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黛玉教香菱写诗浅论文字创作
黛玉教香菱写诗的故事,大家都熟啊,就不多做介绍。我看完了倒觉得,黛玉说的话,不仅在作诗上很是有道理,把其放宽至整个文字创作中,也是说得通的。
我们来看看黛玉到底说了些什么。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这第一句话说的啊,就是让我们学习创作的套路。
什么是套路,抽象的说就是前人经过一系列经历、经验、思考、总结而得出的一套方法框架,是符合大多数场景的。比如诗词里的虚实平仄,就是一些规矩。比如对于律诗,起承转合四句,每句话都要起到相应的作用,如此下来才能得到一个对的作品。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套路框架,是最快的入门方法,因为这样你能迅速接受并按照其思维模式进行创作。这些都是无数前辈用血和泪换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学呢。这也就是博弈论里的后发逻辑,可以利用先手者的信息和后发者的出手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不用自己去走那些弯路,就能明白相应的道理,既然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为什么还要固执地拒绝呢。
我们要记住,入门最重要的不是高深,而是正确——像起承转合,要各司其职;像好莱坞的三段式,故事要一气呵成;像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吸引读者,勾起其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套路的好处,甚至是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让你正确地做事,不犯错误。先明白什么是对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好的。
但黛玉结尾说了一句“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么看来,我们不也是必须要遵循套路甚至是规矩的,如果我们有“奇句”的话。
套路最大的坏处也在于,能让你正确地做事,不犯错误。这也就表示,我们的创作都是按照所谓的“标准”来进行的,这样能写出好的作品,但绝对写不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如何谈得上优秀呢。
那什么是奇句呢。是妙手偶得,是鬼斧神工,是生花妙笔,是灵光一闪。而这些东西,是套路教不出来的。这些奇句,是你区别与其他作品的东西,是你之所以更优秀的原因。就像锦上添了一朵花,愈发好看。这个东西,叫天赋。
有些人写东西,你看一眼就知道自己几辈子都不可能写出来。什么朝如青丝暮成雪;什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什么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夕天一方;什么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纯属老天爷赏饭吃。
这样的奇句,和作品浑然天成、自成一体,不会让人觉得有任何突兀甚至不妥,相得益彰。
那是不是只要有了奇句,就好了呢。香菱也问了黛玉同样的问题。
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但总会有人,为了使作品更进一步,硬生生地去造奇句。他们不是有感而发、水到渠成,而是哗众取宠、吸引眼球。
比如现在绝大部分的古风歌曲,歌词都是不能深究的。像花粥的《盗将行》,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我与虎谋早餐”,与虎谋皮也不是这意思啊;以及“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恶犬岂止会撞乱你的心弦噢,它会将你的整个人吃得连渣滓都不剩。这就是典型的以词害意!看着很是唬人,其实全没道理。
奇句在目的或者本质上一定是和作品主旨高度契合的,这就是所谓的立意要紧,也就是马克思主义里的部分和整体的高度辩证统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多美啊!由景及人,动作的引申以及感情的递进,全都恰到好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景写到这个地步,无人能出其右啊。而这两句和作品想要表达的主旨是高度一致的,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作品。
换句话说,奇句是在我们有着明确立意时——即有想要表达的东西——自然而然出来的,是为主旨服务的。那么立意应该怎么来呢。
是你用心去感受生活。不是观察,是感受。观察通常情况下意味着客体,表示你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太过冷静,没有了真情实感,怎能让人感同身受呢。而你只有自己亲身走一遭了,才会明白原来人间有这么多的美好和苦难。
可每个人的经历毕竟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写尽天下所有的事情,那怎么办呢。还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书籍和电影。我们要不停地读书和观影,而且是经典作品。如此,我们才能感受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人生。
《悲惨世界》《金瓶梅》《红楼梦》《天龙八部》教会了我们以悲悯,《厌女》《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小妇人》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对女性有多么不公以及女性本身多么美好,《月亮与六便士》《死亡诗社》让我们知道原来人生不止一种活法,《活着》《肖申克的救赎》诉说了活下去有多么艰难但只要有了希望便可以忍受,《德伯家的苔丝》《茶花女》《狩猎》让我们知道了误解原来真的可以毁掉一个人,《基督山伯爵》《致命魔术》让我们知道原来故事还能讲得如此精彩,《盗梦空间》《低俗小说》《罗生门》则令人惊叹,故事竟然还有如此讲法!
