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拆穿孩子的谎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今天早上女儿吃完面条后,剩下碗里的汤没有喝,专门熬的海带汤配面,我提醒她:“把碗里的汤喝完吧。”小家伙马上说道:“我已经吃饱了,喝不下了。”我点点头,“哦”了一声,把准备反驳的话咽回了肚子里——我知道以她的饭量还能吃得下,煮的面也不多,她只是不想喝汤了。
小时候女儿很喜欢喝海带汤,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不喝面汤了。以前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拆穿她的谎言,告诉她要说实话,哪怕不想喝了,直接说就好,不要骗人,不值得。甚至会跟她讲道理:不差这一口,喝干净别浪费。
可是现在我学会了闭嘴。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往往是因为说话太多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与其如此,倒不如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把话放在心里,反而能得到更多。
老说教,孩子听腻了,就不会把我们说的话当回事了。
我什么也没说,继续给她扎辫子,过了一会,她自己端起碗把剩下的汤喝完了。
如果在孩子说肚子饱了时,我拆穿她,或者说教,她都绝对不会再喝汤了,因为她要么坚持说自己已经吃饱了要么就得承认是不想喝,这两种结果那碗汤都注定会剩下。我什么也不说,反而留出了余地,她可以毫无负担地想喝就喝。
可能正是因为我接纳了她的拒绝,所以她也接纳了我的建议。

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要自己决定吃什么,要自己决定穿什么,有时候家长说的道理孩子还会顶嘴。明明是一番好意,孩子却不知好歹反着来,家长难免生气。
为此我看《非暴力沟通》,学习怎么和孩子沟通,其实“私心”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沟通技巧实现孩子“听话”的结果。可是那样的沟通方式自己非常别扭,照着句子生搬硬套,还是一样会被孩子拒绝,心里气得不行。
后来我想明白了,任何人都可以拒绝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
接受这一事实后,跟孩子的沟通就愉快了很多,因为不生气,也就用不着去说服女儿,结果常常像今天这样出乎意料。
我不是以“沉默”和“接纳”作为技巧,而是真的接受她说的话,她说什么,我就说好,往往结果出乎意料地如我所愿。
留心观察女儿的表现,我发现,我们说的道理孩子其实都懂,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小想法,有时候会想尝试一下不同于那些“大道理”的做法,只是试探一下而已。这个时候大人太计较,上纲上线,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后用更多“不听话”来表达拒绝。
我们越听孩子的话,孩子就越听我们的话。
只有尊重,才能让我们听到彼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