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笔记(二)
前面读了三章,现在从第四章开始。
第四章叫形篇,第五章叫势篇,形势这个词,就是从这两篇文章的名字里来的。
“形”是在战前,开战前要大体计算得失,算清楚再做,算不清楚别做。很多人败就败在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办。不办并非是不作为,而是积累自己,等待对方出现失误。
“守则不足,功则有余”,知道自己力有不足,就守,一定要等到有余,有优势了才攻。
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本质就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一旦你想去跟某某争,你已经输了。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跟谁争,只是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他争走了。
人人都看得出来的胜,你也看出来,那不算本事。没发生的,没显现出来的,你能洞察到,那才算本事。打赢了,全天下都说精彩,那不算“善之善者也”,要警惕那些“战胜而天下曰善” 的精彩案例,自以为可以复制,一上手却发现复制不来。
真正善战的人,没有什么智名,也没有什么勇功,而是早早的就看到了结果,在敌兵形未成之时,就将其战胜。真正的“上医”,最高水平的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未病,在你还没生病的时候就给你治好。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获得胜利地位,获得取胜条件后,才投入战斗。先胜后战,在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作战,绝不心存侥幸,这就是孙子的思想。
形篇的最后,孙子又讲回了基本面:国家实力、政治进步、法制严明,孙子始终强调的都是基础和实力。成功都来自于日积月累,而不是奇思妙想。成功者都是一直在做最基础的工作,而且始终关注基本面,关注基础工作。我们的问题往往在于,总是关注“战”,不关注“胜”,就想取巧求速,所以没有胜就去战了,那就没有胜算。
第五篇叫兵势,形篇讲的是做事情的先前准备,而这篇讲的是怎么做。孙子讲的势,更是人为地制造出一种势态,俗话说“造势”,就有点这个意思。造势,然后“任势”,用这种制造出来的势态去影响人的心志。
势里有一个部分是研究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用来指导组织内人们行动的,即谁应该听谁的。公司发展,可能原来的架构就不行了。所以要不停的搞组织变革,要搞跨部门协调。
以正合,以奇胜。“奇”念ji,是奇数、偶数的奇。指多余的部分,也就是预备队。正奇就是一个先出后出的概念,战势不过奇正,简单的说,就是分战法,不要把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一块儿,不要把所有的牌一下子打光。
拿一个足球赛来做比方,球一旦传出去,正奇就转换,接到球的变为正,刚才传球的变为奇。球场就是战场,到处都是,分分秒秒都是正奇转换。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善射者不靠百步穿杨,如果你射箭的威力不够大,箭速不够快,你就射不远。但是如果你离目标不够近,你就射不中。善战者都没有智慧的名气,没有赫赫的战功,因为他打的仗都容易。
纷纷纭纭,看似混战却有条不紊。浑浑沌沌,阵容圆整无懈可击。让他看见乱,其实是治;让他看见怯,其实是勇;让他看见弱,其实是强。乱生于治,要军纪治理非常严明,才能做到表面乱糟糟,实际井井有条。总之,就是不要然敌人看出我方的军形。
优秀的领导者,求之于势,不责怪下面人。能够造好势,选对人。气势就是你内心强大,然后别人也认为你强大。最后孙子在这一篇总结,什么是势?就是在一千仞那么高的山上推下来一颗圆石,谁能抵挡?
第六篇是虚实。无论怎么样防备,都有弱点暴露,而且我也能设法让敌人的弱点暴露出来,甚至设法造成敌人的弱点,然后避实击虚。不要试图去“解决”自己所有的虚,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学会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永远在问题中前进,这就掌握了虚实的精髓。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让敌人来;“致于人”,到敌人那儿去。“善战者”,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让敌人来,我打主场,让他打客场。但怎么能让敌人来呢?就是用利益诱惑他,或者攻打他必须要援救的城池;不停的骚扰,让他疲劳;破坏对方的粮草,想办法让他饥饿。
而应对上面的办法,就是不要贪心,贪心就容易上当。不要认为什么是一定不能放弃的,那样就容易咬下别人给你的钩,除了自己的性命,其他都可以放弃。
行千里而不劳之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行军千里也不劳顿,是因为走的都是没有敌人守备的区域。怎么样能够做到攻无不克、攻而必取呢?这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没有防备。相对应的,要确保守得住,就是他不进攻的地方,我也要严密防守。
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道该守哪里;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道该从哪儿进攻。让敌人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你,神出鬼没,执他于股掌之间,只能束手就擒。
讲到这里,作者说了一个题外话,很有意思:儒家说,圣人因为不知,所以知之;小人因为知之,所以不知。圣人因为之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戒慎恐惧,注意警醒,观察学习提问,所以能知道。小人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为自己知道,所以不观察不学习不提问,所以不知道。
发动进攻又要让对方无法抵挡,是对阵相持之际,看到他的虚隙,急进而冲之;得手获利之后,迅速撤退,环壁自守,让对方无法追击。
林彪主要的战术有“三三制”、“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一点两面”,就是集中兵力猛攻一点,打垮敌人;两面是两面活多面包围,不让他跑掉,消灭他。
“四快一慢”,是总攻开始时间要慢,没准备好不要动手,而在准备好后,进攻、战中准备、扩大战果、追击一定要快。
“三猛”,则是猛打、猛冲、猛追。集中一点,聚实击虚,猛打猛冲。敌人一溃退,就猛追。
想办法利用侦察手段,让敌人暴露原型,而不暴露我们的行动和意图。这样他就要处处分兵来防备我,从而我们就能集中兵力对他虚的地方。
兵少力薄,是因为被动地戒备敌人;兵多力强,是因为能使敌人到处戒备我军。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是最本质的道理,我们做事也是一样,你只能选一头,不能哪头都想占。哪头都想占,最后就一头也守不住。
能预期在哪儿打,预计什么时间在那儿打,就是跋涉千里,也可以和敌人交战。而不知道敌人何地会兵,何时接战,那么突然遇到强敌,仓促应战,这样连左右前后都不能相救,何况前军后军首尾相距数里。因此胜利是可以人为取得的,敌人虽多,但也可以让他无法战斗。
分析敌我双方的计谋,推算出谁得谁失,作他一下,激他一下,看他哪儿静哪儿动,便知道了他的虚实。让他现出原型之后,就可以知道他的生死了。比较双方的人数、粮草、装备,就知道我们是强过对方,还是有所不足。
怎么用兵,用怎样的军形取胜,大家都看到了。这次的军形是这样,下一回就不是这样的了。我使用的方法不会重复,而且因形而变化无穷。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见的、讨论的,都不是关键的遏。关键的两条,一是当时的前提、条件、情况,二是人家过去十几年十几年的功力积累。另外一点就是兵法要反着学,要多往坏处想,别想得太美。首先不是学会怎么算计别人,而是要学会不被别人所算计。
水根据地形来决定奔流的方向,兵根据敌情来决定制胜的方案。因敌制胜,是根据你的调动来决定我的调动。这样做,就特别容易被敌人调动,因为你看到的敌形变化,正是人家设计来套你的。
要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守得住寂寞、熬得住耐性者,是常胜将军;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是用兵如神。我们要做到用兵如神,最重要的要点,就是要知道自己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