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研学
秦岭之行
没想到在我大四开学之际,竟能有一次特殊的秦岭之旅。我从小到大按理说也去过秦岭大大小小不少次了,之所以说这次特殊是因为一是时间特殊,我从前都是在假期去,这次是在九月之后去的,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秦岭自然风光,西安的温度还没降下来,此时山里已经凉的不能只穿一件单衣了。鸟鸣虫叫声也少了很多,相比于六七八月,各类爬行动物的身影也很难见到了。一些果子的成熟季也过去了,例如核桃,八月炸,五味子等。第二点特殊之处是目的不同,之前我去秦岭都是一个人去,目的纯粹是为了避暑消遣休闲,而这次,我是和读书会的成员一起去的,我们去不只是单纯的游玩,而是让它成为更有意义的游玩,寻找认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观察他们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生理习性或是生理构造,或是徒步十几公里,沿途欣赏风光,抓捕蛇虫,采摘野果,了解路边山林人家的生活,听他们讲讲山里的生活和新鲜事,同时长途跋涉也挑战了自己的生理极限。
这次去山里大致行程活动如下:
9.5下午到达火地塘(走西汉高速,钻秦岭隧道)
9.6去火地沟野踩,抓到癞蛤蟆、蝴蝶、采集植物标本。晚上分发装备、食品,强调注意事项,安排每人的职责。(我负责分发食品补给)
9.7步行19公里从火地沟到火地沟防护站。沿途收获凤蝶粉蝶、蟾蜍、小铜蜓蜥、雄峰胡蜂、蚰蜒、马陆、山地蜈蚣、蚯蚓、盲蛛、一窝蛇卵(连着它的周围土壤石块原本生态环境一起铲下,带回人工繁殖饲养,最终生出17+颈槽蛇)、大眼斜鳞蛇、一幅基本完整大型动物骨骼(据推测应该是羚牛)、鼩鼱。
9.8沿国道210上行9公里到平河梁顶,和林业管护站罗师傅交流,了解中蜂养殖、秦岭核心动物保护区大型违规建筑群的拆迁。
9.9沿国道下行约4.5公里往返共9公里。在一处废弃房屋后的野竹林砍竹子做手杖。路上抓到一只菜花原矛头蝮蛇(有卵,当场敲断颈部,供解剖),一只新鲜虎斑颈槽蛇尸体,回营地有人捡到一只被车压死的黑乌梢蛇(清洗后供解剖),早上布的鼠笼抓到姬鼠、家鼠和岩松鼠;找到一窝蚂蚁,看它们有序而迅速的转移自己的卵,观察它们的行为。
9.10 天阴,无外出活动,修整体力。上午去附近河里抓鱼、蝌蚪、水生螃蟹。下午在营地解剖菜花原矛头蝮蛇(内有四只卵胎生小蛇)、乌梢蛇(背部有棱脊从皮下突出,不容易完整扯出蛇皮),岩松鼠(头部骨骼完整取出),解剖过程中西农林学院有同学前来围观,几只乌鸦在天空不断的盘旋。
9.11沿国道下山行军18公里,坐车下宁山县城吃当地的陕南菜(酸辣口味,有洋火姜、腊肉、干土豆片、墨鱼汤等)。沿途收获两张王锦蛇蛇蜕(宽五厘米,长一米多)、赤链蛇尸体、黑眉颈蛇、山地螃蟹,一窝蚯蚓,一窝青蛙,蜗虫,蛞蝓、螽斯、蓝尾石龙子、彩色毛毛虫,小甲壳虫(待鉴定)、观测到白顶燕尾、红嘴蓝鹊、朱鹮。
9.12处理采集动物标本及动物尸体,煮松鼠和羚牛骨头,体松鼠骨头洗刷羚牛骨。清洗标本完,晚上开总结交流会时第一只蛇卵破壳,小蛇在几番试探下终于破壳而出,不一会儿第二只蛇卵破壳而出(未完全发育好,出来时泄殖腔出还带出未完全吸收的卵黄囊)。晚上夜空晴好,可以看到璀璨银河,学会了辨认北极星(在一个W型中线延长线处),还有一串混沌葡萄状的星团,这是在城市的夜空中完全无法看到的美景,虽然天气很冷,但能看到如此美景,值了。
9.13今日阴天下雨,无活动。在营地自习看书。
9.14下行10公里去林麝养殖基地看林麝。路经师傅家,和他们聊一些山里见闻,得知上面开了一家虹鳟鱼养殖场,最近他们那儿有山民抓获一只野猪,卖野猪肉大约15一斤。沿途还收获几只大蟾蜍、一只泛着紫色大蚯蚓(可能为赤字爱胜蚓),晚饭后去张师傅家看根雕和林场几十年前的老照片。
9.15和一名西农研究生交流他们的实验(华山松生物防治实验,用天牛天敌,花绒寄甲)。下午坐车去十八丈瀑布,在张师傅罗师傅家附近布蛇笼(以蛤蟆,老鼠做饵料),去县城吃饭。
9.16返程。走210国道,去广货街买了些菌菇腊肉等土特产。
