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客行穿衣经02: 绿竹兜的双面亚当

一、服装的整体变化趋势
纵观温客行衣服特点走向,得以归纳这样一些趋势:
颜色,由浅入深,与时间和季节的推移有关。
款式,跟随剧情走向变化。从浪漫悠闲的“白皇”、“绿竹”,向霸气的“满城尽带琉璃甲”、“群鬼开会”装转换,其间穿插葬花装“知己情破碎”、“捏骨救周絮”,后进入情殇时期的“雨夜紫”、“落跑紫”,间中穿插英雄大会和设假死局的山洞蓝与坠崖竹,紫衣与蓝衣是交替出场的,为了间隔出节奏。
这部分共九套,尤其与众不同的是白皇和绿竹装。

以坠崖竹为分界线,服装大步迈向红色系,温客行复仇线跟着明晰,服装色彩也随之浓郁。
红,是由浅至深来渲染的:从归隐四季山庄的桃花仙出发,到过年装的红紫配绿毛皮裘,后以东方不败红艳压群魔,劫囚车救周絮。
复仇的白龙装与红无关,后面阿湘大婚的红衣礼服,同时杀莫怀阳复仇,再到武库换命的冰雪奇缘装为正剧,可见是以红为主,紫红、墨绿为辅助,雪山彩蛋的雪山飞狐装和皇帝的新装暂不列为整体趋势参考。
这一部分有七套,最别致的当属桃花仙和白龙装。
所以,记住了服装的变化,就掌握了剧情的推演,温客行的每一套服饰都与情节发展紧密相关,每一套衣服为他建造着一座座纸牌屋,以在其中发生故事,由温客行决定着全线故事的主脉。
白月光和绿竹不论从颜色还是款式上,呈现素雅淡染的清新风和闲逸风,相较温客行“天真”和“残忍”的双面,反衬出他贵气、俏皮,或者凌厉果决的混合特质。

到了稳重正经的西瓜装,他开始了渐露自己鬼主身份,并实施复仇大计,与周絮因此产生莫大分歧,服装趋向沉重和厚重。即便是明媚鲜妍的葬花装,因为多层设计,呈现繁复。从这个角度看,绿竹装也是一个分水岭,代表着最初的情感体验和角色立定的完成。
相对于白皇的隐秘,绿兜兜承担着立人格的重任,天真是怎样的,残忍又是怎样的,通过绿衣诠释出温客行纵横交错的复杂人格,剧情尤其精彩。因此每每重新看剧,我始终最爱2集-6集,百看不厌,温客行那最初的张扬、可爱、懵懂、深沉、狠辣、疯狂、聪慧以及性感撩人,全部集于这一身服饰上,玲珑八面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绿竹装的隐喻
《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里相遇,夏娃没有抵住蛇的诱惑,偷尝禁果,于是生出了为人的羞耻心。人的内心从此被分成两半,一半是男,一半是女,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圣洁,一半是欲望,一半是天真,一般是残忍。
正如对温客行的概括:天真的残忍,天真是定语,残忍是主语,其实应该前后换一换,残忍是表象,是形式,天真才是他的本质内核。
绿竹这一身装扮,将温客行的双面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为绿,本是自然,和平,宁静和与世无争的语言,但同时,也是夏娃与亚当的伊甸园,人类内心欲望发生的处所。
温客行的绿彩衣装,在剧中出现非常多:满城尽带琉璃甲的孔雀绿、群鬼开会、葬花的草绿外套、过年的内搭长衫、以及混合了蓝调的坠崖装,武库的冰缘装,都可觅得绿的身影。绿也是他最独特的底色,独特在于他穿着这身衣服,呈现出他鲜明的双面性格:残忍和天真——团灭丐帮的名言“要没死,要么滚”,义庄误中醉生梦死后,童年期的憨态表现,足够一遍遍回味。
如果白皇是「侬本多情」,那么绿竹就是「天使在人间」,因为许多人,就是因为义庄那些萌态,喜爱上这时的温客行的。

