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相信星座

星相学和算命经久不衰,这表明我们多么渴望得到理解。这种愿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疑心,我们倒不去怀疑这些理解有多准确。
最近发现部分女同学热衷于相信星座,又赶上陶白白的大火,不由的去多看了看,并写下这篇我的看法。本片文章目的不在驳斥占星学,而是通过分析让每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充分认识人性的复杂和无限可能,并了解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
星座是否值得相信
星座学说,关于描绘人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运势,是否值得相信?
从直觉上看
以人的先天理性的直觉来看星座,星座无疑是不可信的。只是一个出生日期,就能罔顾一个生命的出身、成长环境、人生际遇,而给个体强加上某一系列的性格特征、发展运势,这从听起来的直觉就必不可能存在。一个月内出生的无数个体,都只是因为父母10个月前缔造了小生命,就注定了他们在随机的基因序列里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生在10月的天蝎就会是专一痴情,而生在夏天的双子就会是渣男?那是不是星座就应该作为相爱的第一道滤网(实际也一定会有人这么做的)?是不是公众人物里的男性双子座就应该先被扒出来打倒在地,设立一个榜单警告女孩子不要轻易靠近?如果从母亲体内晚几分钟出来到了第二天,是不是可能这个婴儿一生的命运都会被改变?
从占星学本身来看
古巴比伦文明提出了星座的概念,当某个公历期间的太阳背后是哪一种恒星组合时,这段期间的出生就被归于这个星座。且不说这个诞生就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数千年来星星与地球轨道的相对位置早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地轴运动甚至带来了第十三个星座,Ophiuchus。这就导致我们现在所传播的星座日期实际上已经有了偏差,21世纪新的天文学观测结果很可能会把你引入另一个星座,原来的巨蟹可能成了双子,是否有很多人会无法接受这个错乱的自己呢。
为什么我们会相信星座
- 巴努姆效应
- 大众心理学
- 渴望认同,渴望归属,渴望被解释
- 幸存者偏差
- ......
巴纳姆效应
在所谓的性格测试中给出笼统的、看起来谁都符合的结果(比如:你希望被喜欢、你有烦恼,你犹豫不决但在关键时候会异常坚定...) 测试者会认为这些所谓的性格分析(星座、手相等),不管多么笼统,都是正确的。
人只会点进自己和在意对方的星座分析,在看到这些笼统的话语时会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将自己代入,并渐渐深信不疑。如何以理性科学的角度去论证这种分析呢,其实有很简单我们也都知道的方法——双盲实验。任何药物的上市都要排除其安慰剂效应,以科学的方法跟踪实验数据,所以不相信部分中医并非对老祖宗不敬,而是从来没有双盲实验去论证,也就无法让一个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心服口服。
星座分析应该怎样进行双盲实验?也很简单,在星座分析中抹去分析对象的具体星座,让阅读者尝试分辨所描述的性格特征、处事方式是否是自己的星座;接触新的人并首先忽略其星座,在相处的过程中分析对方属于哪个星座,并下推断结论,而不是先询问其星座去把对方的言行套进心里已经预设好的模子里。
籍此就可以得出结论,星座分析的准确率有多少,我们是否应该由一个人的星座,对Ta或自己有某一些刻板印象,而忽视掉更多的可能性。
大众心理学
我这里所说的大众心理学区别于《乌合之众》分析的群体心理学,或者就应该叫心理学就好。因为乌合之众所论述的是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会有哪些非理性、从众和狂热的行为,而星座针对的应该是每一个个体。以陶白白为例,他未必是一个神乎其神的占星师,但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让他接触到了成千上万的心理学案例,而这些样本可以让他提炼大量的性格行为模板以套用。同时他也有长期积累的文案能力(或团队),以遣词造句构建这些文案,用极富引导性的句子让你代入自己,让你深信不疑,让你觉得这个男人比你还要了解你自己。而当他流行起来,成为一种现象,一个符号以后,人群的传播与从众又会加强这种暗示,从此又恰恰进入了《乌合之众》所论述的群体心理学的行为,造成了这一现象的火爆、神化与不容置疑(暂且不谈是否存在人工营销行为),形成了一套“正反馈调节”,这一部分就不再展开论述,可以参见乌合之众这本群体心理学入门书籍。
渴望认同 渴望归属 渴望被解释
我们多么渴望每个离奇的现象、每个复杂的人心都能用一套模板去解释,因此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亚当夏娃、女娲造人,因此发明了“天狗吃日”来解释日食,放鞭炮 驱散天狗 同时也是为了驱散自己心中的恐惧。
女生是容易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生物,会时不时地觉得自己脾气古怪又敏感,在感情的交往 初期或还未正式确立时更是如此,因此她们急需有人指引自己,告诉你,你的古怪善变是星座造成,你的暂时不顺是在经历水逆,你在星座这个群体中并不孤单,你只是广大xx座中的正常一员;尤其是在心情低落时人更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由此你开始释然,开始接受“宿命”和“天意”,开始相信某个人就会是自己一生的羁绊,是摆脱不了的相爱相杀。
幸存者偏差
当然很多人看星座并没有那么严肃,就像转发杨超越一样图一乐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你会看到与自己并不相符的描述,但是也就忽略只记下了相符的,就像有人说“只有当星座预言我和意中人相配时我信星座”,这是幸存者偏差其一。另外由于很多人会某一次的命中/匹配而十分惊讶,从而告诉别人xx预言有多准,造成了这一种幸存的传播;部分人被伴侣伤害后会对应上伴侣星座里被描述黑暗的那一面,向闺蜜诉苦那个xx座果然有xx的特质。这是幸存者偏差其二。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沉默的螺旋。
Part3
综上所述,部分人会相信星座,其中有心理学与传播学的原因。那么是否要告诉每一个相信星座的人,你的信仰是nonsense呢?我的想法是否定的。我们唯物主义者用理性认识世界,靠理性获取到绝对的安全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扳倒所有唯心的人,将自己的世界观布道、强加给这些感性的思想,那样的行为是令人厌恶的。也许相信星座的人,也会认为我这篇文章所谈论的东西是一派胡言,我会尊重你的想法,有观点冲撞的世界才不是单调的。人类天生就需要信仰和幻想,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浪漫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