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友失去信心的瞬间
查看话题 >女生这样聊天真的很加分

“一说话,就冷场,我真的,累了。”
留言的这位女生告诉熊,她在聚会上造成冷场的尴尬局面,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朋友们都开玩笑说我是‘冷场小公主’,可我压根就不想当这样的公主好伐……唉熊,你能不能给我点儿建议,帮帮我啊?”
不开玩笑,熊也一直觉得,聚会上的说话聊天,是所有说话聊天中最难的一种。
毕竟,像是演讲啊、汇报啊,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但在聚会上,大家都是想到哪聊到哪,靠的完全就是即兴发挥。
不过话虽如此,即兴发挥的能力也不是不能锻炼的~
这不,熊最近就读到了一本名字叫《即兴表达》的书,书中的观点说:
就像英语讲得不地道的人在学习了英语语法之后,就能讲出更规范的英语一样;
当我们掌握了即兴表达中独特的逻辑和算法,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为自己加分。

作者渡边龙太,是日本广播协会导演、即兴表达养成导师;
多年来,他致力于即兴表达相关的培训工作,帮助众多人士实现了表达力的迭代升级。
在这本书中,作者就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了不少关于即兴表达的建议与技巧;
熊觉得,能掌握这些技巧、这样聊天的男生女生,真的很加分!
所以今天,熊便从书中整理出了最日常、也最实用的7条,与大家做个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会聊天的人,一秒风趣开口,一语直抵人心~

关注「人」,而不是关注「段子」。
别看作者现在是一名很厉害的即兴表达导师,但在他18岁的时候,也有过不少冷场的经历。
他在书中回忆说: 那时候的自己满脑子都是如何引起众人关注、如何博得满堂彩,因此总是与「段子」死磕;
但结果呢,自己讲「段子」讲得越是充满激情,听众表现得就越是尴尬。
后来,作者对自己冷场的原因进行了反思:
因为太想逗大家笑,所以只顾着关注“到底编个什么段子好呢”这件事了。
他意识到,真正会表达的人,关注的其实是眼前的「人」。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
与其让关注点停留在措辞和段子的内容上,不如多观察听众的反应。
如果发现听众表现得很感兴趣,聊天氛围也轻松愉快,那么当然可以继续推进话题;
但若是听众表现得无动于衷,不如就及时转换话题吧。
再好的「段子」,都没有听我们说话的「人」重要,这一点一定要牢记才行。

大胆举例,方能妙趣横生。
熊猜,大家也一定有过感叹自己词汇量之匮乏的时候吧?
不管想表达什么,翻来覆去都总是那几句:
“真好吃!”、“真好看!”、“好棒啊!”……
别说听众了,说多几次,自己都觉得腻烦。
对此,作者觉得,我们倒是可以在说话时多举些有趣的例子。
“大胆举例,方能妙趣横生。”

就比如:
“这简直是美食的最高级形态!”
“这里太美了!好像行走在电影当中!”
“你的新发型有赫本的感觉,好看!”
当然咯,作者还告诉我们,想要做好这一点,就需要注重日常的积累。
多储备一些用起来方便又讨巧的例子,让即兴有备而来,也是给自己加分的关键手段。

「无厘头」也可以出奇制胜。
根据作者的观察,大多数不会表达、说话冷场的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
爱讲一些一本正经的大道理。
就类似于:
“这个甜甜圈吃了会胖的。”
“吃一口热量要跑好几公里才能消耗掉。”
作者说,类似这样的话语虽然不至于引人反感,但多多少少会有些无趣;
倒不如讲些「无厘头」的歪理,说不定反倒可以出奇制胜。

所谓「无厘头」的歪理,就类似于:
“甜甜圈的形状是‘0’,说明它是零卡路里食物!”
“冰淇淋是冷的,所以一定是低热量的嘛!”
“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而且,作者还向我们强调,在讲这些「歪理段子」的时候,表情越一本正经越好。
语言和表情之间的反差感,一定能调动全场的气氛,「冷场王」自然也就变成「暖场王」咯。

调低音量,用音调吸引听众。
我们大多数人都常常陷入这样一个表达误区:
认为自己的声音越洪亮,就越是能起到暖场的效果。
但事实或许恰恰相反,就像作者说的,讲话音量过大会让听者感到聒噪;
即使是再有趣的话语,当被扯着嗓子说出来,其效果也就减弱了一大半儿。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不如把音量调低一些,根据聚会的气氛调整音调,用音调去吸引听众。
气氛热烈的时候,就高昂地说;
气氛温情的时候,就发自内心地说;
气氛尴尬的时候,就试试幽默风趣地说。
只有在最适合的场合,用最自然的语调进行表达,才能让听者感到舒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分也才能得到提升。

使用拟声词,让表达有个性。
作者告诉我们,在即兴表达中有这样一种说法:
拟声词用得越多,表达就显得越丰富。
就比如,我们可以在「摔下去」这一表达上加入不同的拟声词:
“扑通一声摔下去。”
“咯噔咯噔摔下去。”
一旦加上了拟声词,同样是「摔倒」这个动作,就会变得更加生动、富有画面感。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积极地使用拟声词。
而且,在使用一些常规的拟声词,如“扑通”、“叮叮当当”之外;
还可以多积累一些有个性的拟声词,比如“呲溜”、“呱嗒”等等,更能带给别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总而言之,拟声词对于情感的传达至关重要;
想要多为自己加分的话,大家一定要试试看噢~

制造话题, 而不是等待话题。
在熊看来,冷场多多少少会为我们带来一点「后遗症」,就比如说话过于谨慎、不敢轻易开口。
“这个话题我不太擅长,还是先保持沉默吧。”
“这个话题我也不太了解,还是再等等。”
……
结果呢,这样等来等去,最终就彻底变成了聚会上的「小透明」。
对此,作者希望我们明白:“好的话题不是等出来的,而是碰撞出来的。”

所以,与其一味等待适合自己的话题,不如硬着头皮加入对话,去制造新的话题吧。
作者也说,多尝试几次,总有一次尝试能引出一个成功的话题,帮助我们融入聚会当中。
当然啦,或许大家会问:“那万一又冷场了怎么办?”
对此,作者认为:
就算真的再次冷场,我们至少也能捕捉到这样一个关键信息——这个话题会冷场,下次不要再讲了。
就像这样,把每一次冷场都当作一次经验的获取,多吃一堑也就多长一智嘛。

开玩笑也要分场合。
或许大家会认为,在任何场合都能让人爆笑不止的人,就一定是能掌控全场的暖场达人。
但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在他看来,搞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如果不分场合地一直开玩笑,就会变成一个使人不悦的「搞笑偏执狂」。

作者希望我们明白,开玩笑只是一种选择,而并非表达的全部。
“如果想成为真正会表达的人,就需要拥有细致而敏锐的感知力,去判断‘这种情况下搞笑环节应该排在第几位’。”
比如说,在一些对别人来说很重要、很认真的场合,就不太适合随意开玩笑;
在一些本就严肃、庄重的场合,也更是如此。
总之,开玩笑也要掌握一个「度」,才能真正起到正面的效果。

“我永远喜欢愿意和我好好说话的人。”
说到底熊觉得啊,与人说话聊天,最重要的还是那份诚恳与真诚。
就像是熊和大家之间,不就是熊付出真诚,然后收获大家的真诚嘛。
p.s. 今天真诚的熊,也想收到大家真诚的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