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见到的石窟造像壁画之美
查看话题 >平遥双林寺彩塑之释迦殿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其为中都故城所在地而得名,中都寺创建年代较早。根据寺中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记载,建寺应早于北齐。约至宋代,中都寺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现存殿宇多为元明建筑,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尤其是寺中2000多尊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神态栩栩如生,令人称道不已。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
双林寺坐北向南,建在3米高的土台基上,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四周是城堡式的夯土围墙。寺内有纵轴线两条,经堂禅院在东,寺院殿堂居西。山门外有清代修建的戏台1座。山门券洞式,墙头置垛堞、女儿墙。垛堞之制用于寺院,似不多见。寺院内,由10座殿堂组成三进院落,建筑总面积3711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娘娘殿。前院两厢为罗汉、地藏、武圣、土地殿;释迦殿两侧,钟鼓二楼对峙;中院宽阔,东、西厢有干佛殿、菩萨殿各7间,院之东北隅,另有小殿1间,额曰:“贞义祠”。
【释迦殿】
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武圣殿、阎罗殿和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释迦殿是本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栏额普拍枋出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
释迦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颇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