这次秦岭之行有很多收获,不像上次去北京游学,更多体验的是人文历史,这次我们感受到了更多自然风光,我学到很多和书本有关的知识,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经历了实际的野外实习之后,我再看动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的书便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明白了很多现象的理论解释。比如蛇的解剖学构造,毒蛇的识别和防范措施,掌握并实践了抓蛇操作。之前不清楚布了鼠笼为什么抓不到蛇,后来看书知道蛇的鼓膜鼓室咽腔管退化,蛇靠从地面传来的声波到内耳感觉猎物,而且蛇主要靠一种红外线感受器(热能感受器)来捕捉猎物。所以当夜里气温过低水汽太多,老鼠冻死后,蛇便无法感受到猎物存在。之前在树上看到蛇在眼睛和鼻孔之间有一对颊窝,是蛇用来来感知太阳光线的感受器,这次在实际的蛇身上观察到了这对小孔。除了了解到动植物及野外生存知识之外,还通过和学长们的交流,观察学长学姐们的日常学到更多课本无法获得的知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真的将读书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在来之前学长已经把火地塘之行相关的动物植物鉴定书籍发到群里让我们自行下载查看,我看在我们无外出活动自行安排时间的时候,学长学姐会给自己找事情做,要么是早起去布蛇笼鼠笼,沿公路去查看动物出没情况,不然就是看秦岭野生植物图册,动物图册,鸟类图册。而且在外出路上学长学姐给我们讲的知识经验也令人受益匪浅。例如,动物的分类,毒舌的捕捉辨认技巧,如何学习英语,怎么写读书笔记,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考研如何复习,学习万智牌的规则打法,了解中国农村农业现状,从小处讲个体养殖种植如何操作,养猪的价格、模式、打针防传染病等,种植梨和蔬菜的打药,栽植,销售等,从大处讲黄宗智老师研究为何中国的农业不能实行西方的大农场种植园模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情况多样,各地有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因素,所以农村,土地的现状目前还很难有大的改变,中国的农村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知识都增长了我的认知能力,开拓了我的眼界。还有学长学姐们与人的交流能力,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的能力也让我对学到了很多,我不过我现在还处于不太敢和别人交流的程度,所以更不要说技巧层面的问题了。
这次游学过程收货很多,但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很多做的不好的方面。以下做一个反思总结:
首先是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将自己的蛇勾没有管理好,以为丢了,实际在床上放着一直没看见,并且作为司务长,有时没拿齐补给,让大家没有饭吃。
然后是行为懒惰,思想懒惰。将自己应该完成的事一拖再拖,到最后以一个很差的质量完成或直接想蒙混过关,这一点在我的平时日常中也有体现,比如该我解剖的鼩鼱,一直不想解剖,到最后临走前的晚上,鼩鼱都放臭了,因为学长要求,才草草完成了解剖,原本由于个体细小更应该小心处理的头骨,我直接拽掉,让它和躯干分离;在读书上也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看到同伴们读书才开始读,不然就总想给自己放松一下;在路上走的累了也就不想这去翻看路边的石块,查看路边的草丛看是否有一些生物样本。
其次,在说话做事之前不三思而后行,总是随心所欲,想一出是一出,比如在抓到第一只大眼斜鳞蛇是拿手使劲拍了蛇头好几下,似乎把蛇打成内伤,嘴角有血迹流出;后来,在抓了螃蟹之后直接扔到了学长身上没有考虑后果,导致螃蟹爬不见了,尽管后来在车厢座位底下找到了;想自己徒手抓老鼠把它放到蛇笼里,没想到把它放跑了,直接越狱从二楼跳楼了,跳下去直接摔懵了;还有在平河梁上不顾大家劝阻,非要和那个大型犬阿拉斯加玩,给它喂咸菜;更是有很多次自己没想清楚,或没经过思考就问出一些很不成熟的问题。
最后还有对自己的家人没有足够的尊重,学长告诉我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母亲,那别人怎么会尊重呢,而且她是有很多优秀的习惯值得我学习,比如说自律。这一点我确实做的不对,内部问题内部解决,我不应该当着他人的面对我妈没有礼貌。
这次秦岭之行总体上来说还是愉快的,吃得好,玩的好,学到很多知识,抓到很多生物样本,也锻炼了身体。若说还有一些遗憾,那就是没有抓到那只黄喉貂,没有亲手逮住一条蛇,没有完成计划中的灯诱,没有爬到高山草甸上领略不一样的生境,看那个传说中的火山口,没有吃到我干爸养的蜂巢蜜,这些遗憾就在下次来秦岭时再一一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