02.【天使在人间】
【花名】:绿兜兜,绿竹公子
【头饰】:火焰白银发冠
【腰饰】:橙红蝴蝶结双股飘带
【扇子】:碧玉流苏牙白折扇
【名场面】:湖边路遇\客栈\团灭群丐\义庄迷香\湖上船戏
三、温客行穿衣记
阿湘大为不解,离开罗汉庙后,温客行如何就对周絮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个邋里邋遢的臭乞丐,对于一向有洁癖的鬼主来说,就成了蜜糖,主人非要粘他到底。倘若真为了那一对好看的蝴蝶骨,又不是万分稀缺。
她又走神了。
温客行把袍子摘了过来,套在中衣外面,弹了下阿湘脑壳儿,发狠道:「去挑一条腰带给我穿,再愣神就把你炖汤喝!」
阿湘这才回神,捏着下巴歪着脑袋盯着他这一套松松垮垮的衣裳琢磨,配绿的吧,太清淡了,蓝的吧,又与这件棉麻衫万分不搭……主人的眼光真是愈发奇特,半路截人,也不至于穿得如此随便,定要为他配条炸眼的腰带。

于是她抽出一档橙红腰封,生怕它不够艳,又配上同色腰带,往那人腰间一箍,缠了两圈打结完活。温客行低头一瞧,不由得皱眉头:「我去与人偶遇,生怕我不嫌惹眼吗?」
阿湘早想好了大道理,什么红绿是撞色,是当下江南的时兴潮流,什么能搭的腰带太皱巴了,她来不及熨烫,主人一定相信自己的审美眼光,这条橙红腰带是最上上选。
温客行也无意与她因为一条腰带多费口舌,反正绿袍子宽敞,那腰带隐没其间,露出一星半点的,也不会暴露什么,怎么自己反倒心虚起来?于是泰然对之,唤丫头梳头。

阿湘生起恶心,知他要低调低调,偏给他束了顶银晃晃,亮闪闪的火焰银冠,吊起发髻,温客行对镜一见,咬牙道:「这劳什子…..仍戴昨天只松叶簪不行吗?」
阿湘自有一番说辞:
这身衣服质料虽舒适自由,衣服上还压片他钟爱的竹叶片,但样式太休闲,没有襟带,脖颈儿还绕了两条长飘带,袖子也广,嫦娥奔月似的,要不是里边搭了硬挺的中衣,这袍子一上身,没半点遮风挡雨的功效,也撑不起骨架,戴了这顶高冠,一来平衡衣服过于柔软的缺陷,软硬中和,二来将视觉都转移到头部以上,不失鬼主风采,你如何不爱。

温客行见他嫌弃这身衣服,不免笑道,「这条口水巾作甚,当我三岁小儿吗?」
阿湘道,「主人啊,郊外多蚊虫,这汉巾子能防蚊。」
温客行不说话了,怎么说这丫头都占理。
于是收拾收拾准备出门。
他算准了周絮护送成岭去镜湖山庄,一定会经过一片有河的树林,路上叮嘱阿湘别忘记租辆脚力健壮的马车,自己可不跟踪个穷酸乞丐,累得要跋山涉水。
阿湘一一应下来,瞧着他这通身可爱的打扮,暗自得意,充满了恶作剧得逞的快感。

四、穿衣配饰
火焰银冠
冠本来是头饰的总称,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形加以模仿,用以标识官职、身份和礼仪,演变至今,分化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帝王、官吏、文人、武将、嫔妃、仕女、白衣和僧道,这些均可以不同发冠来明示身份,黄帝以前,皮革材质较多,后来多用布帛、也有玉石材质、金属材质。
温客行发饰为一顶白银打制的小冠,通体白银色,无宝石镶嵌,主冠为三簇爪型火焰,拱着一朵雕镂莲花,表面有浮凸的水波纹、花草纹装饰,两侧对称各分出一条焰爪。银冠整体状似向上燃烧的火焰,线条流利,极具动感。岳王有“怒发冲冠凭栏处”,细细品这顶小银冠,洁净雅致,又活泼俏丽,配合着丐帮那场戏,温客行“要么死要么滚”的霸道总裁,倒也与“怒发冲冠”相印成趣,极度适配。

