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日游记
苏州是一个有些反差的地方,在我意识里一直以为她是个超越南京的大都市,想象里有干净整洁的街道和景点,熙熙攘攘的商铺和人群,这些都导致实际到了以后反差感变得更大了。
一、爆鳝面馆-平江历史街区-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长发西饼
是中午接近十一点出发的车,因为这个周六是补班的日子,车上人很少,换到了后面没人坐的三连坐窗边,贪婪地一路看向窗外。毕竟回国以后的一年半内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出门旅游过了,唯一去年十一去了趟苏北,和安徽城市差不了太多的地方。广州的跨年计划被北京的疫情打断,杭州的过年计划被不能出省的规定打断,上半年持续的回家以及对假期出游人数的恐惧,导致了一年半的留守,尽管从北京到南京来来回回几趟,也不过是囿于两地和家的三点一线。
窗户外面是大多数时候是大片的农田或者池塘,接近城市时闪过的高层像是连体衣一样扒附着,阻断了视野的连接。九月中的时节,植被还都是绿的,偶尔会闪现开始变红变黄的树梢,南方还是一如既往的热。
到了以后难得坐了趟公交,出了南站广场,并没有清晰的指示牌告诉我往哪里去,自行走到了东边一排排像是公交始发站的区域,问路时被告知要往西边走还要到地下,其实大爷的的话只看懂了手势和听懂了“下去“,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往西走了半个广场,视线搜寻到一个地铁口一样的三角口,走近看很幸运的是要坐的方向。苏州火车站建在护城河边上,巴士是整个护城河内园区的环线,下隧道后车来的蛮快,大概因为是白天,晚上要慢些。
巴士沿着河丁丁当当地开起来,午后的太阳蒸得人昏昏欲睡,“时间好像都在午后睡着了”。酒店离车站不远,入住是一家普通当地酒店,陈设老旧,附属楼一楼,环境一般,在景点旁边而图方便,暂且住下。
扔下行李后差不多两点了,出发去吃一家爆膳面馆,路过了拙政园狮子林,工作日路上空旷,店铺还没开一半。面馆倒是有人,上座率一半多,点了个爆膳素什锦的浇头,等面的时候不时有当地人来打包,让我有些放下心,这应该就是本地的味道了。自己从窗口端,面碗里有竹笋豆干香菇面筋做的素什锦,汤底清淡,略微偏甜,单独盛小碟的爆膳就是油炸的糖鳝鱼了,口味过甜,口感过硬,埋在汤底下等着捂软热些再翻上来。还好这里的碱水面不跟南京一样硬,稍微细软些,如果跟皮肚面一样大概就吃不下了。
饭饱后往南走去平江历史街区,一两公里外的沿河老步行街,在路上惊奇地发现苏州根本没有共享单车,这意味着将来两天的旅程,三公里以下都是靠腿,这即将成为巨大的槽点。平江路边的店铺跟夫子庙南锣鼓巷并没有多大区别,因为人少显得更稀疏,全国同款的纪念品商店并没有让人想进去的欲望,在回程我拐进了偏路上的评弹博物馆,进去前保安大爷猜谜似的说里面风水宝地冬暖夏凉,进去后发觉其实就是空调,哭笑不得。很小的二进院子,要不是门口竖着牌子可能就略过去了,宅子虽然小但一个人在里面晃荡,空间随着人数的减少而变得愈发膨胀,屋里只有头上空调单调的轰响,走之前点开了一处显示屏的评弹小调,吴侬软语高高低低地在空旷的厅里回荡,慢慢跟着我荡出正厅。保安大爷热情打招呼,旁边昆曲去了吗?比我们这大,去看看。我答应着,往前走两步到了昆区博物馆。
其实也没有大多少,多了一进的院子和高高的表演台,除了我大概还有一两人,不大的宅子进去出来就能碰见。对古代戏曲并不熟悉的我走马观花,略过一个又一个作古的名字和照片,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了两个博物馆的闲逛。
再往西走过了桥,去一家当地的长发西饼糕点店,门口的队伍宛若岿然不动的长蛇盘踞着,里面每个人却又攥着小票蓄势待发,伸长了脖子看看是否能往前动一动。我犹豫了下,想到行程提前结束又无处可去,不如尝下。去收银台说四个鲜肉月饼,收银员狐疑的抬头看了我一眼,说一盒十个要等很久哦。言下之意劝我一样等时间长不如多买点。我说没事儿等呗,就拿了小票去蛇尾。确实等了有半个多小时,前面阿姨大妈奶奶还因为前后顺序拌了几句,装盒上饼倒是快,奈何前面一个人三盒五盒地提,高高的一盘月饼瞬间被消化殆尽,等得人磨没了脾气。
