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2.21-❤️全世界都在针对主角 & ❤️故事技术上的“能出能入”
上周末临时出门两天,忘记写随笔了,简单补上一点最新复习的内容感悟。
= 全世界都在针对主角
· 实操过程中,发现自己一直在专注于反派的目标、反派做了什么事,主角破解了反派制造的案件和困局,但却忽略了各条线索之间的联系。反派要做这些事,给主角造成了挑战;还有一些配角会提供另一些挑战,如何将这些挑战整合起来呢?几条线索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所有的线索就这样散乱着,找不到它们同框的理由,我就没有讲述这个故事的欲望。
然后才终于想起,我之所以要写这些线索,目的是塑造主角啊,当然所有的线索都要服务于主角的需求。那么主角的目标是什么呢?假如主角的目标是成为天下第一,那么,所有其他的线索存在的价值,就是阻止主角成为天下第一。
· 前一篇随笔讲到【将各个势力方放在同一张地图里,让他们冲着各自的目标努力行动,又因为彼此之间妨碍了各自达到目标,于是产生矛盾互相碰撞,最后主角胜出。】
这一条复习点没啥问题,但忘记强调一个最重要的点了:最重要的是,主角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故事叙述的主要内容。其他角色的线索,即配角和反派所采取的行动,都对主角实现目标的过程造成逐渐增强的阻碍。
总之要写出“全世界都在针对我”的效果来(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未免太自恋了。但是故事世界里,主角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就是围绕着主角转、给主角制造麻烦、帮助主角突破自己最终完成目标的。故事就是作者用主角的事迹证明某个道理的过程)。
· 以《使女的故事》为例子,女主的目标是:要逃出基列国(随着故事的推进,女主的目标逐渐改变,初期目标是逃出基列国;到女儿出场后,目标成了救出女儿带女儿一起逃走;到生下小女儿之后,目标又变成了先送小女儿离开,自己再去救大女儿;到后来女主的目标大概会变成推翻整个基列国的极端统治政权。这里为表述方便只讨论初期目标)。
那么,周围所有的“势力方”,不论是大主教、主教夫人、司机、女仆、红色感化中心、其他使女……他们奔着他们的目标努力行动(也有一些配角或反派是没有目标的,但是作者仍然会有戏剧目标),这些行动给主角的出逃努力造成了逐渐增强的迫害(这些阻碍对主角的目标而言越“致命”,情节越精彩)。主角不断克服这些阻碍,最终达成目标。
= 故事技术上的“能出能入”
· 其实上述故事理论非常浅显,普通的观众都能说得出来。自己写的随笔里也都早已领悟过、在工具书里反复读到过,那为什么还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我想,是在实际写故事的时候,会陷入具体问题里(比如钻进研究反派的目标和行动路径里去了,导致主角围绕着反派转、被反派牵着鼻子走、解决了反派的心结,而主角自己的主线目标却成了不怎么相关的内容),而忽略了这些常识。
还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能闷头写,反派的线写得越丰富越缜密,越不忍心舍弃,总想把情节完善,结果却忽略了“塑造主角、实现主角目标”才是写反派的真正目的,喧宾夺主而不自觉。
· 回想过去的一年,何尝不是这样,总是研究很多具体的问题,结果写了那么久,却全是散的,以至于磨蹭了这么久,才稍微有点起色。
吸取教训啊吸取教训!要记得时常把自己拔出来,看看全局,看看自己为什么要研究某些问题、撰写某些内容,然后才能校准自己的用力方向!
· 忽然觉得非常有意思:这里有那么点顾老爷子说的“能出能入”的意思。
既要“入”:身心沉浸到写故事当中;也要“出”,保持清醒,觉察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并且及时自我校准。
之前讨论过,写故事的时候需要具备两种视角:具体场景视角和故事全局视角(见远航2.18的复习)——这个点是我反复埋头瞎用力,才得出的教训:之前一直致力于抽象骨架而忽略了具体场景,搞得情节和角色都很抽象,毫不可感,一点想写的欲望都没有。直到开始想象具体的场景、努力逼着自己硬是进入故事世界,故事才真实可感起来,才推动了自己设置更多的抽象内容,二者相生相成,也可以说是“能出能入”的关系。
不过,“具体场景视角和故事全局视角”这一对属于故事内容层面;而今天讨论的“故事理论与实际操作”则属于故事技术层面。
(后续实践补丁:之前觉得各大反派阻挠主角,情节应当如此;但是现在觉得,反派不是在阻挠主角,反派在做他们认为应当如此的事罢了。他们并非针对主角,他们在消灭他们所认为的违和因素而已。)
远航随笔
远航员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