这些作品都是那样让人着迷,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思考、批判了人生,并倾注了大量心血熔铸在了文字里,字字珠玑,声声泣血。我们唯有阅读和观影,才能体会其中之妙处精华。也只有如此,我们才会避免各种偏见,能够明白世间万物的复杂,能够理解他人的苦楚,变得温柔和包容,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让人感同身受地说:原来也有人和自己经历过一样的事情,产生过同样的感受。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水浒传》。
香菱点头表示同意,并说自己喜欢李商隐的一句。黛玉立刻说道:“你们因为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那么,何为格局。是以小见大,是胸怀天下,是忧国忧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表现出这世上最普遍亦最深刻的情感。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先是写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夕天一方。”清澈与空明,让人宁静,沉醉在这美景里。跟着是与景作伴、乐在其中之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拖遗响于悲风。”最后表达了哲学上的思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一篇从文字到结构乃至立意都堪称伟大的作品。由外到内,由浅及深,发出对每个人都曾有过疑问的人生哲学的回答。这就是格局。
李白写《将进酒》,首先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谁喝酒的时候会想到黄河和老去啊,李白就想到了,虽然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接着来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合着是在这儿等着呢,用了极其豪壮的开场,引出喝酒之事,恐怕也只有李白干得出来。跟着就是大喝特喝,到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瞬间就明白了。李白不是在喝闷酒,是郁郁不得志,是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官之径啊。于是乎,把一肚子的苦闷全都化作豪言壮语:“与尔同销万古愁。”不过李白岑夫子、丹丘生的五花马和千金裘拿去换酒,慷他人之慨,也挺有趣的。这亦是格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 答李淑一》毛泽东
毛主席的这首词,开篇用了一个双关语,“杨”是杨开慧,“柳”是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杨柳轻飏”既是杨柳树木本身又是杨柳二人,前者随风飘摇来到天上,后者忠魂不灭直上重霄九重天,这个奇句真的太妙了。下篇“且为忠魂舞”,何为忠魂,革命烈士人民英雄!这也正是杨柳二人为国捐躯也要拼命守护的理想。最后一句,革命胜利了,喜不自胜、泪如雨下。对二人满满的怀念和崇敬,跃然纸上。这更是格局。
那么放在电影里呢。当前沈腾可以说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喜剧电影人之一。那么说到喜剧,自然有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周星驰星爷。《西红市首富》《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以及《飞驰人生》,沈腾的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笑是真的好笑,可就是笑完就忘。喜剧嘛,嘻嘻哈哈一阵忘了很正常,可我们看什么叫真正的大师。随便说几个:《唐伯虎点秋香》,9527、含笑半步颠以及那段经典的rap,早就刻在了大家的脑海里;《九品芝麻官》不知道贡献了多少现在还在用的梗;《功夫》里的各种恶搞;《大话西游》对传统的完全颠覆——这些,都让我们捧腹大笑。可又不止这些。《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对对子以及各种诗词歌赋,没有文化底蕴写不出来的;《九品芝麻官》对官官相护的批判以及对正义的反思和追寻;《功夫》更是中国武侠世界的集大成之作;《大话西游》不用多说,已经被结构烂了。星爷总是在用诙谐幽默的外在,表达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学,批判和反思,解构与重构。这样的格局,就像那样的奇句一样,是别人怎么学都学不来的。
最后,黛玉让香菱熟读诗集,也就是打好基本功。
上面几项都偏重思维层次的逻辑,到这里就更注重实践了。而基本功这件事,除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丝毫也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所以,就必须按照大师的步伐,亦步亦趋。不仅仅是熟练,而是要烂熟于心。
在体育比赛里,很多时候运动员的决策不是谋定而后动,因为电光火石间根本来不及深思熟虑。他们靠的是肌肉记忆,是本能反应。而这些,是在平时无数的训练中汇集而来的。
《发如雪》里:“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嗯,宝玉对黛玉说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许嵩《清明雨上》:“月影重重,烟花几重,烛花红。”是辛弃疾的《一剪梅 中秋元月》:“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星爷和成龙大哥电影里对卓别林无限的致敬;昆汀的就更不用说,电影史上的经典梗不知抄了多少。
什么是基本功。是读书破万卷,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颜如玉和黄金屋;更是凌寒独自开,是不经一番彻骨寒,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你知道有哪些前辈在哪部作品里写过哪样的境遇,于是当你碰到同样的情况,你就会明白得更为深刻。这种铭心刻骨放到创作上,便会让作品有血和肉的灵魂。
可这个过程是极其艰辛的。残酷,冷漠,无情,苛刻,吹毛求疵,雷打不动。你不能被这之外的东西所干扰,你不能为了别的原因牺牲自己的训练,你必须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比别人优秀的原因。
我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这也就最吊诡的地方,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的其中一面,就是比其他人都要“好”。是的,潜心创作是会让自己沉醉其中、乐此不疲,我也承认有人认为这就是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并心满意足。可更多的,当他人对我们的作品予以承认、喜爱甚至是崇敬时,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去继续这件事。当然,我们不应该为了虚荣而创作,可当虚荣是附属品的时候,我们为何不好好享受一番呢。
说回来,基本功是一定要深入骨子里的东西,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反复练习的东西。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我们创作质量的好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制造冲突,如何推进故事……一部作品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基本功之上。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将各路经典信手拈来、融会贯通,乃至化为自己东西时,那便是基本功打好了。
于是香菱像如获至宝,高高兴兴学诗去了。热情,极度的热情,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是耻辱。
不多说了,好好读书,好好看电影,好好写作,别想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