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酱装修日记(2)——选到了超好的工长~
工长真的超级重要!
工长是贯穿整个硬装过程的长期合作伙伴,就连暖气改造、定制柜和厨贵落地等等,也都需要工长的专业意见参与和操作配合,选择一个专业又靠谱的工长,装修过程就能舒心很多。
施工前,我们见了好几位设计师和工长,最后决定不聘请设计师的理由是:
1.老房子房梁多、明管多,结构很难改动,对硬装设计的需求不是太大。
2.在各类网站的参考加持之下选定了基础风格和配色表,觉得自住的话也能应付了。而且从装修到入住的周期太长,不急着完成软装装饰部分。
3.与全屋定制的几位设计师沟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路,感觉大致的方向就比较明确了。
4.没钱(手动狗头)。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从不同平台约见了几位工长到家里现场沟通。发现工长主要有几种经营模式:
1.装修公司
常见“施工送不要钱的设计”这种模式。一般会组成一个服务小组,包括设计师、工程管家、工长,设计师负责实地沟通和前期方案搭建,管家负责整体推动,工长负责实施。有两个弊端,一是设计师的能力相比设计公司来说还是有所欠缺,很多依赖于样板间复制粘贴,效果不尽人意,一部分对施工技术层面不是特别熟悉,总之,有运气的成分;二是设计师和管家都对工长没有业绩考核权力,约束力不足,后期遇到问题,恐怕推动作用有限。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公司都有8-12%的管理费(我们遇到的),要通盘考虑是否物有所值。
2.工长俱乐部
接触了两个比较有人气的工长平台,过程中遇到了我第二喜欢的工长。不过在询问销售的时候,平台都答复是自有的签约工长。但见到工长本人,工长们都只承认是合作关系。另外,平台都承诺了工长不会同时开太多项目,避免顾不过来,监管较少等情况发生,有的承诺1个工长同时在开的项目不超过5个,有的甚至承诺1v1服务。但跟工长本人聊起,发现都超过了平台规定数,多的有1v8户的情况。
3.私人施工队
选自己干的工长,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是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使工长找份合同或协议来签约,也是没有法律约束效力的,遇到问题只能靠沟通。二是没有标准的报价体系,报价跟最后施工款可能出入很大。三是缺乏及格线保障,公司、平台的工长虽然有好有坏,但通过平台口碑,好歹能保证个基础分,相比来说私人工长风险更大。这种最好是价值观相近的亲戚好友推荐,靠口碑背书。
再说说我心目中的好工长标准。
1.有时间观念。首次约见,会在约好的时间出现在楼下,或者早上5-10分钟到达。后期要常常约见,准时总是好习惯。而且施工工期也多一点保障,拖活的几率会小些吧。
2.技术过硬。开始我们对房型改造有很多设想,想砸掉一面薄墙做开放厨房,问了几位设计师和工长也都说能砸,后来有位工长一眼看出是老房的保温隔墙,属于不能砸的范畴;阳台的砖垛看起来没什么用,这位工长也指出是配重用的,不能砸掉,避免了后期违规或者出现安全隐患之类的麻烦。
3.有原则。这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接触的一位工长,会全盘接受我们的装修设想,承重墙可以偷偷砸,想要生活阳台就建议用公共雨水管切个口子装个三通,还暗示我们在物业验收的时候可以偷偷塞hongbao蒙混!这种超大胆工长,不但起不到技术顾问的作用,后期还可能反过来糊弄我们,吓得我赶紧跟他说拜拜了。最后选定的那位工长,听到切雨水管,立刻指出是破坏环保的,劝我们不要动这个脑筋,我从小红x看来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也果断劝退,让我在时时吃瘪的同时,又觉得很可靠。
4.有共同立场。我们一天约了几位设计师和工长,到最后已经很程序化,感觉都大同小异、利弊明确,没想到最后见的一位,还是给了我惊喜。这位在谈论装修效果的时候,感觉充满了热情,他建议把打不掉的窗垛包装成咖啡台,可以坐着小憩,会建议空间要富有弹性,未来可以根据家里人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跟他的讨论,仿佛描绘出了未来生活的样子,让我感到,他在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装修,本着一个长期居住的远景目标看待整个工程。果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不但认真负责、现场整洁,而且给我们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选工长环节,目前看来比较合意,成功环节 +1~