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岛由纪夫《晓寺》《天人五衰》
一
他的人生,他书写的故事,也许是一个缩影,我相信每个作者都是在书写他的“国”。日本虽然学习中华文化千年之久,学得精深、独特、努力 ,却只有遇上了西方文明才步入世界强国之名。真正符合其精神胃口的,是以掠夺、积累、量化生产的工业性文明,是灭绝个体、埋头苦干的文化,他们的唯一价值就在于此。而那些口口声声继承汉唐的文化,那些所谓的“物哀”“幽玄”,注定在一个已经找到本命的民族中间变为无用之用。
我们能看到原汁味的日本古典文化,以为金玉在外,实质是止步不前。尊卑、两性、宗法,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像反复唱着无效的古老歌曲,是惹事的奇怪的“东西”。对其所学习的对象,没有一丝热爱。没有童年,对不能满足其用之物皆可毁灭。真正与这个民族始终跳着“双人舞”的是劳动的流水线。冰冷的没有回应的那种。
二
或许谁都有这样一个同学,或许就是自己,他最好的时代就是他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越往后面活着,越找不到感觉,就像某位作家,只有在描写高中生活时才能找到灵感。也有很多诗人,在极度悲怆的时候才能用华美的辞藻抒意。也有很多不入流的势力,只有在乱世中因建立“不是秩序的秩序”成为所谓主流。皆大欢喜、时空优化、更强更善者的出现,则是要从某种故事的绝唱中剔除出去的,它们无疑是毁掉某种美学格局的祸首。
三
我觉得三岛由纪夫是一个异变的人。总会有异变人物出现。他们存在,就是让大众去质询、挤压和捉弄的。异变之人感到无力感,开始是他的压力,然后变成他的食粮,最后成为他的葬衣。
如果现代才是归宿,那古典将至于何处?如果以新代旧才是人间正理,转世轮回是否不义?异变人物总是回头,总想在无用无效无根的事情上找到意义。
不是来批判三岛由纪夫的。相反,我对《晓寺》《天人五衰》有些感激。在难得的清闲时间里看书,如同喝一杯清凉的泉水。只是我觉得他塑造的人物行动迟钝,是夹在原始野性和摩登浪荡之间的无处可去的人。像背负某种异兆的仙体,但本质上并没有飞升的能力和未来。
四
第一,只是通过三岛由纪夫,发现日本真真跟中国文化毫无关系,背着东方神秘的人设包袱只能让其越来越痛苦,第二,对幼态至上的日式美学有点非礼勿视。最近又开始看芥川龙之介,他说道:
“现在所谓的所谓中国,已不是从前诗文中的中国,是在猥亵残酷贪欲小说中所现着的中国了。那醉心于什么窑器的小亭,睡莲,以及刺绣花鸟的浅薄的欺诈的东方主义,在西洋也早驱除净尽,日本也该把那除了文章轨范、唐诗选之外不复知有中国的汉学趣味,随便消灭了好。”
“日本的文明在最近五十年间,物质方面已有了颇显著的进步,然而精神却总看不出怎样一个进步来;非特如此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毋宁说是正在堕落呢。”
五
中国国民性是与安逸至死、中庸周旋始终缠灭。可是日本的特性是,与工业保持严密相等的格致,如果还有可能是绝对不会顺水调和,所以走向奇异、异变、极致的人物如此之多。就像按下开关键的机器默认永远保持设置的转动,只要没有关键性和毁灭性的干预,它会耗尽最后一滴油。没有“适可”二字的爱情,情深不寿的结局已是必然,如果放在古老中国,这不过又是一个山寨崔莺莺与张生的艳情小品,而在三岛的书中,异化、执念、反复无间的造业竟被铺开了无限的美感,丰饶之海,真让人觉得可敬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