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搭建经济知识体系
期有朋友让我推荐书单,想进一步完善经济分析的知识体系。特此梳理一下之前看过的经济分析相关知识涉及的教材与专著,供大家参考。
初级和中级水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体系需要初高中几何图形的基础,高级水平的需要大学时学习的微积分相关知识。
了解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经济学涉及的相关概念与基本逻辑,可以阅读萨缪尔森、曼昆、斯蒂格利茨的三本《经济学》教材,这三本教材阅读之后,可以再阅读高鸿业的《经济学》教材,这样的顺序是合适的,因为高鸿业的教材对现实抽象为概念这一个关键环节阐述颇少,让人难以理解经济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了一定概念和理论基础之后,可以阅读范里安(也被翻译为瓦里安)的中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这三本教材都是中级水平的。为了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的概念、理论的前提,有必要进一步研读范里安(瓦里安)的《高级微观经济学》,研读这本教材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经济学模型是如何构建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太多,说明学者之间没有共识,现在倾向于奥地利经济学派+凯恩斯的部分思想+明斯基的理解+熊彼特的部分思想,综合到一起,在真实投资决策中更有价值。因此,教材领域,不建议读太多,因为这些教材阐述的逻辑体系存在分歧,并且理论体系的预测性较差。
在具备了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之后,国际贸易理论这个细分领域是可以认真研究一下的,主要是因为这个领域的理论在解释与预测性上是出众的。在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之前,先要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顺便把他的《道德情操论》读了,然后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接着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H-O模型,特定要素模型,接着是克鲁格曼的基于产业结构、产品差异化的模型,再之后是2003年melitz 的异质企业模型,最近他的思考集中在企业创新与贸易。与这个领域相伴的是跨国公司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需要了解一下,特别是区位理论、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再抽象出来,是两个基本维度,分工与交易,盛洪的《分工与交易》可以看一下。研究分工,需要对产业经济学有所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三个领域的专著与论文需要找来读一读,对scp范式、日本产业政策,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有基本的了解,文一的《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史塔威尔的《亚洲大趋势: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未来》是值得认真阅读的两本书。在投资中,这个领域积累的知识对于行业分析的视角是有帮助的。
在宏观驱动的投资领域,货币金融的知识需要积累的比较多,主要是读书时学的货币金融理论是不完善的。从孙国峰的《第一排》开始阅读,接着是德索托的《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书中关于货币与银行信贷部分要认真阅读,关于周期的理解可以参考,但它只是一种理解,接着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这三本书想读明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涉及到的实践知识较多,债券交易员读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没做过债券投研的小伙伴需要发挥想象力。为了加深理解,可以阅读《乱世华尔街》,保尔森的《峭壁边缘》,接着是研读明斯基的《稳定不稳定的经济》。有了货币信用的知识之后,可以阅读一篇很重要的文献综述,人民大学教授瞿强在金融40人论坛发表的一篇有关货币与信用的文献综述《货币和信用,如何真正理解这个困扰经济学家的世纪难题》。有了基本的铺垫之后,可以阅读桥水达里奥的相关文章,油管上30分钟经济分析框架,以及一篇专题研究《关于去杠杆的深入研究》。过渡到中国的投资实践,需要的中国的社融指标有深刻的理解,需要阅读盛松成的《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威廉格雷德的《美联储》,罗斯巴德的《银行的秘密》能够更好的理解美联储与美国货币政策。辜朝明有关资产负债表的两本专著《大衰退》《复盘:一个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另类解读》是这个领域的补充与思考。
在了解经济学理论、货币信用之后,一个大的领域是政策分析,几本书是可以读一遍的《大清相国》,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基辛格的《大外交》,李光耀的《论中国与世界》,徐弃郁的《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朱镕基答记者问》,樊纲的《制度改变中国》,张维迎的《市场与政府》,周其仁的《城乡中国》,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等。这个领域的书籍很多,都非常有意思。《汉密尔顿传》是一本很系统书,理解制度与政策不可或缺的一本专著。
经济增长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领域,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是认真阅读的,《史蒂夫 乔布斯传》《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啤酒与肥皂》《编码》,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有关技术知识本身、管理知识本身,以及其驱动经济增长的逻辑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剑桥美国经济史》《美国经济增长的起落》从历史视角提供了事实与思考。
在逻辑认知与人类认知演化领域,有几本书是要阅读,这有助于自己认知的逻辑深度,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第一卷,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邓晓芒的《哲学起步》,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当前,市场上很多分歧都来自于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第一卷中的指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然后是波普尔强调的对历史决定论的思考。这些书度过之后,再读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就水到渠成了。
在投资领域的书籍,《伟大的博弈》《日本蜡烛图技术》《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叙事经济学》都是不错的,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穷查理宝典》,有助于塑造能够盈利的长期投资思维范式。投资领域的书是很多的,这个要按自己的价值观与投资周期来选择,它没有固定的永恒的范式,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以上是读过的书中一些记忆深刻的,还有诸如《耶路撒冷三千年》《蒙古帝国》之类的书,都很好,但是这会难以全部想起来。相对于阅读专著,在读书时代,读paper的收获更是巨大,因为这些paper都是深度思考的结果,是人类知识的最新边界。每年还是应该花点时间阅读自己研究领域的paper。自己搞理论创造是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构造一个模型,做一次实证,胜于看别人十个模型。自己总有困惑。有了困惑,就得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在寻找此答案的过程中,可能又引发了新的思考,这就要去阅读更多的书,这是一个充满新奇的过程,激动人心的过程。
张磊
天风证券·固收总部研究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