回到酒店路程就很艰难,沿路修地铁尘土飞扬,也没有防尘喷水,路边商铺因为修路的遮挡灰头土脸半死不活。顶着烈日一口气灌了大整杯蜜桃四季春,依旧又干又渴地回到酒店灌水,咬开鲜肉月饼,不曾想一股麻酱的油腻味道扑面而来,竟然还是个滴油的鲜肉月饼,也是不合口味,勉强吃了两个垫肚子,一看才五点,但是累的仿佛过了两天。
第一天就给我留下了大批的槽点和苦水,晚上出门转转,周边比白天更稀疏,不时有餐馆服务员拉客,本地的餐馆商铺的人看到生面孔游客,盯着我走过走回,我被他们盯得毛骨悚然,走到路口立即折回了,决定晚上就躺在酒店开始看电影等人,哪都不去了。
二、寒山寺-虎丘-西园寺-留园-七里山塘
第二天先去最远的寒山寺,按顺序离园区越来越近,又是一天烈日当头的徒步。寒山寺自从外到里都刻着各种大小字体的枫桥夜泊,每个景点都是取自诗里的字,枫桥,夜泊桥,对愁軒,诸如此类。从早上就无风无云,一路晒到虎丘,看着小丘都令人绝望,丝毫不想爬楼,然而还是靠着“来都来了”的意志力爬了上去,大概几十楼。远远在车上看着倾斜的虎丘塔,到了塔下面反而看不出来角度了。中午想去西园寺吃素面,面馆卖没了,转而去素包子,包子也没了,只好买了仅剩的红豆包先垫肚子。最后去了对面的老旧商场吃平价猪肚鸡,歇了好久都不想动弹。
饭后去旁边留园,留园倒是大,可潜意识里总和瞻园做对比,觉得没有瞻园精致细腻。在竹林旁边歇脚看到了超大只的南方蚂蚁,在走廊下面爬来爬去。七里山塘跟平江街区类似,有些网红吃食店,看起来不是油腻就是甜腻,晒了一天毫无食欲,默默打车回酒店,毫无力气,晚上继续躺下。顺便把无锡的票退了,决定明天打道回府,不到两天行程已经让人疲惫不堪了。
三、苏博-拙政园-狮子林-哑巴生煎-裕兴记
第三天的行程在酒店周边,让人长舒一口气,不用在远处奔波的心安。先去苏州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假期第二天人尤其多。在经历了前一天商业化景点的巨大冲击以后,苏博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现代感的外形下内部古朴而细腻。展馆走起来非常顺,二十多个馆没有回头路,并且能把每个角落都走遍。每个转角的玻璃窗口都是一处江南的园林一角,盆景,奇石,紫藤,绿树,竹林,木屋,搭配得随意而自然。展馆中间的浅水塘清澈见底,锦鲤几尾清凉穿梭,细长灵动,和寒山寺喂养的小腿一般粗的个头,招揽游客花五块钱抚摸观赏的锦鲤决不相同。而后在苏博商店买了苏州水门书签和苏博明信片,黄底黑字,颇有宋代风格。出口处是王府宅第,也是太平天国旧址,想起瞻园也是太平天国旧址,想必当年他们是把各地当官的大宅院子占为军事政治基地。
拙政园在苏博旁边,也是提前订票,园区是一众园林中最大的。庭院假山亭子石舫一应俱全,偏门暗门时常闪现,曲曲折折的路线自成一环,刚进去不熟悉地形又无方向感,朝一个方向多转几次就惊觉回到了原地。拙政园号称苏州第一园,可惜因为游客的拥挤嘈杂,挤压了大片的空间,附加了少许的窒息和压迫。
狮子林离得不远,是个有自己特色的园林,内院一半的地方都是用假山铺就的迷宫,入口颇多,地面的入口必是去上层,上层的洞口必是回到地面,在里面穿梭许久,出口全凭运气, 很可能好不容易找到洞口,下来发现是自己进去时候旁边的洞口而已,值得一游。
出来后饭点儿,去吃秃黄油面,路过哑巴生煎顺手买了一盒提过去。面馆在平江步行街最里面,店面不大,也没有想象中的大排长龙,进门即入座。秃黄油单价一碗128,套餐168有秃黄油面加虾仁蟹黄面,自然是点了套餐,这立即成为了我吃过的最贵的面。味道倒是可以,对得起套餐尝鲜的价格,蟹黄蟹膏拌起来香气扑鼻,如果不爱螃蟹的话大约会觉得太腥。一碗面也就一个拳头多点大,可惜吃到最后也是被蟹油腻到了。至于哑巴生煎,比较一般,汤汁和肉馅儿都夹杂着丝丝的甜味,没有印象里的小杨生煎好吃。或者说生煎其实大多数都差不多,而我们恰好又不喜欢甜口。老板娘问我们哑巴生煎今天人多吗,我们答还好不用排队,她说哦平时人可多的,要排很长。她转身以后,我们剩下了半盒生煎在店里。离开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