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夸夸篇之二 | 奥罗姆那赏心悦目的引言。
如果能多读点美国学者的书,我大概不会对引言有那么多的偏见,毕竟我看过的大多数实在是又臭又长。
本篇主要夸夸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对政治实体的社会剖析》的引言。
首先开门见山,本书的主题是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后强调了政治社会学不同的视角,即认为政治与一切社会制度密切相关,顺便介绍了两位开山祖——莱茵哈德·本迪克斯(Reinhard Bendix)和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
接下来用四个小节简单介绍了本书的概况。
1、本书将探讨马克思、韦伯和帕森斯的三种特定观点。
2、政治社会学的两大主题:权力的本性和分配,以及政治的变迁。
3、在权力问题上,政治社会学家质疑其起源和行使,但进展大多停留于创造一个说服大众的理论图景之中。由于政党在权力中具有突出地位,本书将重点讨论。主要从两个视角,一是将其视作一种制度/机构,二是将其看作联系民众与政府的纽带,顺便还会讨论信念的本性问题(党派生产出的政治思想/社会中的党派偏见/意识形态/价值...etc)
4、探求引起政治变迁的动因同样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构建起一幅完满全面的图景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对不同的观点作理智的考察和反思。
最后作者还对试图通过本书走近政治社会学的读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见解:对共同线索与浩繁的材料一视同仁,对来自多种学科的思想兼收并蓄。
讲真奥罗姆真的蛮会说话的,他向读者解释道,书中的很多理论观点其实并未彻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其实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读者要么感觉压力大,要么感觉白读了。但奥罗姆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地带,我们的一切思想也并非都能由观察加以证实。没有理由让关于这个世界,尤其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政治的书籍裹上一层糖衣——那将降低读者的才智“。
吹捧读者的才智,其实也是委婉地鼓励读者去探寻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幽默又谦逊的形象跃然纸上。大师竟然这么看得起我,想必看完引言的读者都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然后带着这份信任自信地探寻下去吧。
谢谢你,奥罗姆。这是好引言!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