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戒烟?
查看话题 >【个人记录+总结】戒烟眼瞅着快三年了,说实话没啥特别的感觉
我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抽烟,抽烟可以说是贯穿了我整个青春期起到了道具一样效果的存在。一支烟,对我来说相当于小魔仙的魔法棒,让我心里爽。
但那时抽烟需要躲着家长和老师,偷偷摸摸,一天也就抽上七八支。
等上了大学,我就是上天的野鸭,谁也管不着,基本上每天一包的样子。
当时宿舍里就我一个人抽烟,舍友虽然不满但对我极为纵容。
我因为患有文艺病,连带得了许多其他并发症,就包括早起必须抽烟、喝酒必须抽烟、写稿子或者写作业必须抽烟、在宿舍看电影打游戏必须抽烟、和老铁打电话必须抽烟、打麻将唱k必须抽烟……
总之,这些“必须”就像我被尼古丁种在血液里的“生死符”,它们支配着我的情绪与焦虑。
右手两指夹着一根烟,点烟的一瞬间我点的不是烟,而是自己游离在体外无处安放的思绪,在点烟的瞬间我总能感受到久违的平静。
所以我频频点烟。
戒烟我尝试过很多次,说吸烟有害的那些道理我比谁都懂。
大学的时候我就尝试过戒烟,坚持了半年,后来可能就是跟狐朋狗友一起聚会太多。想着与其被动抽二手烟,我还是主动抽烟对身心都好一点。
大学毕业以后初入职场,作为一个新人加外地人,社交成了我吸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在单位里交的朋友基本都是因为一起抽烟谈天说地谈拢了,就成朋友了。
👁
我第二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戒烟发生在大约2015年,那时我在新西兰读研。
新西兰致力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烟国家,烟草税非常高昂,每年平均涨价四次。记得我在达尼丁的社区杂货店里打零工的时候,一包普通的二十支的香烟就差不多要120元人民币了。
在达尼丁社区杂货店打零工的经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些杂货店在新西兰叫“奶店”,主要贩卖食品、饮料、彩票、香烟。
食品和饮料都是幌子(都是垃圾食品),香烟和彩票才是杂货店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我短短的三个月的工作时间里,我接触了大量社区居民,其中很多是低收入的独居老人。他们有的无法负担起昂贵的香烟需要找我老板进行赊账,有的每次都赶在香烟涨价前屯上两条节约开支。
我也因为负担不起动了戒烟的念头,而且我非常认真。因为我算了一笔账,一包烟120元,我省着抽一个礼拜也得三包烟,那一年就是1万9千元!我……干点啥不好。
但是,这次戒烟我坚持的时间最短。
不是因为我不差钱,而是我吸烟当成了一个享受,但是因为经济拮据而被剥夺的压抑让我不断在心里劝自己这点钱不算什么,我不能这么对我自己。
这种因为低收入而无法满足自己欲求的痛苦我想很多人都体会,可能不是因为抽烟,就是单纯你想买一个东西,但是买不起,心里犯的那股苦。
我这人就是吃不了苦。
不但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复吸,而且为了能让自己吸得更爽我还干上了贩烟的买卖。
贩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渠道(就是海关和机场免税)将新西兰岛外的烟加价再卖出去,赚的钱也不多反正就够我自己想怎么抽怎么抽的,而且我家室友抽我的烟一律免费,朋友来我家烟也随便抽。
我的这段经历现在写出来我觉得挺丢人的,但是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戒烟或者戒消费的动机不应该是因为自己没钱,而去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欲望。这样将欲望关在监狱中的做法一点也不可持续发展,欲望早晚会破笼而出,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报复性吸烟(消费),适得其反。
👁
战胜欲望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抱欲望,不记得谁说的了,要是不是一句名人名言的话就是我梦中原创。
何为拥抱欲望,我以为就是理解自己的欲望。
我用思维导图做了一个表,上面列开了我对抽烟的欲望的各种来源,和阻止我戒烟的各种因素。除了前文提到了的狐朋狗友的勾引、习惯性地思绪拾遗整理、经济上的可支付,还有好几十个原因。
列这个表没能帮我戒烟,但是它帮助我完整地审视了我抽烟这件事儿。
然后逐条分析:
我能远离我的狐朋狗友吗,不能,我能拒绝他们给我发烟吗,可以,我能不被他们的二手烟熏死还跟他们鬼混吗,悬!
我能用其他的方式整理我的思绪吗,可以,什么方法呢,还没想到。
这项工作做完了以后,我还是没能戒烟,但是我觉得手中的烟已经没那么有味道了。当抽烟这件原本在我看来十分享受的事儿被我解构分析的支离破碎以后,它变得乏味,甚至令人生厌。
因为我每次抽烟,都忍不住地想到,我是一个虚伪懦弱的人,我抽烟竟然还妄图从中获得社会关系、赋予自己悲情的特质、给自己的傲慢找台阶下、对风流的诗人进行拙劣的模仿。我可真是道貌岸然。
抽烟被我和各种负面的对自己无情的批判划上联系,我越来越不享受。
👁
从2017年底开始,我的生活陆陆续续地发生了很多改变。
我戒掉了买衣服,买鞋,买护肤品。【“戒”对我来说得是原本有瘾才需要戒】
我以前只是不化妆,现在连脸都不洗了。
我停止了吃外卖,甚至很少在外面吃饭(这是相较于以前一天三顿外面吃),我开始几乎不吃碳水,并且顺便彻底告别了我本来就基本不怎么摄入的糖。
而这一切,对我来说几乎可以用”轻而易举“这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忽然某一天,我突然地决定这样做了,然后就一直到现在。
追本溯源,是因为我看了几本书,听了几个TedTalk,和几个狐朋狗友交流,然后大体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我相信这些东西可有可无,没有最好。
吸烟好像也一样。然后从2018年,我搬到了墨尔本,我用同样的方法戒掉了烟。
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因为整个过程哪怕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挺玄幻的。就突然有一天,想开了,我不需要抽烟,然后我就突然不想抽烟了。
到现在为止差不多三年了,体重完全没有变化,也没有任何戒断反应,甚至每天早上起床嘴里还是有一股苦味丝毫没有改善,皮肤该有毛孔还是有毛孔,眼睛下面还是有黑眼圈,钱好像也没省下来。
👁
这三年来也不是说一根烟没吸过,喝酒喝得太开心了也总是想要来一支的,朋友远道而来带来了品种奇特的香烟口味也忍不住想要尝一尝。
但是我还是认为我戒烟成功了。
对我来说,我觉得戒烟最重要的不是一根烟都不抽,而是与那种认为你一定得抽烟的心瘾进行对抗。
就像赌瘾一样,偶尔为了娱乐赌上两把,那不叫瘾。瘾是不赌难受,抓心挠肝,非赌不可,倾家荡产也要赌。
当你摆脱了心瘾,你的情绪就不会再被烟而左右。你不需要去拼命地抗拒它,逃避它,疯狂地拒绝它。它没有任何特别的含义,你对它也没有任何特别的欲望。你心血来潮,或者因为酒精而亢奋,决定今晚把玩它两下,可是明天不会再想起它。
最后祝每个看到这篇的人都戒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