随手查了一些资料,这顶火焰冠造型与道冠风格有些类似,比如火焰、莲花纹饰,在道冠中也常被使用。作为鬼主服饰,融入些许奇幻风格也并不足奇。

放大看这顶冠,与鬼主初次登场所戴的赤金发冠同出一辙,均为火焰造型。
第一集末,当鬼主在鬼谷现身时,身穿红衣,头戴赤金火焰冠,相比这顶火焰银冠更加小巧收敛,但黄金材质象征了身份地位,颅顶正上方的佩戴位置,不似银冠更加后倾随意,显示出隆重的权威性。

一簇冰冷的银色火焰静谧地燃烧,银冠之下。温客行满月般的脸庞,刻上一对清眸,不知是谁,搅动了春天初融的江水,投下一颗石子,涟漪乍起,氤氲出一大片水汪汪的碧绿来。仔细一看,那不正是他外罩的绿竹绣袍么?
衣服
被昵称“绿兜兜”的绿竹衣装,成全了这身服装的两个特点:一是竹绿,一是兜状领围,结合义庄温客行因中醉生梦死迷香,梦回温三岁的情节,粉丝们笑将兜领称作:口水兜、奶兜,怜爱之心,无限言表。
绿竹衣与其他款式都不同,没有穿半臂,从下图温客行的坐姿看,两边开了叉,目测是褙子,但是开衩没开到腋下那么高。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是汉服的一种,始于隋朝。直领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穿着,流行于宋、明两朝 ,多由女性穿着(来源百度百科)。



褙子外袍下摆两侧是开衩的(图有点糊)
男子固然也穿褙子,但大多在非正式场合,可以看作是日常的休闲服。而温客行内搭的交领衣,大袖长衣,形制上也多见于宋代日常穿着,宽敞柔软,适合劳作。当然温客行的衣服,比普通布帛,布料要好得多。
此外,两边对开的襟领上还有两根长飘带,它应该主要起的是装饰和束缚用的,是汉儒生常见的衣饰,是可以系起来的,就像山洞蓝那一套,对襟系上,作为连接用。外袍明显吸取了魏晋时期文人所追求的“褒衣博带”潇洒不羁的生活方式: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甚至袖子都能拖地,衣襟是敞开的,“竹林七贤”饮酒至兴浓经常会袒胸露背,连中衣都不穿。

从材质上看,这件绿竹外套质地较为柔软,目测应是棉麻料类,满绣竹叶纹,竹纹上还钉着透明的亮片或钉珠,反射光亮,多了些光泽感。没有夹层和内衬,大裙摆设计,飘逸洒脱,无垫肩,无飞肩,衣随身走,身随衣来,将他白衣场景之后对周的试探,向着更深入的程度挺进,也为湖上船戏那一场面,以这一身恣意纵情的侠之风采,细密地缝纫出来。

衣服带暗纹,浮凸绣竹纹且缀有钉珠 让衣服更显光泽
外袍的独特性,还在于裁出两条飘带,加上手中折扇慢摇,巾雅袍儒的学士风范飘然而出。辅以全白右衽翻领挺括中衣,负责撑起轮廓,内衬的真丝领围,不仅拉长颈部线条,堆堆领设计更增几分公子闲逸,名士风流,流动轻薄的质料,也为多场打斗提供了美感。
棉麻、真丝、绸缎间隔混合,腰间一抹橙红色的腰封,和垂下来的扭花长流苏腰带,与清雅的竹绿形成撞色,如同在一片青翠的竹林中,挂上一道红色霞光。火焰银冠拉长了身高,平衡了衣服过于柔软的一面,刚柔并济,倘若搭配了松叶银簪,在团灭丐帮的打戏中,温客行的杀气和疯魔感,那就弱几分了。
总之,绿竹装与白月光一样,是十六套衣服里绝无雷同的设计,就算在当时朝代,温客行也是走在潮流巅峰的潮儿。

