斩获大奖,“第六代”将更加边缘。这些边缘的人们拍着边缘的电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别再拿周迅和贾宏声曾经的感情说事,我们需要的是,少一些八卦,多一些对电影和真诚的渴望。但我知道,纪念贾宏声,也许也只能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
贾宏声,和中国式烂片来一次中国式拗断!
贾宏声,一路走好,为你我的青春,我留下满脸的泪水……
河西
2010.7.6
北京病人贾宏声,一个极度投入电影的人,我记得1995年他出演《日蚀》之后,因精神分裂要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如今,他终究要用生命来诠释艺术的意义。7月5日晚6点,他在北京朝阳区安苑北里小区某栋楼的14层跳楼自杀。
震惊!伤痛!不仅仅是对才华横溢的贾宏声本人,更是悲悼一个时代,一个“第六代”导演挑战低俗的中国电影趣味和僵化的中国电影体制的黄金时代。
低俗,从刘镇伟的烂片《越光宝盒》和王晶更烂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票房过亿、张艺谋自掉身价的“弱智”四部曲票房大卖这几点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需要廉价快感的电影时代,快感,不论是廉价的、小丑般的逗乐还是性欲的挑逗都可以,就是别玩思想别玩深刻。中国人的观影逻辑导致,李安《色·戒》精彩的内心戏和超越张爱玲对于战争与人性的深入思考被铺天盖地的政治大棒和色情指责淹没了,也许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李安的思考可能找错了对象,因为我们就是生活在快餐时代的人们,需要的只是电影麦当劳和明星肯德基。
贾宏声更是如此,他生不逢时。与娄烨拍《苏州河》和《周末情人》、与王小帅拍《极度寒冷》,与张扬拍《昨天》,贾宏声一直是中国“第六代”电影中的中坚力量,却从未像周迅那样大红大紫。
2000年之后,经由《南方周末》等新锐媒体连篇累牍的讨论,“第六代”在经历无人喝彩的寂寞之后,横空出世,成为小资追捧的对象。可惜好景不长,贾樟柯和王全安在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上的大放异彩依旧无法改变“第六代”在内地市场的票房梦魇。我们当然可以指出“第六代”身上的种种短板,比如长镜头太多,阴郁、晦涩等等,但是,我们难道不曾在王小帅和王全安的电影种得到久违的感动?“第六代”正视现实淋漓的鲜血的勇气,在“第五代”走向“假大空”之后,这难道还不够吗?
贾宏声的去世,几乎就是中国“第六代”黄金时代终结的标志。贾樟柯逐渐走向体制、王小帅除了炮轰死扛也拿不出特别有效的办法、娄烨暂时没法拍片、我本人最爱的章明几乎不听到了。别指望王全安的电影票房能打败张艺谋的烂片,中国人的观影习惯与趣味之外,中国电影体制恐怕也是将贾宏声推向深渊的重要推手。我们只能通过盗版DVD和网络下载观看他的表演。我实在不明白,像《十七岁的单车》这样与政治毫无关系、而且拍得如此漂亮的电影为什么不能得到公映的机会,仅仅因为他们在以个人的方式——而非集体(主旋律或者大众趣味)的方式——来拍电影吗?
毫无疑问,如果贾樟柯们没有在三大电影节上斩获大奖,“第六代”将更加边缘。这些边缘的人们拍着边缘的电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别再拿周迅和贾宏声曾经的感情说事,我们需要的是,少一些八卦,多一些对电影和真诚的渴望。但我知道,纪念贾宏声,也许也只能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
贾宏声,和中国式烂片来一次中国式拗断!
贾宏声,一路走好,为你我的青春,我留下满脸的泪水……
河西
20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