【名场面1:湖边偶遇】
绿竹装第一次出现的场景,是在周絮护送成岭前往镜湖山庄的路上。此番邂逅,显然温客行准备充分,不仅提前算准了他们的必经之路,早早赶过去等在湖边,他一身闲适,清新怡人的竹绿色,与身后流淌的湖光碧波融为一色,白衣恰如天上浮云投影在湖面波心的倒影,让这位面若朗月,眸若清风的绿衣公子,仿若自湖中走来的俊美河神,他只道:“天涯何处不逢君”。

【名场面2:客栈美壮士】
湖边再见之后,温客行并没有放弃,又赶在周絮必要入住的市镇客栈上,提前包下了所有上房。闲插一嘴,时间紧迫,他也并非神算子,掌握周絮的一举一动,料定他住这间客栈,想必早酒安排手下,把镇子上所有周絮可能去的客栈,全部包揽下来,一掷千金为偶遇,也的确是大手笔了。
客栈一场,居高临下大呼“美壮士”哉,借花献佛反落得自己无上房可住,为试探周絮家学渊源,杯中窥人,戴着“青面獠牙”的笑面,你来我往,惊险过招。夜半月下,他警醒着替周解决不速客,提着酒壶,在八角亭下望月饮酒,那一转头,轻拭唇酒的浅浅一笑,绿衣的从容宁静,与内衬如月光一样温柔的银白,都让绿衣鬼主,成为最蛊惑又最危险的存在——我当时看,满心以为他是「画皮」里的艳鬼,随时随地都会抖落那身惟有画中才可倾见的美人皮,露出他的鬼面来。

【名场面3:团灭群丐】
团灭丐帮也是反复看都不褪色的高光场面。温客行的武力值有多高,在这一场全面展现出来。扇核桃、锁喉,乃至团灭,导演使用了直接和间接多面描写,在镜头下全方位刻画出一个英俊、残忍、疯狂、却万般强大的鬼主形象。那一句“要么死,要么滚”,以及背后凝视着的桀骜狂厉的眼神,在那样一身白绿银红衬托下,竟然浓墨重彩地漫溢着小小的屏幕,这时的温客行,不再是湖边悠哉的天涯浪客,他的“绿”是会转换色彩的,这时的他,是绿的反色:红。


【名场面4:义庄迷香】
这雪花白银的小冠子,由于有了月光的返照,发出皎灿的光芒,在森然的义庄内,犹如一簇洁白的鬼火幽灵,游荡在空旷里,成为温客行最标志性和亮眼的存在。“在我面前装神弄鬼?”,“不许欺负他,不许碰他”,“糖?甜的?”“你骗人!我告诉我娘去!”,“娘的蝴蝶骨最美了”……绿衣也是天真率直的表达,绿在古代和青近色,代表着春天的颜色,每逢立春,古人都穿青衣携伴踏青迎春,这身青春的打扮,极适合温客行的儿时戏。
只要试想一下,换其他衣服,白皇、西瓜、红衣、桃花仙……变身七岁甄衍,你一定会摇头,那真不合适,便知绿竹装的作用了。
一面残忍,一面天真,绿衣是双面亚当,哪一面都有魔力。


【名场面5:湖上船戏】
湖上这一场戏,之前也谈到过,飞檐走壁水上漂,或许借鉴了《卧虎藏龙》对武侠意境的扩容,将想象的边界拓展到渺渺天地间,一舟一湖一人,一苍空,一麓野,一衣带水,着墨色以晕染,在诗画中发兰舟,人在画中游。绿衣温客行,那一挥袖,揩去脸上水渍的灼灼目光,无人不会为绿衣,在心底留下难灭的印记。


五、青青子衿
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着青衣。
子衿,亦作青襟,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服饰,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的《短歌行》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在《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有诗句:轻甲相拍荡,青衿一憔悴。
青是代表着生命和生机,因是冷调,也蒙了一层淡淡的忧色。
青衣与红带相衬,过度来解读一下,颇有潇湘斑竹的哀伤之美。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啼血,血色和绿色,都是生命的绝响。亦因此,我愿温客行的底色,除白的纯洁纯粹,红的张扬纵逸,粉的妩媚多情,再多一层绿的不老生机,他该是不老的,多情的,蓬勃的,纯真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见明月照群芳,明月照我应留香。
温言良语贺中秋,中秋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